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跨海攻坚,本领不能只是“航程远”
海上编队直航训练。孙洪强摄
本报讯 张捷、特约记者李勇报道:8月中旬,记者来到第1集团军某师海训场探营,恰逢他们组织部队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演练。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连续31个小时不间断的攻防较量中,海训官兵接受了海上游弋射击、岸海电磁对抗等4类50余项硬指标的检验评估。海训标准由适应性向实战化转变,正是该集团军紧贴战场需求推动濒海训练转型的一个缩影。
眺望波峰浪谷间的炮火硝烟,记者颇有感慨:以往海训偏重于基础课目训练,谁皮肤晒得黑、谁坐船时间长,似乎成了海训成绩优劣的标准。“‘老乘客’就是‘老水手’吗?身上沾满海盐味,不代表就具备海战能力。”该集团军领导坦言,过去有的单位片面地将“下海”理解为“学游泳”“练坐船”,导致海训标准“偏移”,濒海训练在低层次徘徊。为此,他们以陆军转型建设为牵引,以战场视角重塑海训新标准,推动海训部队从“游”向“打”转变,从“识水性”向“懂水战”跃升。
掌握“避水咒”,跨越“海岸线”,才能对接未来战场。为了让部队练就陆军海训的新本领,该集团军探索建立海训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团以上指挥员对在海上何时发起进攻、选择哪些地方突击等实战化课目进行推演;分队军官要经历海训理论、海图识别等20余项海战基础指挥方法训练;战士则要通晓潮汐、涌浪等10余种水文常识。与此同时,他们以海上直航训练为突破口,“挂账销号”了一批海上训练险难课目,一举突破了海上直航极限距离,还进一步规范海上搜救、综合补给等10余个海训课目新标准。
标准之变,带来的是战斗力水涨船高。两栖战车群即将抵近一线滩涂,某团团长朱伟依据海上侦察实时回传的战场情报,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并传到各作战单元;特种兵机降至目标岛屿后,利用激光照射系统,精确引导陆航实施空中打击;某炮兵旅滨海列阵,夜间跨海侦察、火炮大偏角侧向射击等一批高风险课目交替上演……穿梭于该集团军座座海训场,标准之变让过去单一的官兵泅渡、装备“潜游”的海训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硝烟弥漫的“海战场”厉兵秣马。岸海之间,朱伟感慨地说:“以前陆地作战靠‘铁脚板’‘车轮子’,现在下海换成‘螺旋桨’‘推进器’,不卡严海训实战标尺,就磨砺不出锋利的‘两栖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