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帖练习过程中,不断尝试代笔、墨水等。所谓的文房四宝,现在好像要成为国宝级的宝贝了。
按现在的制作工艺,对于写字练习是非常方便的。缺哪一个,在电商平台上随便找找都能快速地找到。所以工具不是问题,况且以前的古人,有些人是穷得连笔都买不起,一样能练好字。颜真卿少年的时候,靠的就是树枝,在墙上地上练习写字,一样可以把字练得如此好看,让后世之人崇拜不已,争相临习。可见工具虽然重要,更重要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每天坚持练习,才能不断地进步。练习的时候,专注于单个字的学习,但是忽略了文中的内容。我开始以为可以一边习字,一边读懂,并记住文中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看来还是过于理想了。我对文中的内容大部分还是不了解的,注意力集中在单个字上。
开始是单字,接下来应该是整句,再接下来应该是整篇文章。所以我的方法很笨,就是不停的练字,然后整合起来,读一读,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记忆,提高手对笔书写的熟练度。这个熟练度让我想起以前玩的一款网游,对于技能熟练度的掌握,那就是一串数字,但需要不停的使用,在打怪时用,在平时没事的时候,到小房间里面去打木桩,不停的提高技能的熟练度,数字从1到100,到1000,到10000等,达到不同的阶段,则会有一定的质变。网游是一个简单的机械重复劳作,但出现质变后会很快心,收获莫大的成就感。我觉得练字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现实是比较残酷的,这个重复的机械劳作是比较痛苦,也会有枯燥,但是看着自己的字每天慢慢有一定的好转,用笔也越来越顺溜,内心是开心的。笨方法是费时,但这事情不费时,取巧不好走,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进行后面的创作。
习作图文:
第7期(包含第5、6期的全文以及原文)
原文:
百氏备究。八素九丘,非不昭达。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尤所留心。然高直沉默,耻为倾侧之行;不与俗和,绝于趣向之情。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之为人,自以为博物不如也。蕰斯文于横泌,延德声乎州闾。和平中,举秀才,答策高第,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儒。又作孔颜诔灵岩颂及诸赋咏诏策,辞清雅博,皆行于世也。以才望见陟,迁中书侍郎,又加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答曰:”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均嘿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
大意:
对诸子百家都有研究,即使《八索》《九丘》一类的上古书籍,都没有不通晓的。至于伦理、礼仪和天文、历法,更是特别用心研究。然而由于他高尚正直,天生不爱说话,也耻于去做邪僻不正的事情,所以不愿与世俗混同,隔绝世俗的价值取向。他常常敬慕晏婴和东里子产的为人,自认为在博学多识方面比不上他们两人。他隐居乡野,不断积累学问,德行名声在州县传扬。文成帝和平年间,他被推举为秀才,策论答辩成绩优异,被提拔为中书教授博士。从此他更加把端方正直奉为自己的处事原则,虽然从才能和声望看非常称职,但却多年没有得到提拔。由于职责公务简单清闲,于是他趁闲著书写作,注疏各种经论。他撰写的数卷《话林》,没有不深深契合圣贤思想的,超越了一般学者的见解。此外,他又撰写了孔颜诔灵岩山颂以及各种赋、咏、诏、策之类的文章,文辞清丽雅博,都在世间流传。后来,他以为才学和声望而被提拔,升迁为中书侍郎,又被充任员外散骑常侍,封阳武子。他南下出使宋国,宋国主客郎孔道均在官邸宴请他。当酒过数巡并奏起音乐时,孔道均就对郑公说:“你觉得这音乐怎么样?”郑公回答说:“哀伤痛楚有余,但规范、纯正不足,乐调显得很靡弱,国祚能长久吗?“孔道均默认无言,只好作罢。后来没过几年,萧道成就灭了宋国。春秋时有延陵季札观赏各国诗歌,今天又郑公听赏宋国音乐,前后呼应,就像神明一样灵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