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拳 ,又叫豁拳、猜枚、猜拳、拇战。中国民间饮酒时一种助兴取乐的游戏,起源于汉代。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 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
作为中国古传至今仍时尚流行的饮酒游戏,它增添酒兴,烘托喜庆,是一种中国民间的酒令。其技巧性颇强,给玩者留有神机斗智的余地,且因玩时须喊叫,易让人兴奋,极富竞争性。
划拳时,伸指喊数的范围为一至十,并附之以吉利语句。划拳时口所喊字数,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划拳人擦亮嗓门高喊:一定,两好,三元,四喜,五魁,六顺,七巧,八仙,九长,全福——这是两言的;一定终,两相好,三元郎,四发财,五经魁,六六顺,七巧图,八匹马,久九长,全福寿——这是三言的;一定终身,两相情愿,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巧成图,八仙过海,九九长寿,全家福禄——这是四言。一桌人依次划下来,将豪气呼出,将酒气呼出,将贫穷而落寞的生活划出无限的欢乐与笑声。
这种标准“四旧”的游戏,在我十九岁之前,只从书上看到过。梁山好汉划的豪迈,史湘云拇战娇俏英姿,镜花缘才女行令,鲁汉猜数不如林中。这些书中的描述曾让我产生无限遐想,却无法想象出那种热闹场面。
直到我当了瓦匠,遭遇了那些从旧中国走过来,沦落到社会最底层的老家伙,才学会了划拳。是他们,教坏了年轻人。
在滴水成冰的寒冷季节,建筑行当经常无法干活,无法干活也得上班,上班就组织政治学习,读报纸,大批判。也有一个瓦工班独处一个工地的时候,班长懒得组织学习,于是,女壮工们就织毛线聊家常,男人们就聊各种乱七八糟的话题。这种时候,我就会捧一本书读,或默默背诵各种诗词、古文。
忘记是哪位师兄弟从老家伙们那里学会了划拳。从此,我们这帮小瓦匠,就将划拳之风传遍了岛城。
犹记得,那晚在和兴路上太平镇河边我们新盖的小房里,东家准备好酒菜,师兄弟四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菜,三碗过后,拇战不休。门外一堆青年观战,我们越战越勇。从西镇八大公馆到大庙山麓,从芙蓉山到阎家山,从湛山村到台东镇,到处留下了我们这帮小瓦匠的以吆五喝六声。
那时我们划拳的花样还是挺多的,记得有分别带一二三个好的拳,哑巴拳,砸杠子,螃蟹拳,疙瘩(青岛话gada)拳,还有左手拳和右手拳之分。螃蟹拳和疙瘩拳差不多,出拳时都要有个前奏词儿。
螃蟹拳的词儿是:螃蟹一呀,夹八个呀,两头尖尖,这么大个。念的时候,第一句出拇指,第二句比划一个八的手势,第三句出拇指和小指,第四句出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大小的样子。
然后出拳对句,如:五魁首呀,谁喝酒?如果抓住对方,要把疑问句变成肯定句:五魁首呀,你喝酒!被抓一方如果能反应过来,则说:我喝酒。这样被抓一方则可少喝酒或不喝酒,这要事先约定。疙瘩拳的前奏词儿是:一辆大车俩马拉,车上坐着姊妹仨,崔喜崔红和崔花,赶车的是个老疙瘩,以下与螃蟹拳相同。这两种拳要用青岛话发音才够劲儿,若用普通话则无趣。
我喜欢读书,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从零到十共十一个拳诀,我大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独有“五魁首”这一诀很长时间不明白。
五魁首一词是我儿时看小人书《墙头记》第一次看到的,张老汉装醉喊出“五十两,五百两,五千两,五魁首”时,大乖懵逼了。那时我记住了“五魁首”一词,可不知道什么意思。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说,上网一查不就得了。呵呵!那时,离“度娘”出生还差着几十年呢!要弄懂一个词儿,除了新华字典,我可找不到工具书,想学点东西,得慢慢来。这五魁首一词,我是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弄懂的。
后来读了很多书,在书上看到古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每经头名称为“魁首”,才明白其意。弄懂了五魁首就是《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经》五经各取一个第一名,共五个第一名,是为五魁首。
弄明白每个拳决的含义,让我在酒场上交到了不少朋友,赖掉了不少酒。在文化人聚会的场合与人斗拳,输了时我经常与人讲条件,问对方喊得拳诀什么意思,答不上来我可不喝,答上来我加罚。比如,你喊八仙,能说出八仙名字我喝双杯,说不全我免喝。再如三元、四喜、五魁等都可用来挡酒。而五魁是帮我挡酒胜率最高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带领学生学农。接待方是即墨一个农业中专学校。接待晚宴上,我与对方负责的教务主任斗拳,他输了他喝,我输了提问。结果,他喝大了,我没事,他还十分高兴。与他处好了关系,方便了我们的工作,整个学农过程,他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时至今日,有合适的场合,偶尔划几拳,手还不生,也为夕阳生活添了些乐趣。
这正是:
吆五喝六度人生,几分醉意几分明。
心宽只为杯在手,笑观江湖淡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