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队是唯一小组赛出线的亚洲球队,虽在八分之一决赛中憾负欧洲劲旅比利时队,但日本队在本届赛事中的出色表现,再次引起外界对日本足球的关注。
日本足球缘何能够称雄亚洲,并克服身材劣势在世界足坛占据一席之地?记者近日走访一家日本职业足球联赛俱乐部,一探日本足球发展的背后故事。
风林队的球员指导当地儿童踢球。(资料图片)
坚持“扎根当地”理念
甲府市是日本中部农业县山梨县的县府所在地,距东京约100公里。该市人口约19万,人口规模在日本所有“县府所在地”城市中垫底。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却养活了一支叫“甲府风林队”的日本足球职业联赛俱乐部。
职业足球俱乐部很烧钱,若没有大企业做靠山,不容易活下来。1999年,甲府风林队从业余队转型为职业队,正式加盟日本职业足球次顶级联赛J-2联赛,但在强队如云的职业赛场,这支没钱、没球星的小城市球队,很快遭遇生存危机。
该队董事长海野一幸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甲府风林队转战职业赛场后连战连败,主场上座观众数平均约600人,赞助商仅7家,年广告收入仅区区2500万日元(约合150万元人民币),濒临倒闭。
面对这种惨淡局面,海野没想过放弃,而是决定按照J联赛的“扎根当地”宗旨,通过融入甲府市当地社会,建立与市民的纽带来做大做强俱乐部。
“就是想方设法给当地作贡献。我们让俱乐部球员上午训练,下午就和俱乐部工作人员参加当地各种社区活动,或去小学指导足球技术。”海野说,风林俱乐部2000年开始策划各种公益活动来扩大球队的吸引力。
“渐渐地,当地人开始来球场看球了,来给我们加油,把球员当成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海野说,“有市民说,风林队的球员和工作人员很热心,经常来我们这边做公益,虽然比赛不一定能赢,但我也要去球场支持他们。”
随着风林队人气上升,甲府市很多小企业开始掏钱在风林队主场打广告,帮助风林队脱离危机。经营状况改善后,风林队引进实力球员,并在2005年升入顶级J-1联赛。
在许多国家,职业足球联赛实际上就是“企业球队联赛”。所谓企业球队,就是大企业充当俱乐部金主,承担一切经费,然后通过俱乐部媒体曝光来扩大知名度。日本J联赛在创始之初就决定和这种模式诀别,J联赛章程规定俱乐部要践行“扎根当地”理念,要求各俱乐部和市民建立纽带,融入当地社会,将当地社会视为衣食父母,在当地打造足球体育文化。
海野说:“我们一直坚决践行‘扎根当地’理念,2017年,风林队球员和工作人员累计参加了300多场各种社区、企业宣传和慈善等地区性活动。”
他自豪地说:“如今风林队比赛场均上座人数稳定在1万人,有300多家当地中小企业出赞助费,广告收入达7亿日元(约合4200万元人民币)。我们是一支甲府市民携手托起来的球队。”
在日本,像甲府风林队这样的球队比比皆是。由于是依靠所在城市和市民的支持发展壮大,俱乐部根基深厚,经营稳定,不会因为大企业突然撤资而解散或远走他乡。据悉,现在J联赛俱乐部没有一支是亏损的。
青少年培训体系成熟
在海野看来,风林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给甲府带来足球的快乐和幸福。为了扩大甲府足球人口,风林队于2004年创办足球学校。
“日本足协和J联赛非常注重推广草根足球。俱乐部创办后,我们的球员和教练就经常去幼儿园和小学指导足球比赛。作为顶级职业联赛俱乐部,我们有责任为甲府的孩子提供享受足球乐趣的规范化平台。”风林足球学校工作人员长田圭介说。
风林足球学校招生对象为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创办伊始只有约40名学员,一处训练场地。经过10多年发展,学校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7年已经拥有533名学员和6处练习场地。学员每个月学费为4000日元(约合240元人民币),在拥有日本足协专业执照的教练指导下每周训练1次,一堂课1小时到1个半小时。
J联赛运营机构鼓励职业俱乐部开办足球学校,并通过补贴等各种手段予以大力支持。风林足球学校2017年各项收入约3800万日元(约228万元人民币),除去开销,年毛利不足600万日元(约合36万元人民币)。海野说,对于风林俱乐部而言,开办足球学校几乎不挣钱,主要目的在于为喜爱足球的甲府孩子提供一个好平台,扩大甲府的足球塔基。
除了足球学校外,风林队还组建三支青少年梯队,分别为U-18、U-15和U-12,目前各拥有28名高中生、66名初中生和45名小学生。这些孩子几乎都来自甲府本地及周边城市。
在日本,进入职业俱乐部青少年梯队训练,不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长田说:“我们青少年梯队球员每月缴费6000日元(约合360元人民币),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免缴学费。俱乐部还配备了三辆大巴车,专门接送梯队去外地打训练赛。只要不住宿,去外地拉练也不额外收钱。”
风林足球学校开办后,有5名学员和梯队成员成为职业足球选手。长田说:“足球毕竟是碗青春饭,也就能吃到35岁,要是不上学,没有学历,退役后谋生很难。所以,日本职业俱乐部的青少年梯队精英,一般也都念大学。我们俱乐部梯队就有一个不错的苗子,退出U-18队后去念了大学。读完书又回到了俱乐部。”
一座不到20万人口的小城,依靠一家足球俱乐部的谋划和付出,构建起了职业、规范、合理、成熟的青少年职业足球培训体系。不难想象,甲府孩子只要喜欢足球,就能踢得起,有天赋的孩子也有很大概率能脱颖而出。
多次筛选不遗漏好苗子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校园足球也十分发达。日本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几乎都拥有足球社团,每个城市和地区为校园足球建立了各类联赛和杯赛,还有由各地区冠军决出日本第一的全国大赛。截至2018年,日本高中足球全国锦标赛已经举办96届,拥有很高的媒体关注度。
日本足球苗子有些很早被挑中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没被挑中的回到校园踢球,天赋显现后再被职业球队选走。有专家指出,这种多次筛选,不断补充,不遗漏好苗子的选拔制度,在日本被称为“网兜体系”。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体制构成选材双保险,避免了J联赛梯队外的“大器晚成型遗珠”被淹没。日本足球代表人物中田英寿、日本国家队现任精神支柱本田圭佑都是在校园足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海野说,能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的,只是一小部分天赋很早就体现出来的孩子。他们从小学开始接受梯队的系统训练。这是大部分国家都有的体制。日本难能可贵之处是高中小学都有足球队。在各种地区性和全国杯赛、联赛中,职业队梯队和校园足球队相互切磋,共同进步,都力争第一。有人从职业梯队成为职业球员,也有人从校园足球脱颖而出。从扩大足球人口看,这很重要。
经过多年发展,日本已经构筑了强大厚实的足球人口基数。据日本足协官网统计,截至2017年,日本足协注册球队28210支,注册登记的广义足球人口为915306。日本足协还将全日本从事和足球有关事业或沾边的民众称为“足球大家庭成员”。截至2015年,日本足球大家庭成员为526万,力争2030年扩大至800万。
海野说:“中国的学校不怎么踢球吧。这些年倒有中国有钱人组建了强大的俱乐部球队,时而还获得很好的成绩,这本身也是好事,问题在于没长根啊。它不是从足球塔基吸取养分成长起来的,靠的是砸钱。钱没了,也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