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帮老大,一个国学大师,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究竟因为什么,让两个风云人物走到一起,而且还相互吹捧。
章太炎
提起章太炎,在当时的社会,是人们公认的学术泰斗。清华国学院聘请导师,第一个找的人就是他,但是当他听说导师当中还有梁启超和王国维时,他死活不去,因为他看不起这两个人,曾评论梁启超说:“若梁启超辈,有一字能入史耶?”至于王国维,更是轻蔑地斥其为“腐儒”。而且,像鲁迅、周作人、黄侃、刘文典、钱玄同这些大牛人,都曾是他的学生。
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天,他的侄子登门拜访他。因为他侄子在上海与有权有势的人在房屋问题上产生了纠纷,想请自己的伯父帮忙。要说章太炎在学术界,可谓一言九鼎,但是人在江湖,光有学问没权没势,办起事来也束手无策。
章太炎思来想去,想到一个人,此人在上海,为人处世可谓游刃有余,这个人就是杜月笙。但是章太炎只听其人,未曾与杜月笙谋面,他怕自己热脸贴个冷屁股,就给杜月笙写了封信,探探口舌。
杜月笙
杜月笙虽说此时已经在上海叱咤风云,但在上流社会,讲究的是一个面子。杜月笙出身低微,为此他就想多结交点社会名流,给自己脸上贴金。说来也巧,恰逢此时,杜月笙收到了章太炎的来信,学术泰斗,国学大师想找自己帮忙,哪有不帮的道理?文人自古多傲气,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而且这种小事对于杜月笙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于是他出面把他侄子的事情解决了。
摆平之后,杜月笙专门登门拜访章太炎。杜月笙觉得自己出身低微,而且名字很土,想请他帮忙解决自己的心病。杜月笙的本名,其实叫杜月生,七月十五月圆生的。章太炎妙笔生辉,在“生”字上加个宝盖头,“杜月生”变成了“杜月笙”,立马变得高贵起来。章太炎还根据《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给杜月笙起了个名,叫杜镛。
名字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给杜月笙编造一个有脸面的家谱。听杜月笙说,杜家早年是从浙江海宁县过来的,章太炎就开始翻书,四处考证,最终考证出,杜姓是先古贤君尧的后人,而杜月笙的直系祖先,是北宋名臣杜衍。在宋仁宗那个朝代,杜衍当过枢密使(国防部长),还当过三个月的宰相。有了杜衍当祖先,虽然是冒认的,但对杜月笙来说,也是极有面子的事,以后在各种场合混,再没有人敢说他是削梨出身的“水果月笙”了。
杜氏家祠落成招待
1931年6月9日,轰动上海滩的杜氏家祠正式落成,很多名流都来祝贺。当典礼开始时,杜家人出面宣读颂词。这份颂词自然也是章太炎写的,《高桥杜氏祠堂记》通篇都是对杜月笙的吹捧,说什么“杜之先出帝尧,及周封于杜,为杜伯”,天花乱坠一通胡吹,杜月笙在旁边听得心花怒放。
就因为这篇文章,杜月笙足足给了他五千块大洋!要知道,当年上海的公务员月工资也就30块大洋,章太炎这一篇文章,相当于一个公务员14年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