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4月1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
毕马威第三方评估组给予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周年的评估结论是:浙江自贸试验区两年“试验”是相对成功的。改革创新带来的综合效应逐步显现,“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试验田作用日益清晰。成立之初,浙江自贸试验区把保税燃料油定为整个油品全产业链的突破口。两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朝着“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 和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目标不断奋进,其使命是以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
01
试验田作用日益清晰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同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唯一由陆域与海洋锚地组成的自贸试验区。
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重点为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战略定位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核心任务为确保国家能源战略资源安全,争夺国际市场话语权;发展目标为经过三年左右有特色的改革探索,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贸港先行区。
毕马威第三方评估组连续两年对浙江自贸试验区进行了评估。毕马威政府与公共事务咨询合伙人喻莺表示,毕马威第三方评估组的直观感受是,舟山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从国际经济地理格局变迁、国家经贸战略升级等方面衡量,浙江省建设自贸试验区乃至自贸港,都是正确的选择。
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年以来,改革创新带来的综合效应逐步显现,“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试验田作用日益清晰。
“亮点”与“聚焦”
喻莺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两年来有两大建设“亮点”,同时也是值得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学习借鉴的地方。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制度创新链”,形成贯穿具体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保障,对油品行业,从原油进口、油品储备与运输、成品油加工与流通和保税燃料油加注等全链条进行了制度突破和探索,系统集成性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二是复杂度高的领域改革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赋予的战略定位和任务,都是突破非常难、监管风险较大的领域,但做得很聪明、很灵活,小步快跑,持续突破。如保税燃料油加注,从“一船多供、一库多供、跨关区直供”等分步骤探索,在确定可操作、能监管之后,形成保税燃料油“一船多地多供”的集成创新模式。
浙江自贸试验区两年“试验”是相对成功的。在良好的战略顶层设计指引下,浙江自贸试验区层面战术勤奋,而亮点又在于“聚焦”,即聚焦油品全产业链发展,聚焦大宗商品国际资源配置。设计综合配套的模块化改革方案,切实改善具体行业层面的营商环境,完善开放发展的功能平台和制度保障,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改革的红利,确实起到“为国家试制度、为区域谋发展”的双重效果。
试验任务有效实施率达九成
《总体方案》分解形成的89项试验任务已经100%启动实施,有效实施率(“完成”+“部分完成”)达到93.3%。其中,“完成”的任务有37项,占比41.6%;“部分完成”的任务有46项,占比51.7%。
浙江省政府发布的《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解形成的123项试验任务已经100%启动实施,有效实施率达到89.5%。其中,“完成”的任务有74项,占比60.2%;“部分完成”的任务有36项,占比29.3%。
两周年与一周年对比,《总体方案》有效实施率增加11个百分点(一周年为82%);《实施方案》有效实施率为77%,增加12个百分点。梳理细项可以看到挂牌运行的第二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了试验任务完成度的提高。
“首创性”案例成果丰富
截至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初步探索形成8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34项,6项被国务院复制推广,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位居前列。2019年目标是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0项。
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挂牌运行的第二年,创出24项含金量较高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1项是具有重大突破价值、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国首创”制度,占比46%;5项是按照系统集成的改革导向探索出的对接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对接现代化政府治理手段升级的“集成创新”,占比21%;8项是因地制宜进行流程优化和技术升级的“优化创新”,占比33%。
创新领域涵盖了油气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贸易监管模式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和综合执法体系构建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尤其是不同税号保税燃油混兑、保税燃料油“一船多地多供”供应模式、两仓库容“总量核准、动态管理”制度和块链“仓单通”融资与交易平台建设等制度创新质量较高。
营商环境磁力效应凸显
截至3月底,浙江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74.66,模拟排名全球第43名,高于世界银行2018年6月给予中国北京、上海评估的第46名,在全国所有自贸试验区中居于前列。在保税燃料油加注效率、大宗散货通关效率等特色指标方面,浙江自贸试验区表现优异。较为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吸引创新要素和国内外企业形成了优势,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1580家,其中新增注册油品企业2810家,成为全国油品企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成为油气行业企业投资首选地之一。
难题与瓶颈
喻莺认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难题和瓶颈,包括由于国家部委层面授权不够充分,部分领域创新试验受限;受制于市场主体因素,部分试点任务落地成效不佳;省市联动仍显不足,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等,需要尽快着力解决。下一步,浙江自贸试验区须以更高站位,对标世界、锚定一流,通过更大力度开放改革创新举措,全力打造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的亚太地区重要枢纽,以及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大宗商品价值链高点。
02
目标:打造油气全产业链
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引进国际行业巨头和民营资本,发放经营牌照7张,实现保税船用燃料油经营领域全面放开,其使命是以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要建设“东北亚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中心”。据悉,成立之初,浙江自贸试验区把保税燃料油定为整个油品全产业链的突破口,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前期已在保税燃料油供应方面开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突破;二是已在保税燃料油政策争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舟山具有开展保税燃料油加注的特殊优势,如独特的区位、岸线资源优势。
成立两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朝着“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 和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目标奋进。
燃供中心建设进程 供油量连上新台阶
目前,舟山市陆续落地保税油地方经营资质,突破不同税号保税油混兑,创新推出“一船多供、先供后报、一库多供、跨关区直供”等便利化举措,有效改善和提升了保税油经营环境和口岸通关服务水平;各家燃供企业直面国际竞争,积极争抢订单,两年来供油量连上新台阶。
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文忠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周年媒体会”上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前的2016年,舟山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舟山中燃)的保税燃油供应量为34.57万吨。2018年,舟山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量达359万吨,占全国总量30%以上;结算量达566万吨,占全国50%以上,跃升为中国第一加油港,同时,首次跻身全球十大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港之列。
2019年,舟山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量有望突破400万吨,结算量或占全国50%以上。
油企密度全国最高
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累计新增注册企业 12501 家,其中油品企业 3198 家,成为全国油品企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由于浙江自贸试验区通关和加注保税燃料油的高效率,以及充分竞争及高度透明化的市场,舟山成为全国范围内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市场最为活跃的区域。
3月19日,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与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中长燃)签订合作协议,中长燃保税油中心落地舟山。这是继2018年6月中石化全球船供油业务中心落户舟山后,第二家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全国牌照运营总部落户。随着中石化全球船供油业务中心、中长燃保税油中心的落户,舟山作为中国保税船用燃料油结算中心和总部基地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舟山中燃总经理张燕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企业充分享受到了创新政策机制带来的红利。浙江自贸试验区承接国务院下放权限,先后向7家企业颁发保税油经营资质,打破了市场几十年来的垄断,首家原油非国营贸易企业资格在舟山已经正式获批。
目前,舟山共有12家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企业开展燃供服务。其中,5家为集齐全国牌照企业;7家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新获批牌照企业。
初步形成“舟山价格”
据了解,浙江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初步探索形成8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34项。夏文忠表示,2019年,浙江自贸试验区争取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0项,实现油品贸易量4500万吨以上,油品贸易额2600亿元以上,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突破400万吨,结算量占全国50%以上,油品储存能力达到3100万立方米的目标。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规定,自2020年起强制推行全球船用燃料油硫含量标准为低于0.5%。2020年全球船用燃料油年消费规模将稳定在3亿吨左右。
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加快实施低硫船用燃料油供应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力争在2019年形成200万吨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能力,积极抢占全球低硫燃料油供应市场,努力实现对新加坡的弯道超车。此外,作为油品供应的配套,近期,舟山还将启动供油船三年提升计划,树立“中国快供”(CHINA BUNKER EXPRESS)品牌,逐步建立专业化、大型化的供油船队。
浙江自贸试验区政策法规局局长应仲民表示,目前主要问题是,低硫燃料油没有出口退税政策,而出口的相关税费占到价格的近一半。据悉,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原则上同意低硫燃料油列入出口退税目录。
2018年12月13日,世界知名独立能源报价和分析机构英国阿格斯公司正式发布舟山地区380船用保税燃料油现货价格指数,并向其遍布全球的数万名用户提供报价服务,初步形成了保税船用燃料油“舟山价格”。夏文忠表示,此举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大全球船用保税燃料油市场份额打造“舟山指数”,以及未来发展船用保税燃料油现货和期货交易,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现货价格基础。
比肩全球保税船供油中心三大保税船供油中心优势
为国际航行的船舶提供免税油品供应的保税船供油业务为何获得高度关注,并被浙江自贸试验区作为战略突破口呢?新加坡、荷兰鹿特丹及阿联酋富查伊拉全球三大保税船供油中心珠玉在前的成功典范,是舟山市决策者最为看重并渴望比肩的。
《航运交易公报》2017年第33期《保税船供油市场全面放开后……》报道,单纯从传统意义的地方财税贡献方面来说,由于保税船供油业务根据国际惯例,企业进口和销售油品环节减免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对地方财税几无贡献,并有潜在的海关监管、安全环保等多环节风险。但是,新加坡依托保税油供应带来了淡水供应、生活补给、船员置换、设备维修、物流备件等航运辅助服务,并带动海运金融、船舶经纪、海事保险、法律服务等相关服务业,进而成为全球海事服务中心。
在经营环境上,全球三大保税船供油中心利用经营的高度集中形成了产业链,且均已形成大货供应商、仓储商、批发商、驳船商、零售商、船燃中间商及代理各司其职的良好互动氛围,在区内均有普氏定价大货价格、批发价及零售价的公开定价系统及金融衍生品工具。保税船供油业务是微利行业,但由于资金密集度高、期纸货流动性强,其金融属性往往助力当地产业升级转型。
在经营集约度上,中国长达2万海里的海岸线及渤海湾、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北部湾港口群的分布使保税船供油市场高度离散,而目前全球三大保税船供油中心都是集成度极高且船供油作业半径限定在20海里以内的枢纽海港。仓储及转驳费用等物流成本让中国离散的港口不占优势。
在资源竞争力上,中国炼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深加工提高柴汽比,因此燃料油出产较少;同时,由于严苛的海关监管措施及对来料加工复出口繁琐规定要求,导致炼厂更无积极性组织生产保税燃料油。
与新加坡差距逐渐缩小
相较成立仅两年有余、正朝着“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目标奋进的浙江自贸试验区,新加坡经历几十年的市场培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船加油港,目前集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世界石油贸易中心、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于一身。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亚洲首家能源期货交易市场,油品市场行情MOPS成为亚洲能源交易的基准价格,话语权源自强大的炼油能力和集散交易能力。此外,新加坡目前拥有3家炼厂,年加工能力超过6700万吨;市场油品仓储能力1500多万方,其中燃料油500多万方(不包括外锚地及周边印尼、马来西亚水域大量由30万吨级VLCC改造的海上浮仓)。
在规范船加油行业发展方面,舟山正在努力追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船加油行业在经济中的拉动作用,鼓励规范船加油行业发展,并以船加油行业大发展为契机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了全球海事服务中心。2018年9月6日,《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加注安全管理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在浙江自贸试验区签署,这是全国范围内推出的首个船用燃油加注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标志着舟山保税燃油加注安全管理开启新篇章。
新加坡是全球燃料油调和中心,来自中东(短航线,多为10万吨级阿芙拉型油轮)、欧洲及加勒比海(长航线,多为30万吨级VLCC)的燃料油均在此汇合并调和后再向中国、日本等目标市场输送。2019年2月,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再次开展不同税号的混兑业务,油品混兑总量为7000吨(3500吨沥青与3500吨燃料油)。根据测算,对比2018年7月自贸试验区首单混兑业务的每吨降低1.5美元实现了较大提升,单笔业务可为企业增加收益4.6万美元。据杭州海关隶属舟山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科科长张晓莉介绍,假设混兑量能够达到50万吨/年,按照混兑后降成本6美元/吨计算,则仅此一项企业每年获利就达到300万美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舟山与新加坡的油价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偶尔也有比新加坡油价便宜的时段,而且如果加上航程总油耗和变动的港口燃料油成本等,在舟山加油的燃油总成本或较新加坡低。
03
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
相对浙江自贸试验区,新加坡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优势体现在无外汇管制,资金可自由流入流出、企业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特殊税费等方面。对此,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在努力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
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大幅增长
自2017年4月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围绕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示范区建设任务和要求,秉持本币优先原则,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金融创新政策落地实施,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2017年11月,浙江省市两级人民银行上下联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大宗商品贸易和交易等五个方面提出了33条金融创新政策措施。积极组织研究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工作,完成制定《以油品全产业链为契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施方案》。
近两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呈大幅增长态势,达996亿元,超过成立前6年结算量的总和,结算量在浙江省的占比由以往的近1%增至12%,大幅增加11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境内外直接投资和全口径跨境融资等,进一步提升了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此外,近两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共有600余家舟山市内外企业利用跨境人民币政策工具完成跨境资金调拨565亿元。如杭州银行舟山分行利用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低息资金为中国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融入3700万元,融资利率仅为3.45%,较同期境内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减少0.9个百分点。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落地
2018年1月16日,舟山小可能源有限公司完成首笔跨境资金调拨,从境外成员企业向境内跨境汇入1000万元,标志着浙江自贸试验区首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顺利落地。该项目的推进,既帮助区内企业实现了资金池内成员企业盈余资金共享,又减少了银行融资和利息费用支出,使企业外部融资最小化;既有助于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其他金融政策落地,进而提升竞争力,国内外市场又可通过跨国企业资金调拨,调控境内外人民币存款规模和流动性,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为企业提供多项便利。一是收付结算便利快捷。为企业提供境内外资金合规流通的渠道,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跨国企业自身的财务效益。二是成本管理低价高效。满足企业人民币资金跨境互通的现实需求,减少利息支出及企业整体对外的融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资金风险可防可控。帮助境外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拨人民币资金用于日常经营或全球资产配置,规避汇兑损失。进一步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统筹安排企业内资金投向,有效调控境内外成员企业间的跨境资金风险。
截至3月底,舟山市拥有1个人民币资金池,由舟山小可能源有限公司设立,实现跨境资金交易6.81亿元,粗略估算,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近700万元。
金融保障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
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考察调研,明确指出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民营绿色石化基地是国家战略。受政策利好影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加码推进,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已全面进行设备安装,即将竣工投产,二期项目建设评估会已经顺利召开。2019年目标是积极做好浙石化新增140万吨和乙烯项目报批工作。
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以来,人民银行舟山市中支组织市内银行机构积极行动,引导金融资源重点支持绿色石化等重大项目。出台《2018年信贷支持舟山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将贷款规模全部或大部分落地舟山,并将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纳入金融机构年度综合评价。截至2月底,绿色石化项目一期银团贷款累计分别放款324.2亿元和3亿美元,其中落地舟山的贷款规模达103.3亿元。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觉得不错
点个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