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想象
李景雷
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无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散发香气。
脑袋里突然有“望”的冲动,翻看《说文解字》,“望,乃出门在外,望其还也”。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浓厚,“望”字又有了大约八种意思,越发丰富起来。
虽有话剧《望》中汤如的爱国慷慨,也不曾听懂《楚乔传》片头曲《望》的激越与悲伤。但最近的一次外出学习,却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突兀地流淌出写不尽的“望”之感。
早晨八点坐上豪华大巴,我有意选择右边向阳的座位,执意拉开窗帘,沐浴在阳光中,随车“冲锋”在高速上,“望”新乡出发。
手机微信提示音已在两点钟前就不胜烦躁起来了,我努力坚持着,刻意不去触碰它,因为“己责自决,大事共商”早已是校长们的习惯,无非是各线的日常工作安排和岗位履责实景报备。从“一望而知,望表知里”演变为“想望丰采”的习以为常,这已是一种常规,这是定性的日常,但更是一种坚持,抑或是平凡中的伟大。我强忍着“望穿秋水,望眼欲穿”的折磨,狠狠地把手机调为静音,装进口袋。
东张西望,秋天的田野,是一望无际的宽敞。所有的绿树红叶,都变成了“大地一片苍黄”的点缀了,远望皆秋色,细观已冬生。虽还需脱下出远门而刻意换上的外套,却感觉到又一个“春夏秋冬”已近尾声,“望秋先零”之感顿涌。
区别于佑任先生《望乡词》中的家国悲痛,“望”新乡的旅途还算是愉快的,沉浸在出租车司机侃侃而谈的新乡来历,牧野之战……那份文明的奇迹与文化自信,才使倍受手机折磨的我,慢慢释然。
培训管理是十二分的严格,甚至是“苛刻”。我是二号,坐在专属的座位上,能清楚地仰望到专家老师的白发和雀斑,从洗耳恭听的角度看这是“贵宾席”,那就“不负师望”认真听讲了。13天的课程演绎精彩,昂首望‘天’方知天之高远,知识的高低靠学习而得,而思想观念必经过修而悟道。望尘莫及的课件,才望高雅的惊艳,引首以望地感叹,望其项背的期盼,以及那德尊望重的高度,公才公望的成功,诱惑着我从入井望天的自卑中走出,从望峰息心中振奋,从得陇望蜀中渴求。每一点“新”东西,我都细细的聆听记下,细细地咀嚼,努力地嚼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味道,而再细细揣摩这种观念方法,能够通过什么样最合适最朴素的最优化的方式,落实到自己的学校工作实践中,这双“鞋”合适否只有师生知道,但育人强师兴校的成效检验才是硬道理。时有所获就即时记下,打上三角着重号,任何‘先进’的,诱人的果实,都需要有“望梅止渴”的“吧唧吧唧”,才会有前行的目标和坚实。
众望所归,终于安排去学校参观“仿”学。有“麻雀”学校的奇迹和惊喜,有新区小学的高大和远瞻,有……每一所学校,都在教育的“跃进”中鼎沸激荡,所有的,都向着育人的方向前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以批判和审视的,甚至是挑剔的眼光去“朔望”那个“圈”,是否画得很圆很圆?这也不外是一种反思和成长。
通过几位校长的课件展示,“遥遥在望”中不乏渴望和钦佩。天下教育大势汤汤,千淘万漉始得“特色”。只要你能想得到的学校发展模式,就会有好多实践者已经走在了前面。是他们让我们“大喜过望”,少了“摸石头过河”的小心翼翼。我观望再三,悄悄地坚定地“删除”了“阳光教育”的展示篇,在灵魂的深处,我开始叩问,开始审视,开始深情地凝望,阳光正好,但“阳光教育”的实践永远在路上。交流或许更是一种别样的成长。
极目迴望,那个一直纠缠的话题——核心素养,两个专家意见相左,一曰彻底抛弃,另曰高高举起。这个课改理念下的热词,我们还没有悟透,却变成了学术之争,含着纠结夜读中原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方城县教研室小学部张主任的《坚守常识 回归原点》一文,才知道课改老师的华丽的示范,也会有高知低教,简知繁教,实知虚教的“最美”误区。教育的常识就是规律,教育的原点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教育要守着原点,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教育者必须躬行。这可能也是为师者永远的“核心素养”。
回到学校,又是一番“喜出望外”,中考刚过,总的评价还行;许多“大事”,多少日常……所有的都在一种有序的顺利的状态下完美运行着。接踵而至的是,“百家讲坛”荣获市教育局授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阳光作文校本培训、德育推进创新都以全县优秀经验材料首发;语文阳光作文、数学“3553”赛课都在激烈进行时;视力提升工程、家长学校也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渗透渐进……我不知自己何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货真价实的“观望者”。这根本不是15天“遥遥相望”的结果。我坦诚我不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但我应该是一个有点朴素“想法”的校长,我们平常所坚守的坚持的那些最朴素的东西,还有班子的执行力,更有同志们落实力学习力,都在日积月累中,悄悄的“德隆望尊”了。
望尘追迹,我再也无法真正沉浸在古诗词的摇头晃脑中,《望庐山瀑布》的浪漫、《望天门山》的诗画、《望岳》的胸怀、《望洞庭》的隽永……都没有“望”学校实在。我真的应该把自己这个小校长“冬眠”在校园某一个最安静的角落,守望这份甜蜜和美好,并偷偷地乐,把所有的渴望、展望、期望、祈望、名望……全部悄然升华在心里,让其慢慢沉淀,氤氲进平实的日子,不断温暖“阳光教育”,唤起守望的幸福和龙城的美好。
“望”字真好,“望”之更好!
作者简介:李景雷 河南方城人,喜文善赋,寄情教育事业,寓怀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