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庄忠烈的名人传了千年,杨文女长女不让须眉干的威名也传到了魏明、魏进、大姚这个世界,但是杨家为什么被金撒旦包围战死,真的是指挥失误吗?事实上,杀死他们的不是指挥上的失误,而是君臣必须死于臣民的原因。
雍熙三年七月份,宋辽大战落下帷幕,宋国各路大军纷纷败退回国,杨继业率领的杨家将被辽军重重围困最后奋战而死,那么为什么几十万宋军都溃败了只有杨家将还在奋战,其实一切的结果都是因为一件事导致杨家将并有没及时的接到撤退的命令,而幕后的主导者其实就是当时的皇帝宋太祖。
根据史料记载雍熙三年的宋辽大战其实战略和战术是十分正确的,宋太祖也不愧是经历过战乱的开国者,如果按照大战之前制定的计划执行宋军不仅不会大败反而很有可能会击溃辽军,一举平定北方边患。大战初期一切都在向着预想的结果发展着,但是这是出现了一个不可控的因素,那就是前线将领不听指挥。
这名不听指挥的大将就是杨家将的首领杨继业,由于杨继业并没有撤回宋国也就没有机会让他把自己为什么要临阵变动的原因说出来,因此这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但是赵光义却对他的变动起了疑心,因为这已经不是杨继业第一次挑战自己的底线了,杨继业的生前是宋太宗的心腹爱将,宋太祖继位后杨继业一直对他并不算恭顺,仅仅是碍于君臣之道罢了。
杨继业的异动最终导致宋军的布局出现了破绽,辽军趁机猛攻,为了保存实力赵光义下令北伐军统帅曹彬撤回宋国保存实力,同是密令曹彬抛弃杨继业。后来为了遮掩自己害死杨继业的事实,赵光义把抗旨的罪名安在了曹彬的身上,抗旨战败无论是在那个朝代都是千刀万剐的罪名,但是曹彬仅仅是官降一级而且还被允许戴罪立功,不久就官复原职。
作为赵光义的帮凶,曹彬身为败将却一路平步青云,一年后什么功劳都没有的曹彬却再次升官做到了武宁军节度使,三年后升任平卢军节度使也就是宋代的“节度使之王”,而杨家将却永久的躺在了战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