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长,训练啥时候开始,兄弟们都等不及了!”5月初,江苏某预备役团营长李勃一连接到老王打来的3个电话,一个比一个催得急。老王是谁?是该营预备役排长王勇。加入预备役以来,他训练有激情,带兵呱呱叫,还拿过全师“四会”教学比武冠军。
事出有因。今年是“脖子以下”改革之年,预备役部队改革方案还未落地,这可急坏了一些预备役官兵,王勇更是急得火烧眉毛,多次打电话给李勃询问改革进展情况,特别是整组和训练工作有什么新指示新进展。
“团队已转隶陆军,全团上下特别忙,目前正组织现役官兵进行业务技能训练,迎接上级考核,你先别急!”李勃耐心解释,老王这才释然。
团党委“一班人”了解此事后,一方面为团队有这样主动请缨参训的预备役官兵感到欣慰,一方面也给基层主官提了个醒:在回归陆军转型重塑过程中,预备役官兵这个主体不能被忽视,但改革开启后,团队遇到不少现实难题,精力一度难以顾及。
特别在转隶陆军后,任务更重、要求更严、标准更高,部分官兵感到能力素质跟不上,压力大、不适应,想打退堂鼓;有的觉得改革形势不明朗,想等等看……团队工作刚刚开局上路就遇到不小的阻力。该团一边开展“转隶、转变、转型”教育讨论,激发官兵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一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人员调整、合理分工,通过一人多岗、一岗多责、逐级负责等方法,确保样样工作不断线,件件事情有人担。此外,针对能力素质弱的人员,实行领导挂钩、结对帮带。很快,官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力素质提升显著。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7月12日,王勇利用出差的机会,顺道回“娘家”看看。“营长,啥时候开始训练,大伙儿都在摩拳擦掌啊!”和李勃一番攀谈后,老王按捺不住急性子,又转到了“正题”。
李勃看出了他的心思,没有多说,而是领着他在团里转了一圈,所见之处,现役官兵人人都在各自战位忙碌:有的在办公室紧张承办公文,有的在指挥大厅进行战术标图等军事技能补差、有的在操场组织“四会”教学法训练……驻足一楼大厅公示栏前,上面赫然张贴着一张职责分工表,从团主官到基层干部,每个人的姓名、职务和岗位分工都一一明确。
“这就是一面军令状,时刻提醒着大家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李勃紧接着说,“前一阶段现役官兵考核已经完成,预备役应急分队训练计划马上就要下发,这几天我正准备去你们那一趟,把参训的预备役人员名单确定下来!”
“太好了营长,赶快下命令吧,我保证召之即来,完成任务!”瞧这老王,还是改不了他的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