西游记中对于梅山兄弟的描述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是却对于梅山兄弟的人数一直模棱两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二郎神带来的梅山兄弟为六人:康、张、姚、李四太尉,郭伸,直键二将军,书中也没说这六圣有如何本领。他们和杨戬外加孝天犬一同围着追、抓孙悟空,可惜还是拿孙悟空没有办法,最后还是老君的金刚镯帮忙才得以全身而退。就在这回对二郎神的诗词描写明明说到二郎神结义了梅山七圣。孙悟空第一次被唐僧赶走,回到花果山时,猴子说是二郎神带着梅山七兄弟放火烧了花果山,接着在乱石山大战九头虫时,梅山兄弟又变成六人。
另一部长篇著作《封神演义》也对梅山七怪进行了描述:梅山有七怪,它们是白猿、猪、牛、狗、羊、蛇和蜈蚣等七种畜类修炼而成,白猿为最厉害。当姜子牙率兵来到孟津时,七怪先后下了山。白猿化名袁洪任主帅,借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能力屡次识破周营的举动。杨戬到玉泉山的金霞洞问师父玉鼎真人后,才知七怪等人的来历,回营后以相应的对策扰乱敌人的耳目,使千里眼和顺风耳失效,并在战斗中杀死了千里眼高明和顺风耳高觉,杨戬从云中子处借来照妖镜带在身上,途中遇见猪精朱子真,朱子真一口将杨戬吞下误以为消灭了杨戬。朱子真回营后,袁洪等设宴庆功,忽然间朱子真腹中发出声响,才知杨戬没死,又没法把杨戬弄出来,杨戬命朱子真现出原形,杨戬又命朱子真走到周营,将猪精朱子真杀死,自己从猪颈中出来。杨戬杀死了牛精金大升、羊精杨显等。至此,袁洪见梅山七怪已有六人被杀,非常愤怒,欲与杨戬决战,因袁洪法力颇大,变化莫测,与杨戬难分上下,女娲显圣,赐杨戬山河社稷图悬在树上。才收了袁洪,带回周营后,姜子牙命令斩首,头落现出莲花,莲花又化成头,一而再,再而三,终不能斩死。姜子牙请出陆压道人所赐七宝飞刀,才使袁洪终被杀死,梅山七怪全部消灭,殷商即亡,姬周800年的天下由此奠定。
梅山七怪战死后被封为天庭正神。七人在《宝莲灯》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他们也是杨戬手下,后逐渐因为杨戬对其兄弟的杀害导致后几人叛变,最终死于杨戬之手,不过也有写他们有人隐居。
当然有人还会问,你又拿《封神演义》的证据,来证明《西游记》的观点,不合情理吧。《封神演义》成书要比《西游记》晚,但是我告诉你,你说的没有错,但是我还是要这样写。为什么?
吴承恩写《西游记》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尤其是一些人物的典故。《封神演义》也是这个问题,一些人物的履历也不是作者自己编出来的。好多的东西是根据前人的小说,元代的杂居上的一些内容,经过加工整理,放到自己的作品里。所以他们对于这些人物故事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一致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戏嫦娥这些故事,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小说和戏剧的版本,尤其是元杂剧中有很多这种神话戏剧都存在。关于二郎神劈山救母,二郎神收伏梅山七怪也在明朝以前就有记载。成书较早的《二郎宝卷》和《宝莲灯》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吴承恩的《西游记》虽然对梅山兄弟的描述模糊不清,而且每个人的名字也和其他版本有别。但是从分析中,我认为吴承恩还是承认梅山七怪的说法,下面是《西游记》介绍二郎神的诗词:
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句“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说明一切,前一句八怪不知道这八怪都是何许人,“义结梅山七圣行”告诉我们梅山兄弟有七人。二郎神收伏梅山七怪,后来天庭封神后,这八人不想在天庭任职,遂下山义结金兰。二郎神为老大,白猿(西游记中的六耳猕猴)为老二,这也是梅山六兄弟称孙悟空“孙二哥”的缘故。只是后来的六耳猕猴离开兄弟们,到西方佛祖哪里修行,赶上唐僧师徒的变故,给了六耳机会,佛祖让他取代了孙悟空,成为了取经队伍的新成员。巧合的是梅山七怪的老大是白猿,也是猿猴类的一种。
对于梅山兄弟人数的模糊写法,我认为是吴承恩有意为之,而且用了一种近乎巧妙的写法,梅山兄弟在诗句描写和猴子们的认识上是七怪,但每当实际出场时则变成六位,很明显有一位不知所踪,给白猿离开兄弟们到佛祖身边留下伏线。
他还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描述,让后人去研究出他反对封建帝制的思想,更好的揭示上层社会对于孙悟空这样的有志人士的打压和迫害。通过这种逗漏,让研究者明白孙悟空的半道遇难,更好的猜测出六耳猕猴这个百年来争论不休人物的出处和原型。如果全书都写七怪的话,则无法得知六耳猕猴的问题。全书一直说六兄弟的话,则会让人认为吴承恩自己的对梅山兄弟的认识和其他文学作品有出入。出于这样的写法,实属无奈,保住脑袋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