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史上的明君,李世民以仁不让步的一人处理政务的能力和成就可见一斑。
他拥有出色的军事、政治才能,周围团结了一大批死党,这些都与他洞悉人心的本领密切相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很高。今天我们就讲一个他处理贪官的小故事。李世民为纪念功臣,命人在凌烟阁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其中有两位姓长孙,一位是长孙无忌,位列第一,还有一位是长孙顺德,位居第十五位。一听这姓就知道,他是长孙皇后的亲戚,并且他的辈分还高,是长孙皇后的本家叔叔。
长孙顺德在隋朝时当个小官,为逃避隋炀帝讨伐高句丽的战役,逃亡太原,投靠李渊,成为唐初的一员猛将,屡建战功。唐朝建立后,李渊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薛国公。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又秦叔宝等征讨李建成余党,立下大功,李世民很感激他,又是赏东西又是送宫女,对其非常信任。
但是,长孙顺德却有个缺点,那就是爱财。有一次,他在检查宫廷奴仆的工作,发现有数个奴仆联合偷盗宫中的财宝。按照当时的法律,应该将这几个奴仆斩首示众。但是这些人知道长孙顺德的弱点,给他送去了一些丝绢和金银。长孙顺德见钱眼开,于是他便将这件事压下来,将这几个人轻轻放过。
不过,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受贿的事终于暴露出来,被人告知了唐太宗。太宗气的不得了:"顺德论身份是外戚,论功劳是开国元勋,地位高,爵禄厚,可以说已经很富贵了。他应该为人民作出榜样,怎么如此不守气节、不顾名誉,看上这点小钱呢?"
按道理,长孙顺德应被下狱治罪,但是唐太宗惋惜他的功劳,不忍心问罪,于是想出一个办法。他在宫殿上当着百官之面,又赐给他几十匹丝绢。长孙顺德一看这点丝绢,顿时脸红,知道自己的事皇上已经知道了,只不过没有挑破而已。
事后,有官员问太宗:"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回答说:“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也就是说,人是有灵性的,给他这点绢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他仍然不觉惭愧,那就像禽兽一样了。
果然,长孙顺德从此改了很多,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长孙顺德被起用为泽州刺史,他一改以往放纵自己,不守法度的形象,放下架子认真办事,法度严明。一些官吏接受了百姓的贿胳,长孙顺德一一追究,一个人也不放过,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都在本郡之内强占数十顷好田,长孙顺德一齐追回来并分给贫穷农民,被人称为好官。
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法虽然一时有效,但长孙顺德贪婪的毛病并没有彻底改正,后来他又因犯法而被免官,把唐太宗气得不轻,但好歹没有因为贪婪而引来更大的祸端。在长孙顺德去世后,唐太宗为其停止上朝,还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谥号襄,可见唐太宗与其感情不浅。其实太宗心里清楚,长孙顺德虽然贪婪,但对自己忠心耿耿,没有野心,这样的“自己人”,拿点东西又算的了什么呢?在他心里,算的可不仅是经济账,更重要的,是政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