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央视春晚结束,整体平平,觉得没有什么兴奋点,过去在临近零点时分期待赵本山小品的悬念,早已荡然无存,那种春晚结束之后,还沉浸在赵本山的含英咀华、要言妙道中的留连忘返,也早已成了隔日黄花。
小品失去了自己的重量级作品,不再拥有自己的顶尖级的小品明星,再也无法撑起春晚的一片厚重的天空,这应该是春晚越来越让人觉得无趣的原因。
原来总以为赵本山抢了其他小品演员的风头,现在却看出来,赵本山离场之后,残留下的小品演员,也似乎失去了创作的兴奋与动力,老演员身上,没有一个还有一点喝了鸡汤、打了鸡血的兴奋感。
如此想来,过去黄宏过分夸张的卖力表演、郭达一成不变的木讷衬垫、郭东临疾如旋风的装疯卖傻,都曾经是晚会上一道看起来并不觉得宝贵、但失去后却觉得依依不舍的一道风景。
现在他们都集体失踪了,春晚小品舞台上是一片狼藉,溃不成军。
小品之所以引人发笑,最简单的技法,就是“误会法”。今年的春晚共有六个小品,我们秤量一下,会发现,大多数小品也用的是“误会法”。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因此,我们下面主要从小品编创的技术难度系数上,解构一下六个小品的质量高低。
第一名《回家》,表演者:方芳、张晨光、王姬、杜宁林等。
这个小品,我们认为最为成功的原因,是它的误会法统贯整个小品。它的真相是瞒住了观众的。
贾玲的那个小品里也有误会法,如把保洁工当成了老师,但这个误会,没有瞒住观众,观众洞若观火,所以,小品的最后没有反转,构思上非常低级。
瞒住全篇的小品,还可以列数出去年蔡明、潘长江演的那个小品。那个小品在构思上还是不错的,在结尾时,来了一个彻底反翻,构思上非常具有技巧性。
《回家》里张晨光与王姬制造的误会,包括他们两情相许、互留信物、甚至脱衣解带的误会,都给观众一个印象,是他们两个人是一对曾经的如胶似漆情侣,但当小品结束,交待出的真相是,那是儿童时代的真正的“过家家”。小品结尾有了一个误会的大逆转,小品里的台湾妻子的小心眼,受到了嘲讽,而观众也从开始的厌恶她到同情她再到理解她,一个小品里的角色不断互换着身份,推动着情节自然地向前发展,应该是这个小品构思上的成功。有了一个青梅竹马的设定,下面的误会发展也就顺理成章地向前推进了。该小品的总体构思难度比较大,而由此引发的女人吃醋生发出的波澜,便相对而言就是常规作业了。
第二名《学车》,蔡明、潘长江表演。
今年的小品偏弱,几乎看不到小品演员个人的光彩,也唯有这个小品,还能让小品演员的本身个性得到一点彰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挑来挑去,也只有这个小品还能给人眼前带来一点亮色。
该小品表现了近七十的老人学驾驶,这本身并无笑料可寻,小品的误会法无法使用,所以,小品里无中生有地为教练安排了一个女友婷婷,而在学驾驶的时候,蔡明与潘长江屡屡使用“停停”,误会出对教练的内心伤害,由此构成了小品“笑果”。这个误会法,并不能撑起这个小品,所以,小品里还安排了潘长江还有“三个月”的误会法,教练认为是还有三个月生存期,其实真意是还有三个月就不能学驾驶了。
今年蔡明与潘长江本该有更大的作为,毕竟山中无老虎,这两位老牌演员应该顶起大梁,焕然一新,但没有想到两个人在小品里的主要作用,就是倚老卖老,以扮着老人的形态而搏一笑了,令人遗憾。
第三名《同喜同乐》,表演者:郑凯、娄乃鸣、大兵等。
这个小品用的也是误会法,但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它的误会的本质,就是让非洲的母亲,误认为女儿找了一个中国丈夫。当中国男子真正的妻子来的时候,一切误会都烟消云散。
而非洲女孩之所以要让中国男人冒充她的丈夫,就是为了能够继续工作,而不是被母亲拉回家里,及早嫁人。
这个误会法的产生,是因为谎言造成的。那么,这就形成了小品的一个规律,为了让小品的戏剧性成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一个角色扮演另一个身份。
其实在今年的贾玲的小品里,也是通过这种转换角色身份而形成了误会法,就是让保洁工扮成母亲。这是小品里的技术含量最低的一种构思形式。有了这个公式,可以套用在任何主题上。
但在本小品中,这个技巧的应用,却遮掩了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男人在非洲的高人一等的内在心态。所以,有网友认为这里体现出一种骨子里的殖民主义倾向。
当然我们无须上纲上线,但这个小品里的症结问题是,当中国男人愿意帮助非洲女孩的时候,是危险地动用了一种“婚姻名分”上的欺骗。
扮成情侣在小品里并不鲜见,但这种设置,用在种族关系上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尬”的尴尬。
第四名《提意见》,表演者:孙涛,秦海璐、王宏坤。
该小品新鲜度并不高,它的技巧也是典型的误会法。孙涛有一套对“领导套路深”的深刻见解,在见到女上司之后,发现这个上司,完全符合他认定的“套路深”的领导习惯,从而产生一种反差强烈的喜剧效果。不能不说这个小品在对现实官僚体制的讽喻上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多少折射出社会的现实性。小品一角里能够映射社会风云,可以看出这个小品也算是殚精竭虑的。
第五名《真假老师》,表演者:贾玲、张小菲、许君聪、何欢。
这个小品之所以把它排在最低,是它的架构也是误会法,但是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它的笑料是通过嘲弄保洁工的无知来实现的,这也是春晚多少年来未有过的现象。贾玲在扮作老师时候的破绽百出,是通过她的知识底蕴的不够而让人开怀的。但这种嘲笑面前,却洞射出知识精英的一种虚妄的自鸣得意。
第六名《为您服务》,表演者:林永健等。
这个小品可以说是一个行业小品,它用不着什么构思,只是把各色人等往舞台上堆,堆出了一个小品。技术含量上很低的。
由此可以看出,今年的小品除了最后一个,无一不是动用了“误会法”,但“误会法”并不是小品最为有效的法宝。像过去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你很难说它是通过误会法来制造笑料的。它凭借语言本身与演员的形体动作,就达到了搞笑的效果,其中还涉及到男人与女人心态的微妙的揭示,如白云与黑土两个角色在舞台上的较量,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喜剧效应,你能说这是误会法吗?——赵本山与宋丹丹合作期间的小品作品,把小品创作推向了一个目前尚无人超越的高峰。没有误会的小品才能见到演员的真功夫。而这样的小品,在今年的春晚上,已经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