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重视规范纪律、严明纪律底线,还要引导人向善,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发挥主导作用。
“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出自清人龚自珍的《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其意思是,如果连自己的心都控制不住,怎么能够战胜客观世界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引用了这句话,旨在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志向高远,正心修身,心存敬畏和戒惧,自觉搞好内心的净化。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什么是衡量判断事物的标准呢?回答是“道”。那么,怎么认识道呢?靠心。“身之主宰便是心”。“寸心”虽小,却是每个人自身的主宰,控制和指挥着人的各项活动。一个人的行为状态本质上是由他的心灵状态决定的。只有靠内心的追求,才能学习道、探求道、坚守道;只有靠内心的净化,才能有敬畏、有自律、有定力,不为他人左右,不为外物所惑,保持内心的强大,获得战胜客观世界的不竭动力。
颜真卿传世书法《乞米帖》,上书:“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幅书法作品其实是一张借条。颜真卿在唐朝身居高位,怎会借米度日呢?原来,当时恰值关中大旱、江南涝灾,官员俸禄入不敷出,以致为官清正、毫无积蓄的颜真卿以粥度日。后来,米也没了,遂决定借米。他不向朝廷申要,不向贪奸求要,不向富贾人家索要,而是向志趣相投的同事李太保乞告。这种穷困潦倒却不向权贵低头的刚正之气,这种身处逆境却守身如玉的清廉之气,就是颜真卿的本心和初心。“守真志满,逐物竟移”。唯有以一颗平静超逸的心淡看纷繁世俗,淡看名利得失,方可“贫贱富贵不动其志,死生祸福不变其守”,而永葆其本色、本心、本真。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自我修养的欠缺,我们的心灵往往难以达到透明、纯真的程度,心灵深处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污垢。对心灵经常进行洗涤,无疑大有裨益。时下,研究曾国藩的作品甚多,不少为官者希望从他的身上学到做官的技巧。然而,曾国藩是人不是神,青年时期的曾国藩与同时代的读书人没有两样,沾有心贪嬉游、自命不凡、多言话多、做事随性等毛病。但不同的是,曾国藩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幡然醒悟,改号“涤生”,以求“涤旧重生”。他学习理学家倭仁的自省方法,每天在日记中省察自己:“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正是这一次次的自省,一次次的洗心,使曾国藩挣脱旧我,重塑新我,终于成就了他的圣贤品德。
《抱朴子》有言:“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洗心是自发的自警,将心洗得洁净透明,有心似无心,心胸宽阔便胜天胜海;洗心是主动的“充电”,自我输入的纯粹是正能量,奏出的也定然是主旋律。洗心的关键是警惕“一念之差”。明代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讲:“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有时,从公仆到人民罪人只是一念之差,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没有抵御腐蚀的定力和决心,往往就会跌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深渊。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更应与党章勤对表,与英模勤照镜,自觉地、经常地洗涤心灵的污垢,永葆心灵的纯洁和内心的强大。
中国传统从政修养学说特别强调“修”与“养”,“修”即修剪、修正,“养”乃养心、养性。“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缘何难于养心?因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养心”归根结底是和自我作斗争,是信念操守和个人欲望作斗争,是“是与非”“美与丑”“公与私”“高尚与卑劣”的斗争,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可以说,战胜了欲念就战胜了自己。明代有个叫曹鼐的人,年轻时当过泰和典史,负责维护地方治安。有一次,曹鼐抓了一个女贼,来不及赶回衙署,两人便在一座破庙里歇息。夜间,那女贼为了让曹鼐高抬贵手,屡屡以色相引诱。曹鼐为了抵制诱惑,在纸片上写下“曹鼐不可”四个字,并反复写,反复烧,以警示自己。一夜下来,那女贼的色诱终没有得逞。可见,能否保持自己的清白,关键不在“外因”,皆“内因”之功也。
养心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使心灵真正健康、强大起来。古人云: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亏。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厚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养料的滋养。这个养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人的理论根基扎得深了,文化素养植得厚实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就会自觉地欣赏、追求真善美,厌恶、摈弃假恶丑,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
守心、洗心、养心,归根结底是为了正心和强心。“志虚之正”是正心的根本,达到何种程度呢?就是要做到“志气已定,不妄动心”,这样心才能役物,而不是役于物。“心胜于力”谓之强,就是能够战胜私欲、战胜诱惑、战胜自我,让心不妄动,让行不逾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好“心学”的关键在于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尤其是要战胜自我,管好自己的心智,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战胜人性的弱点,在“变化气质”上下功夫。“学至气质变,方为有功”。变化气质的功夫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修养过程,也是一种人生的磨练。诚如古人所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如此,不仅能“胜寸心”,还能使“心”真正强大,使人生之路行稳致远。(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