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只有3集的迷你英剧《黑镜》让观众震惊,第一季仍然保持着豆瓣9.3的高分。
它将超现实科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探讨了科技的运用对人类伦理准则的挑战。
最近,台湾出了一部剧集,在宣传时,片方直言不讳称之为——台版“黑镜”。
就是这部用10集讲述了五个故事的教育主题魔幻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
本剧改编自台湾作家吴晓乐的同名书籍,由执导过《下一站,幸福》、《拜金女王》的陈慧翎担当导演。
在拍摄期间,陈慧翎因宫颈癌复发中断拍摄,经过治疗后她又立即投入拍摄,本片的拍摄前后共花了3年的时间。
导演表示,之所以这么拼命,是因为她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压迫式的中国教育、没有边界的亲子关系,令孩子和父母都深受其害。
因为很多孩子、父母都在受苦,我很想把这这件事情一针见血地讲完。
第一个故事名为《妈妈的遥控器》。
父母离异后,十五岁的小伟与妈妈生活在一起。
失婚后的女人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小伟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大家正一起策划毕业旅行。
但小伟却心事重重,因为看到成绩单后,妈妈一定会阻止他的旅行计划。
为了不让小伙伴们失望,他伪造了学校的印章,做了一份假的成绩单给妈妈签字。
想不到妈妈无意间在家中发现了印章,识破儿子的谎言后,她又生气又失望。
仿佛是有人知道了她遇到的困扰,一个神秘男子出现,给了她一个遥控器,用来随意操控小伟的人生。
于是,小伟的时间一直被卡在那个他伪造成绩的星期三。
每一天都会错过校车、撞到陌生人、遇见副驾驶放着百合花的出租车司机、跑着进教室、丢开弹射到他面前的篮球、与小伙伴谈论毕业旅行的计划……
妈妈利用这个遥控器让小伟永远停留在星期三,直到他修正错误、不再伪造成绩。
你以为这就完了?
图样图森破!
在拥有了这个“致命武器”之后,妈妈开始变本加厉地控制小伟。
在补习班听一次不能懂的课程,那就倒退回去听十次!
吃苦瓜对身体好,但是你不爱吃,那就一直重复直到你吃下去为之!
妈妈给你买的衬衫你不穿,偏要穿短袖?你试试!
在妈妈的遥控器的胁迫下,小伟只能屈服。
小伟的班导感觉到了他的不开心,家访劝解妈妈:“上补习班有的是时间,而毕业旅行一辈子只有一次。”
妈妈却反问他:“如果孩子耽误了功课,你能负责吗?”
缺席的毕业旅行、渐行渐远的小伙伴,小伟变得越来寂寥,仿佛置身孤海。
这一天,他在图书馆里邂逅了染着头发、时尚靓丽的少女小岚。
小岚成长于一个宽容、有趣的艺术之家,父亲玩音乐,母亲玩美术,父母支持小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小岚简直就是小伟生活的理想面,两人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青涩又美好的初恋令小伟重拾快乐。
但好景不长,妈妈发现了小伟的秘密,而染发的小岚显然不是她理想中的“儿媳”。
她呵斥小伟不要再与小岚交往,小伟怒了,坚决不从。
妈妈掏出杀手锏——遥控器,威胁小伟如若不从,就让时间回到两人相识之前。
尽管小伟跪地哀求,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按下了时间倒退键。
小伟发疯似的跑去找小岚,但小岚只把他当做是一个疯癫的陌生人。
被母亲的控制逼到崩溃的小伟想到了死。
他割腕、电击、跳楼,想尽了一切方式去自杀,却一次又一次被妈妈的遥控器救活。
连死亡的权利都掌控在妈妈手中。
生无可恋的小伟喃喃念叨:“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已经完全无法掌握自己人生的小伟放弃了抵抗,完全按照妈妈的意思去生活,行尸走肉般。
时刻向妈妈宣誓效忠:“我要努力读书,要考上好大学,不要让妈妈失望。”
终于,他变成了妈妈想要的样子:成为企业高管、开豪车、住豪宅。
唯有婚恋还是没能让妈妈满意,虽然他已经有交往的女友,但妈妈还是给他安排了“门当户对”的女孩相亲。
在闲谈中了解到,女孩是医生,在美国定居,已经和女友订婚,只是家人不愿意承认而一厢情愿为她安排一场场相亲。
女孩的一句“生命是我们自己的,它长什么样子,都应该是我们自己负责”戳中了小伟心底的痛。
那是小伟失去的友谊、初恋和整个青春期。
他终于决定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人生遥控器。
影片在妈妈声嘶力竭喊出“你以为我只有一个遥控器吗?”中戛然而止。
结局令人不寒而栗。
《妈妈的遥控器》故事本身并不恐怖,却因为这个故事会真实地在每一个家庭中上演而让人有种感同身受的恐惧。
其他四个故事分别为《猫的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孔雀》、《必须过动》。
不堪逢年过节被大人用来做各种比较的学渣阿衍,偶然间得知只要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杀死一只猫,就能提高现实世界中的PR值,于是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乖巧听话的茉莉突然自杀,一心扑在茉莉教育上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她借助仪器进入女儿的意识中,解开了女儿寻死的原因……
家境贫寒却在贵族学校就读的巧艺,从不敢向同学提及自己的家庭。直到有一天,学校里的孔雀对她说:我能帮你摆脱烦恼,但你要付出代价……
在以孩子分数高低来分配房屋等级的社会,曾拥有学霸儿子的杨娟因儿子的意外丧身,向政府重新“申请”胚胎生了女儿若娃,但女儿成绩平平,在女儿考试前,她心生一计……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这恐怕是每个父母口中的“金句”。
诚然,父母待子女之心真诚又无私,但这句话用的范围太广、频率太高,就变成了父母对子女的“控制”。
你看,我牺牲了业余时间陪你上各种补习班,让你成绩不落下,我都是为你好。
我包办你的衣食住行,让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我都是为你好。
我不让你和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玩,就怕他们把你带坏了,我都是为你好。
我给你买好了房子、找好了工作,毕业你就回到我们身边,我都是为你好。
我为你安排了家世好、学历高的人选相亲,不让你走弯路,还不都是为你好!
于是这样的“爱”,变成了密不透风的牢笼,把父母与子女都禁锢其中,苦不堪言。
近来引发热议的朱雨辰妈妈可以说是“控制欲父母”的代表了。
而让儿子一夜之间上头条的正是朱雨辰妈妈对儿子的“爱”。
我是用整个生命在对待我的儿子的
我没有自我,我完全没有自我
我在家里的这个位置就是
我顶两个菲佣啊
包办儿子的一切。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而大部分人,看了朱雨辰妈妈对儿子的“爱的告白”,最大的感触恐怕不是感动,而是惊悚!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片名改写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先知论》中的句子。
1923年,纪伯伦在《致孩子》中写到: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那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与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蔽,却不可以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遗憾的是近百年过去了,很多父母还是没能读懂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