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琳
图片:网络
01
又是被《大秦赋》感动的一天。
夜已深,窗外更深露重。
头发花白的吕不韦独坐在案前,烹一杯热茶,边喝边与坐在对面的另一个自己对话:
年轻吕不韦问:“文信侯,你不收四国相印,一心求死,这做的何买卖啊?”
老年吕不韦答:“你散尽钱财,舍身犯险入秦,又做的何买卖呀?”
青年吕不韦抿嘴一笑:“我吕不韦入秦,为的是一宗大买卖。事成之后,我便不再是贱商,而是封侯拜相。”
老年吕不韦闻言像是再也没有遗憾,看着对面另一个喃喃自语:“我活着,无非饱食终日,福贵终身。我一死,可止天下惶惶人心,可断六国不轨之念。为大王,为大秦扫清眼前障碍。”
“我这买卖,你说值不值?”
02
坐在对面的年轻吕不韦闻言微微一怔,继而哈哈大笑。这边已经垂垂老矣的吕不韦,随后也笑出声来。
笑完吕不韦又问了自己一句:“吕不韦,你若知道今日的下场,还愿意入秦吗?还愿意做秦国的相邦吗?”
答案是:“愿意。”
这是电视剧《大秦赋》中吕不韦自尽前的片段。
青柠以为这是《大秦赋》中改编得最合理的一段,既没有背离史实,又将吕不韦的赤子之心和嬴政的重情重义刻画得饱满得体。
大秦欲统一天下,要先在文字上实行统一。嬴政派廷尉李斯去齐国推行秦篆,这一计划受到韩非的阻挠。幸亏李斯鼓动商人烧掉了带去的粮食等物,齐王才同意齐商使用秦篆。
韩非计划失败,马上赶去赵国,欲再行合纵攻秦之计。谈话的间隙韩非告诉赵佾,赵国外有李牧这样的将才,对内却缺少治世之才。吕不韦执掌大秦十几年,只要赵佾能劝吕不韦为赵国效力,便可保赵国无虞。
03
赵佾深觉有理,大喜过望后征得太后的同意,就立刻带人去了洛阳。他以采购粮食为名,几次三番想见吕不韦,都被吕不韦拒绝。
本来已经放弃,可此事偏偏落到郭开耳朵里,于是郭开立刻传信给秦国,说赵国欲请吕不韦为相。秦王闻言大怒,便派李斯亲自到洛阳传诏重责吕不韦。短短几句话,既否定了吕不韦一生的功劳,又让他举家迁往蜀地。
吕不韦本来已经做好了离开洛阳的准备,谁料想赵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先是传信给其他三国,一起携了相印去吕不韦门前守株待兔,接着又放出风声,说吕不韦表面对四国的相位不屑一顾,实际上早就对名利动心不已。
流言蜚语本就对吕不韦不利,没想到韩非在此时又心生一计,竟让赵佾派人连夜写了檄文,说嬴政刻薄寡恩,幽禁生母残害弟弟,现在又要对文信侯不利。其他五国要以营救文信侯为名,一起讨伐秦国。
04
吕不韦被逼无奈,只能以死明志。
临死前,他抚摸了自己搁在屋子里的铠甲,唱了让人闻之热血沸腾的秦歌,还回忆了与嬴异人从邯郸一路逃回咸阳,直至以性命相托的种种。
熟悉的声音和画面让人闻之痛心,观之落泪。
吕不韦从一个身份低贱的商人,慢慢爬上大国相邦之位,主政秦国十三载,扶立两代君王,灭东周,赦天下,抚功臣,安人心。
兴修水利,为国引进人才,可以说功在社稷,可依然逃不过世道人心的算计,想来真是让人唏嘘。
他死后,嬴政为了替仲父报仇不顾李斯等人苦劝,一心要灭掉赵国,不管他心里是不是真这样想的,但对他的至情至性,还是感动不已。
05
大争之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纵然他们君臣之间曾经相互猜忌,但吕不韦对国家的贡献,对嬴政的扶持和爱护,嬴政却是一刻都没有忘记。
对吕不韦,他有爱有恨还有感激。
吕不韦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最后死在了自己的封地,以解天子之困。
对他们两个人来说,这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只是这一段反复看了好几遍,最恨的还是韩非。如果不是韩非献计,吕不韦也不可能被赵佾逼上绝路。
他每天在自己的封地听听嬴政统一六国的消息,说不定真能实现平生之夙愿。
可人的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经过这次大败,嬴政今后再也不会一意孤行,也不会感情用事,在统一天下这件大事上,他肯定会慎之又慎。
这也许就是吕不韦自尽的全部意义。
感谢演员段奕宏,用细腻的表演,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吕不韦。吕不韦死的那一刻,我哭了,好像历史上的他临死前就曾这样问过自己。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依然会扶持异人上位,依然要做大秦的相邦。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