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初年,陈庆受伤去世后,大唐再也没有一个人,直到出现了以一般作业夺取旗帜的中型坦克型人物和薛仁高。
【丑虏侵塞,将军耀威】
薛仁贵是在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崭露头角,当时李世民正在围攻安市城,并埋伏包围了高句丽援军二十万,敌军阵脚已乱。李世民已经按耐不住要亲率玄甲铁骑冲锋的欲望,或者正在想:“如果叔宝在的话,一定可以冲乱敌阵、斩将夺旗。”
当时,雷电大作,一员白袍勇将,手持长戟,腰缠双弓,大呼冲阵,敌军披靡,所向无前。各路兵马齐攻,高句丽军大溃,斩首两万余级,其余大多被俘。
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
一员决定战局的猛将!
(秦琼秦叔宝)
这人就是薛仁贵,山西(运城)人,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人。家道已经中落,务农为生,在妻子的劝告下投军,这才没有辜负了一身韬略和武艺,并成为大唐名将。
李世民必定是在他身上看到了秦琼和尉迟恭的影子,想起了当年的烽火岁月。于是,对薛仁贵破格提拔,并说出了“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在从辽东回长安之后把薛仁贵任命为玄武门守将,把自身安全托付了给他。
这也是李世民用人特点之一,遇到赏识的人,经常说出一些肉麻的话,或者做出一些肉麻的事情,当年李绩、尉迟恭都享受过。
(李世民)
【志以安边,誓将去害】
薛仁贵之后一直没捞到机会带兵打仗,为李世民、李治守了十四年大门。但守大门却碰上了二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还救了李治一命。
李治继位后数年,某个夜晚大雨,长安郊区麟游县山水冲到了离宫万年宫,并淹没了皇帝寝宫,平民和皇宫守卫死亡三千多人。
这种事情整个大唐期间一共发生过两次,一百八十六年后唐文宗时期还有一次,那次死了百余人。这种偶然情况无法找出其中联系,最接近的是唐高宗李治和唐文宗李昂都是傀儡皇帝,老子想淹死他俩省得丢人现眼。
薛仁贵作为外围守将,水先到他的驻地,其他人四散避水的时候,他到城楼上大喊报警。李治听到后逃到了高处,逃过了一劫,并永远记住了薛仁贵这个功劳。
但薛仁贵真的不想把生命浪费在长安城中。
(陕西宝鸡麟游万年宫遗址)
【弓一弯而天山未定,箭三发而铁勒知归。】
李治和武则天在整理好内部后,开始了大唐的第二轮扩张,主要方向是西域,同时在东北消耗高句丽。这两个方向薛仁贵都参与了,终于可以重返战场,大丈夫建功立业只在马上取。
在辽东,薛仁贵贵端城下击破高句丽,斩首三千;横山城匹马冲阵生擒敌军大将;大破黑山契丹,擒获契丹王及各路首领。
这段时间的薛仁贵打仗打得很痛快,积功升为河东县男,左武卫将军,老薛也开始是有爵位的人了。
(高句丽王陵)
西北方向的九姓铁勒是大唐征服西域的主要敌人,薛仁贵首次被派到了西北作战,一路到了吐鲁番西北三百余里的天山,又称白山,“白山冬夏有雪,匈奴谓之天山。”战斗地点应该就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
铁勒各路人马十余万集结在一起,准备和唐军进行一场大战,先挑选了数十名骁勇善战的武士出来挑战,谁说古代没有斗将的?
“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
这个地方史书上说得一点都不明白,这么简单就结束了?然后薛仁贵担心有后患,“并坑杀之。”具体数字不详,《唐会要》上有个吓人的数字,“九十余万”,如果准确的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杀俘最多的一次,就算只有十几万也不少了。
(天山)
之后薛仁贵和主帅郑仁泰分兵,郑仁泰到处掳掠,深入漠北遇到大雪,士兵粮尽,冻饿死者十之八九,丢盔弃甲杀马吃马,“人自相食”,一万四千精骑只余八百人回到中原。这是大唐王朝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
而薛仁贵在漠北虽然擒获了九姓铁勒的数个首领人物,士卒士气很高,唱着歌就回来了,“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但薛仁贵自己和部下掳掠收获也很多,也是违反了不少军规。
仗虽然打胜了,但郑仁泰和薛仁贵的所作所为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之后李治又派遣老将契苾何力去安抚铁勒余众。契苾何力仅率五百精骑深入敌中,赦免了铁勒众人的罪行,把铁勒各族最后的首领抓住杀掉,“九姓遂定。”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薛仁贵带兵打仗是好手,但说到军事、政治结合,就和契苾何力这样的老资格有较大差距了。
按理说薛仁贵不是这种政治白痴,在几年前苏定方征讨西突厥的时候,还上书建议要采用军事政治手段结合、对敌人进行内部分化瓦解,怎么到了他自己就管不住自己了呢?
总之,薛仁贵胜仗白打了,功过相抵,不升不降。
(乌鲁木齐,当年就是这里打的这场仗)
【骁骑来时,叠利镞以连中;宫人祭处,收黄尘而不飞】
好在还有机会,高句丽经过多年的削弱,已经像个熟透的果子,只等着大唐的采摘。而薛仁贵与李绩、契苾何力、刘仁轨、郝处俊等人也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共同为大唐摘取了这颗肥美的果实。
薛仁贵也再次把勇武绝伦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新城、今山之战,薛仁贵援助友军,横击高句丽军,大破敌军,斩首五万余级,占领南苏、木底、苍岩等重要据点;
扶余城,以少胜多,二(三)千劲卒逆击大破敌军,杀获万余人,占领扶余城等四十余城;
平壤城下,各路唐军会师,围攻月余后破城,高句丽被灭国,原高句丽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人口尽属大唐。
战后,李绩率大军凯旋而归,薛仁贵领兵二万镇守安东都护府。这时,薛仁贵五十四岁,如果战死在高句丽战场,他就不会有之后的大非川之败了。
(辽东)
【劳师於征伐,徒耀武於张皇】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保住吐谷浑,这个已经存在三百五十年、贞观年间被李靖征服,成为大唐的藩属国,也是对抗吐蕃的主战场和重要帮手。
其次犯下的错误,就是让薛仁贵统兵征伐吐蕃,才有了大非川之败。毕竟,之前的薛仁贵只是各次征伐的副手,从来没当过主帅。
而当时也没有其他选择,苏定方已经在几年前去世,李绩刚刚去世,契苾何力老迈而且还是胡将,刘仁轨也告老回乡。历数当时的大唐,能撑住局面的、处在当打之年的还真是只有薛仁贵一人。
于是,薛仁贵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极致,在高原恶劣自然环境下,在副将郭待封不听将令、丢失全部辎重后,仍然率领五万唐军在大非川与吐蕃四十万大军苦战,死伤极多,最后战败求和。
大非川,在青海湖南,海拔四千米,当年李靖就是在这里征服的吐谷浑。
李治和武则天当然不甘心,任命三国姜维的后人姜恪,也是当时的高级将领,在凉州重整兵马准备再次讨伐吐蕃。但很快姜恪入朝为相并去世,这方面的事情就停下来了。
(后来还有一次,八年后李敬玄讨伐吐蕃大败。)
从此,大唐永远失去了吐谷浑,吐蕃也开始了年年寇边,大唐和吐蕃中间的其他小型羌族势力也大多归附了吐蕃。
(青海湖)
大非川之败后,薛仁贵等人被削职为民,无数文官要拿他们的头颅来问罪,其中就包括那个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还有后来的宰相魏元忠。
虽然我很欣赏陈子昂的诗,但这些文人对大唐的贡献真的不如败军之将薛仁贵。
而薛仁贵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回家,起用,再回家,再起用,临去世前在西北云州大破突厥。
这场最后的胜利薛仁贵斩首敌军万余,俘虏突厥民众二万余人,缴获牛马羊驼三万余头。突厥人听说薛仁贵再度出山,不敢再来进犯。
但这也是薛仁贵最后一次闪耀,当年去世,享年七十。
(陈子昂,这个图估计有问题,陈子昂41岁就死了)
薛仁贵可以说是初唐最优秀的将军之一,能够与开国猛将秦琼、尉迟恭一教高下,而且曾撰写《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但将军就是将军,与秦、尉迟、薛比较,李绩是个帅才,要高一个层次;而李靖,应该算是天才。
本文小标题来自晚唐非著名文学家、诗人王棨《三箭定天山赋》。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