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包括知常容在内都认为魏延之死是诸葛亮一手促成的,的确诸葛亮的嫌疑太大,连《三国演义》都特意设了反骨,踏灭七星灯来解释这件事情。但今天知常容想换一个角度去看,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只是杨仪自己为了公报私仇,借了诸葛亮授给的权力坑害魏延呢?诸葛亮却替他背了千年的锅呢?
杨仪和魏延是死敌
这一点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反对,而且《三国志》关于这一点的记载相当的多,知常容将它们一一列出。
《魏延传》: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杨仪传》: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费祎传》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
他们二个是水火不相融,诸葛亮对他们两个这种不团结是非常的头痛,连智慧如妖的诸葛亮都没有办法让他们和解这段恩怨,但是这两个人的才华一文一武却又是蜀汉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能够共事,都亏了费祎这个润滑剂。至死他们都没有和解,所以杨仪杀魏延的动机就有了。
干掉魏延,对杨仪直接有好处
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是蒋琬,这件事情只有刘禅知道,杨仪并不知情,从官职和资历来说,魏延的资格比杨仪老,魏延是刘备留下的老人,镇守汉中的大将,当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杨仪只是一个尚书,而且还因为与当时的尚书令刘巴不和被降职。
杨仪的官职是丞相长史,相当于秘书长,是一个要职,在秦代开始就有这个职位,在丞相独大的汉献帝朝及蜀汉,这个位置无异是万人敬仰的,而另一个丞相长史是蒋琬,论资格杨仪要比蒋琬资格老的多了。而蒋琬只是一个留府长史,杨仪却是一个随军长史,在杨仪看来诸葛亮重用自己比重用蒋琬更多一些,所以杨仪根本没有想到诸葛亮已经指定接班人。
杨仪觉得干掉魏延,不管是对自己的前途,还是泄自己的私愤来说都是很爽的。特别是《费祎传》中指到每一次魏延吵不过他的时候,都要提刀威胁他,然后他必须要装作可怜,哭泣来作来反抗,这作为万人之上的大吏来说,无异是耻辱和憋屈的,当他杀掉魏延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庸奴!复能作恶不?。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脚踏在魏延的脑袋上说的,在知常容看来这已经不是为国除害,而是完全不顾形象的泄私愤。这一点上就开始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杨仪借了诸葛亮授予的权力满足自己的私人恩怨。干掉魏延对杨仪来说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完全有动机。
《魏略》对此事件的猜测
《魏略》明显是站在魏延这一边,诸葛亮托孤于魏延,让他不要发丧,秘密退兵,所以魏延就带着部队出发了,杨仪怕魏延会杀害自己,抢先发难,说魏延要投降魏国,所以就派人攻打魏延,魏延不战而走,杨仪派人追杀,最后魏延死了。这一个结论被给《三国志》写注的裴松之推翻了,他的观点就是这是敌国的传闻,不能作为真实的情况记载。
实际上杨仪和魏延的性格都有很大的缺陷,这个三国志里记载的非常清楚。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
性格也可以成为杨仪自己为了泄私愤的证据。
诸葛亮的动机是啥?
诸葛亮生前对杨仪和魏延还是十分的看重,包括魏延,从不忍有所偏废可以看得出这二人在诸葛亮心中的份量是一样的,当然魏延为什么最后会跟随诸葛亮这个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最让诸葛亮背上杀害魏延罪名的是这句话:
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诸葛亮在交待后事的时候就有了选择,开会的时候是背着魏延,当然开了什么内容不清楚,但最后定下的行动方针就是魏延断后,姜维次之,杨仪领军。
可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诸葛亮洗白,那就是魏延是一直主张北伐和进攻的,这一点可以从下面一句话看得出: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而且魏延不是诸葛亮的嫡系,资格又老,不是完全下属,威望又高,如果召他来开会,那会不会变成魏延知晓内情提前做好夺权打算呢?打乱整个计划,把蜀汉这支部队毁掉呢?方案中让魏延断后符合当时的情况,魏延想继续北伐,退军时,曹魏有可能追击,他必会拼死反抗,留他断后是最好的选择。姜维次之的好处是魏延如果抵抗不住,那姜维还可以去援救,或魏延想指挥全军,那姜维就可以反过来隔断他的行动。
这里有没有可能就是诸葛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将整个部队以最小的损失带回到汉中呢?
这里就引发了本文的最后一个问题,诸葛亮有杀魏延的动机吗?知常容觉得如果没有,那就可以洗白了。
诸葛亮有杀魏延的动机吗?
诸葛亮杀魏延的动机主流的观点有两个,一个是为了蜀汉的稳定,一个是为了蒋琬的顺利接班。当然有一点大家不会否认,在诸葛亮身体健康的时候是没有念头杀魏延的。魏延也只是抱怨诸葛亮不采用他的计划,不重用他,而不是怨恨。
知常容觉得把诸葛亮杀魏延的二个动机给否定了,是不是就要以帮诸葛亮洗白了呢?
1、蜀汉的稳定
如果魏延没有死,回来之后,他会不会接任大将军一职?掌管蜀汉兵马大权?答案是否定的,魏延没有机会。因为当杨仪和魏延的表送上来时,刘禅问蒋琬谁在造反,当刘禅在问的时候,说明对这二个并不是完全信任,否则他就自己作出选择,当蒋琬说是魏延的时候,刘禅就让蒋琬带兵出去了。在此刻刘禅完全认可蒋琬作为接班人的权力,言听计从。
琬、允咸保仪疑延。
一个得不到皇帝信任的人想接任大权,那是很难的,你可以参考姜维这个凉州上士二十几岁就封侯了,但在诸葛亮死后将近二十年都坐在冷板登上面,最后才熬到大将军的位置上,而这个位置却怎么都坐不稳,屯军沓中,门户大开,直接导致蜀汉灭亡。
魏延的人缘很差,差到所有文官都讨厌他,武将和魏延亲近的也不多,如果不是诸葛亮罩着,魏延可能真的已经被人坑了,而王平一声大吼,魏延的士兵就不战自溃这一点也说明魏延在军中及蜀汉内部的影响力是高估的。
2、蒋琬的接班问题
实际上从诸葛亮归天那一刻开始,蒋琬就已经行使接班人的权力了,前面讲的带兵出来就是明证,所以不管是谁回来都不会影响蒋琬的接班,你可以看到当杨仪回来的时候。
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剌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
杨仪跟着诸葛亮北伐立了大功,而且这一次完整带回部队立有大功,但有什么用呢?
所以这二点都被否定了,那么诸葛亮杀害魏延的动机就不复存在了,只是杨仪自已利用了诸葛亮的遗命,这样能替诸葛亮洗白吗?
或许这就是三国的魅力,因为永远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你们怎么看呢?知常容感谢你看完全文。知常容分析三国常常会正面反面各写文章进行分析,对于知常容而言只呈现证据合理推论供大家讨论才是写文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