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 ~ 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西部大学城的建设,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斗镇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进行了考古发掘。
然而令考古学家没想到的是,这次考古发掘竟挖出个大人物,他便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名臣——御史大夫张汤。张汤在世时,一直以一个精通法律的酷吏而闻名于世。而巧合的是,张汤墓所处的位置竟在以法学专业闻名的西北政法学院内,难怪有专家打趣道:“这是挖到了祖师爷啊!”
作为一名三公级的高官,张汤的俸禄相当丰厚。根据《汉官仪》记载,御史大夫职责相当于副丞相,身佩紫绶金印, 秩中二千石,可谓是位高权重。然而从张汤的陪葬品来看,却显得无比寒酸。出土文物大多为铜器,如铜洗、铜镜、铜墩、铜铃、铜印等。其中,铜印上的文字是“张汤、臣汤”。除了铜器以外,张汤墓还陪葬有铁剑、铁刀、铁削等。
总之,张汤陪葬器物,皆为墓主生前的生活用品,并不太值钱。而西汉时代,一直有厚葬习俗。以张汤的儿子张安世为例,他的陪葬就相当丰厚,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宝物。反观张汤,以他的官位,陪葬实在太寒酸了。那么,张汤的陪葬为何那么寒酸呢?首先就要从张汤的经历说起了。
张汤本是长安人,出生于一个法官家庭,从小便喜欢法律。幼年时,曾捕获一只老鼠,于是他学着父亲的样子,审问这只老鼠,还写下了审判状,让大人们非常惊奇。
张汤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并任职很久。其后,张汤遇到了他命中的贵人——曾位列九卿的田胜。田胜曾因犯罪被关入监狱,而作为执法者的张汤对他非常关照。其后,田胜被释放出狱。为了报恩,人脉很广的田胜帮助张汤遍识长安城中显贵。于是张汤一路官运亨通,逐渐升职为廷尉,主管全国法律工作。
作为法官,张汤狡诈而有权谋,善于揣度老板汉武帝的意思。,皇帝让他往东,他就往东;让他往西,就往西。在执行任务时,张汤诡计百出且六亲不认,因此成为汉武帝惩治诸侯王、高官以及地方豪强的一把利刃。
汉武帝时,诸侯王势力虽然大为削弱,但仍对中央皇权构成威胁。因此,汉武帝派张汤穷治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谋反案。在办案时,张汤对嫌疑人严刑拷打,导致他们到处攀咬,使许多无辜的人落入法网。在这次案件中,牵连被杀者竟达数万人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无辜的。
当时,汉武帝正在大规模讨伐匈奴,国库空虚。为了帮汉武帝筹集军费,张汤可谓是绞尽脑汁。他秉承皇帝旨意,请求制造白金货币及五铢钱 ,将货币铸造权收归国有。同时,他还垄断盐铁的生产和买卖,排挤富商大贾。为了惩治不法豪强,他公布告缉令,剪除地方黑恶势力。
张汤忠诚而能干,最终博得汉武帝的宠信,因此他也被升级为御史大夫,可谓是位极人臣。张汤虽然名为副丞相,但实际权力却比正丞相还高。汉武帝每天与张汤讨论国家财政,直到深夜仍不愿停止。
然而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虽然亲近君王能够给臣子带来莫大的好处,但风险也成倍的增加。对于张汤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是酷吏,得罪人太多,无论是诸侯王、官员还是豪强,都对他恨之入骨。
在张汤的所有敌人中,朱买臣可谓是他的头号仇敌。朱买臣为人睚眦必报,“覆水难收”的典故便是他制造的。早些年,朱买臣曾受过张汤的排挤,一直怀恨在心。于是朱买臣联合其他两位长史,在汉武帝面前制造谣言,说张汤借住持国家经济工作之便,为大商人开方便之门,搞官商勾结,囤积居奇,从而发大财。
对此,生性狷急的汉武帝勃然大怒,立即命另一位酷吏——赵禹去责备、讯问张汤。赵禹一直与张汤有过节,如今张汤有难,他当然乐于落井下石。于是他阴阳怪气地对张汤说:“你之前不是整死过很多人吗?如今圣上很重视你的案子,我倒要看看你如何辩解”。
张汤看到是赵禹审问自己,自然知道凶多吉少。于是他愤怒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因为皇上的恩宠。我以刀笔吏起家,从未做过对不起皇帝的事。我今天的死,都是朱买臣等三位长史的诬陷”。说完,张汤便自杀了。
张汤死后,家中余财不过500金,而且都是汉武帝赏赐的财物。张汤母亲说:“我儿是朝廷的大臣,如今冤屈而死,绝不可厚葬!”于是,张汤母亲命人将儿子的尸体装入没有外椁的棺材,用牛车载到城外草草地埋了。
听说张汤母亲的事迹,汉武帝大为感慨,他说:“有这样的母亲,儿子怎么会贪污腐败?”于是他派人探查张汤的家庭,发现他果然清廉如水。震怒之下,汉武帝处死了朱买臣等三位长史。为了安慰张汤的在天之灵,汉武帝将他的儿子张安世封为高官。
盖棺论定,张汤的确是个残忍的酷吏,做了不少坏事。但是在非常时期、变革时期,必须要有这种有智谋、有手段的干吏,否则光靠汉武帝,他的改革根本完不成。同时,张汤表里如一,确实是个两袖清风的官吏,这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而从张汤墓的陪葬品来看,他确实如史料中说,是个大清官。对此,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后晓荣、孙福喜也在发掘简报中给予了确认。
如今,张汤墓成为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系学生心中的圣地,只要有期末考试、司法考试等大考,他们都会去张汤墓祭拜,希望这位祖师爷能保佑自己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