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络专栏作家阿蒙]
“刘大哥讲话太部分了,谁说女人可以享受闲的?男人战斗到边境,女人在家纺织。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绵,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儿干,这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豫剧《花木兰》很多人看着文字会禁不住哼出来,解放战争时期的劳动妇女在他们的父兄、儿子、丈夫或在前线浴血战斗或走在支前的路上,后方的农业生产的重任就落在了妇女身上,她们用辛勤的汗水、坚韧的意志和聪明才智向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妇女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解放区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与子同仇
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躲在烟台、青岛、济南等地还乡团尾随而来。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根本就走不开——战争来到的时候妇女受到的伤害也更多、更大。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潜逃到青岛等地的地主尾随至解放区掀起阵阵血雨腥风。
山东诸城城关建华四村青年妇女王庆兰,被还乡团匪徒轮奸后杀死,百尺河镇台家大村,被杀40人,3户被杀绝。
这其中共产党员更是首当其冲。9月27日(古历8月13日),昌城镇孙家庄还乡团分子张明亮与地主恶霸许仁堂等40人,杀害我男女干部19名。村干部李振南等7人被活活推到井里,又将李振南之妻和5个孩子、刘金相之妻和孩子、妇救会长马氏等10人活埋。李振南的孩子大声哭喊:“娘呀,迷眼!”母亲拉上衣襟给孩子盖上脸,听到孩子的话母亲的心都要碎了,然而这些人形动物却得意地哈哈大笑。
不仅还乡团恶行斑斑,9月中旬,驻枳沟、淮河两区的国民党中央军嫡系83 师(师长李天霞),其部9天时间就强奸妇女2500 余名。“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解放区妇女赶做的军鞋和做鞋工具
与子同袍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支援战争。“针儿短、线儿长、家家户户做鞋忙,点灯做到大天亮,部队等着要过江;青年参军为杀敌,做鞋是为打老蒋。”知道为何而战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组织下迸发出改天换地的热情。
过去的鞋没有什么橡胶底、牛筋底全是土布鞋,我军大范围迂回包抄歼灭敌人,每名解放军战士身上都带着一双新鞋备用。淮海战役我人民政府发动妇女做鞋,支援战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生命线,胶南地区采取妇女干部与实业干部负责召开妇会长识字班长讨论妇女怎样支前,提出:“男人能推车抬担架支前,妇女在后方做鞋也是支前。冬季生产,男的打油开粉坊和运销拾粪等。妇女做一双鞋能挣3000元,能买60斤地瓜, 可养活3口人过5天日子。”“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女平等根本在于经济平等,妇女能赚钱养活一家老小就不用看男人脸色吃饭,也就提高了妇女地位。
把妇女能做鞋子的组织起来(不会做的就拉倒),每小组七八个人最适宜、说明这是冬季生产小组与以往不同。还要选能带头(骨干)的做做鞋小组长。
规定标准:鞋里鞋面沿口布满底布,均以开、白新小土布为标准。鞋帮周围纳7趟,前后头密口纳结实。鞋托盘与鞋底取齐、上鞋要鞋帮前头不出,后头要到根。鞋底要纳50 趟至70 趟,两头密,中间稍稀。长度:7 寸8 分至8 寸(以市尺计)。以村为单位成立做鞋检查委员会,选择工作积极,忠实党的工作的,三五人负责深入检查、督促。以小组为单位做鞋,既能培养集体观,到晚上集体一盏灯工作,还能省油,休息时间还可以集体学习识字,学习党的政策。
毛泽东说:“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于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只有依靠成千成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与办法才能执行,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战争才能出现于中国,才能最后战胜敌人。”解放区妇女在党员、干部带动下组织起来做军鞋支援淮海战役。
沂山县山裕村做鞋组
山东费县东南35里的沾化村。全村110户482人。男整劳力120人, 分担架、运输、民兵3期全部赴前线支援。42岁的妇女会长李自兰兼任村长,带领97名妇女和老弱病残,在后方生产。区里号召做军鞋支援淮海战役。李自兰在区大会上主动报了该村妇女衬人做4双鞋的任务。回村后有的妇女及示支持,也有妇女埋怨4双鞋的任务重, 别的村只有两三双的任务。
李自兰说:“为支援淮海战役别说上级还给咱报酬,如果一点不给也应当保证按时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做的鞋子还要结实,保证验收得第一、达到上级要求的标准。”“你们忘掉去年国民党来的时候吗?我们老少到处躲避,成天提心吊胆,担心受怕,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现在有经济地位,有政治地位,彻底翻了身,再也不受那肮脏气。难道我们多做活是吃亏吗?不!我们做鞋有3个好处:支援淮海战役,多打胜仗,消灭老蒋,挣的工资咱能买几头牛,解决咱互助组的生产困难。
不仅能解决我们的生活困难,同时也能买些猪呀、鸡的。”接着反问:“大家想,干多了是吃亏,还是得利?”做通了思想,妇女们当天就纷纷到区政府领壳子、麻开始做鞋。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搓麻绳,切鞋底。李自兰以身作则除开会外,每晚回家做鞋,常常做到鸡叫。10天的时间,完成做军鞋400双的任务。每双鞋的工资2万元,除去成本,每双鞋挣到12000元。
共计净挣工资480万元(北海币)。经过大家讨论,用做鞋的工资买了5头耕牛,剩余的240万元分给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既解决生产中牲畜的问题,又解决困难群众购粮,打油、买盐和柴的困难。村贫困户刘荣兰说:“如果上级不分给咱做鞋,我看咱吃粮、打柴没办法。现在一方面支前,一方面救济了咱,我3 期做了20 双鞋,除咱公家买牛以外,我还解决了俺三四口人的吃粮问题。同时俺又买了一头小驴,八路军真是咱的救命恩人。”
解放城市之后共产党人又面对另一个难题——赈济城市贫民,而共产党人巧妙把支前和救灾结合起来。
开封市对于城市贫民没有钱购买做鞋原材料的,政府负责办理借款手续,将原材料佘给妇女;按街道组织成做鞋小组,将妇女组织起来一同做鞋,休息时间组织妇女学习识字;自己购买原材料的按照鞋等价付款。开封市大众商店收鞋处和被服厂收鞋处每天都挤满了交鞋的妇女,她们说:“卖了鞋等着回家过年。”人民政府将支援战争与群众自身利益相结合,广大的市民纷纷行动起来,涌现无数感人事迹。
任庆凡用这个夹板做了一百双军鞋
开封市任庆凡当时35岁,她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密密地纳、细细地缝。做的鞋针脚稠密、鞋底厚实,重量达到1斤。一昼夜就做出军鞋l双,纳鞋底3 双。为支援解放战争,她共做了300多双军鞋,纳了几千双军鞋底。长期做鞋,使她右手拇指第二道关节粗大,伸屈不灵,留下终生残疾。济宁市54岁的军鞋组组长杜光美大娘一连几天几夜不休息,眼睛熬红了,仍坚持工作。
同志们都劝她休息,她却说:“别说熬红了,就是熬瞎了也不算什么。只要前方同志们能穿上鞋打胜仗就行。” 赵燕华为做鞋停下了卖豆汁的小买卖,说:“前方拼命流血为了过幸福生活,熬点夜,不做买卖又算啥。”
劳动妇女做军鞋固然有经济的考量但不仅是为了钱。沂北诸葛区新庄59岁烈属卢振英大娘未派她做军鞋,但她仍要求组长派给她两双,“做两双鞋叫前方战士穿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给我儿报仇!”岂曰无衣?与子同仇。
蒙阴刘官庄民站
与子偕作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分三级,有一线随军转运民工,还有二线民工
还有三线民工(限于篇幅不多述),民工转运休息、临时补充供给物资都在沿途政府设立的民站。
日照县在交通要道共设立了15处民站,城关民站是其中较大的一处。民站建立后,党组织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建立民站的伟大意义,反复的说明了办好民站、招待好民大就是直接的支援了战争。提高群众的政冶觉悟,他们都纷纷表示招待民夫,人人有责,要粮有粮,要草有草,要房马上就倒。张秀理大娘说:“民夫支前是为了打胜仗,他们推一天小车到晚上得很好的休息,第二天好走路。俺家有两盘炕,叫俺儿媳到我炕上睡,倒一盘给民夫住。”
也有人不愿意给民工腾房子,干部“对症下药”对大娘(军属)说:“他们(民工)是给你儿送棉衣的,棉衣送不到你儿就要受冻啦。”儿行千里母担忧,让自己的儿挨冻可不行,大娘马上把房子收拾好,把炕烧热。
十村妇救会长王安芝带领8名妇女缝衣补鞋,共达28 次,360 余件。有的民夫没有补丁布,她们就用自己的布和麻给他们用。自己掏布麻给民工缝补,现代人可能感觉无所谓,那可是在半个多世纪前,人民极度贫困。因为民夫大部分都是晚上进村,早晨出发,因此她们都是晚上给民夫缝补,有时都到半夜或天亮。
56岁的刘贞芝老大娘冒着雨、赤脚挨户给民夫凑煎饼。民工们感动的说:“您对俺照顾的太好啦,到了民站就像到了家一样。”支前民工睡觉的时候,女民兵站岗、放哨保护支前物资不被敌特破坏。
1948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致电中原局、华北局、华东局并告刘陈邓粟陈张:“淮海战役正在胜利开展中。……现据华东局皓电报告: 在这六个月中,前线参战部队和民工近百万人,每月需粮约一亿斤。从十一月份起,华东、华中已筹粮二亿五千万斤,但用到前线上的,因距离远,只有二亿斤。今后仍将继续筹粮南运。惟距离六个月需要,相差甚大,需要中原、华北分担这一大量粮食的供应。据此,现决定中原局应速令豫皖苏分局立即动手筹集和保证中原野战部队及华野转入豫皖苏地区作战部队的粮食,并应从豫西运粮食去。华北局应速令冀鲁豫区调集一亿斤至一亿五千万斤粮食,供给华野部队需要。”
淮海战役超出预计的规模,党向根据地人民群众提出提前交纳公粮供应前线。
涿州沙河村村民缴纳公粮
1947年美国女记者斯特朗,问毛泽东:“您对取得最后胜利有过怀疑吗? ”毛泽东回答出乎斯特朗意料,没有从军事角度分析,而是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毛泽东将土改置于军事作战之上。
为了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解放区人民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听说前方解放军战士没粮吃,“勒紧裤腰带,也要保证战士们吃饱。”鲁南一区XX村的徐老太太亲自背看粮食去缴,村长说:“你这么大把年纪了,让别人给你捎去吧。”
老太太不高兴的说:“中央军(国民党军队)在这儿我跑着要饭,现在地也有了,自己出点力有啥啦! ”
临邑县宿安镇的袁振芬是烈属,村里没分配他交粮碾米任务,他听说是前方需要的粮食,就把自己的300多斤谷子连夜碾成米,天明送到区粮站,粮站的同志不收,他倒下小米就走,连秤也不过,“支援淮海战役人人有份.我也有份责任!”
惠民县何坊区谷家安村有80户,就有70户自动报名借粮。一位双目失明的翻身农民没有分配他交粮任务,他拄着拐棍来到交粮会场上,硬是把自己的100多斤谷子献上,说:“要是没有解放军在前方打仗,咱分的宅子、地都保不住,咱自己吃点咸菜,也得让前方打仗的同志吃饱。”
妇女加工军粮
粮先得磨成面、碾成米,才能运到前方部队供战士食用。磨面、碾米的任务又落在解放区劳动妇女肩上。泗水县大厂村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全村的80%的男青壮年随支前。在家的121 名妇女,在妇救会长、共产党员冯兰芸的带领下,连夜突击碾米。
为保证支前泗水县大厂村成立的托儿所,托儿所保育员王长梅和她看护的孩子
为保证生产和支前两不误,她们就决定:白天年纪大和孩子多的妇女碾米做饭,青壮年妇女突击秋收秋种,夜晚,年纪大和孩子多的妇女进行休息,壮年妇女轮班碾米。为了节省劳力提高效率,她们还成立了托儿组由年老的妇女看管孩子。
裹脚把妇女束缚在封建夫权之下,妇女稍微走一点远路脚都疼痛难忍,整天只能围着锅台、炕台转。牲畜被蒋匪军抢跑了,她们就自己推。利用村里的5 盘磨,9 月份的20 多天的时间,碾米达5 万余斤。王志瑞、楚心菊、刘庆玉等几十个小脚妇女,碾一天米下来,脚肿得穿不上鞋,磨的血泡浸湿了裹脚布,也从不叫苦。遇到刮风下雨,她们就拿出自己家的木板、席毡、棚布、被单甚至口袋和衣服搭辗棚防止碾好的军粮被雨水淋湿。
发明悬堂磨的夏大娘
改进悬堂磨的李月英大娘
“快碾支前米,缴纳胜利粮。”为了更快、更好的将粮食送到亲人解放军手中,劳动妇女克服种种困难书写了奇迹,彰显了不弱于男人的聪明才智。
悬堂磨
台庄村270户人家,一次领谷子8000斤,要求一天碾好。全村只有1盘碾,一夜不停只能碾200斤谷子,61盘磨,一昼夜平均每盘能加工70斤谷子,共能加工4470斤,加起来还有3000多斤不能按时完成。共产党员、支前拥军模范夏大娘晚上睡不着觉,心想,如果磨能磨米就好了,于是她就跑到磨跟前苦心钻研。
她把铜钱垫在磨轴上,这样可以碾出米来,叫做悬堂磨。经过试验,一盘悬堂磨一昼夜能加工200斤谷子。在这基础上,杨茂发进一步研究,他把盖顶垫在磨堂中,叫做“堂”。一盘“垫堂磨”能加工300斤粮食。这样不但加工速度快,质量也很好,可就是不耐用,盖顶很快就磨坏了。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当时已过58岁的烈属李月英老大娘,又利用簸萁底垫在磨堂中,这样比垫盖顶又耐用又提高速度和质量。用磨碾米终于取得了成功。李月英大娘说:“我心里的石头放掉了,解开了,不管任务多么急多么重,都能完成,这才能保证前线的供应。”毛泽东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妇女担架队转运伤员
与子偕行
因为男女体力的差别,劳动妇女大都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碾米、磨面做军鞋支援前线,但也有例外。李兰贞是江苏淮阴县张集乡村妇女主任,47年秋国军扫荡,抢去她一手喂大的一口大肥猪,和二十笆斗花生。淮海战役解放军第一炮就落在沐淮的五里庄据点,离她家十八里,听到炮声李兰贞高兴的跳起来,向国民党反动派复仇的机会到了!
庄上组织担架队,她丈夫患有心疼病(冠心病),李兰贞心下合计:我丈夫身体不行,我去出的力要比我丈夫多。1948年11月13日,部队西追逃敌,李兰贞和村里的陈义敬、姜干等四个青年壮汉,抬起担架跟着解放军前进,经过400里路赶到前线。在前线三十二天,辗转700里长途行军,组内四个男的有三个抬不过她,晚上行军四十里,陈义敬、姜干两人抬一头,她一个人独抬一头,不要别人抬一肩。她担伤员走路时稳健,对伤员如亲兄弟,她怕男同志煮饭没味口,一次连煮了二十多个伤员的饭,自己拿钱买油、盐、菜放在伤员同志的菜里,还买花生、香烟给伤员,伤员感动地说:“你这位嫂子太好了,就是妈妈也没有这样。”拿出本子写下了她的名字“李兰贞”。
民工李一新想家,她劝道:“你李一新当真不如你二嫂吗?不打倒蒋介石,咱们没太平日子过啊!咱姓李的不要装矮子。”李一新心话,我七尺汉子还不如一个女同志?说:“一定跟上你李二嫂。”
本组姜干身上没衣服冻得发抖,她拿出刚做好的一件新褂子借给他穿,姜感激地说:“不完成任务,对不起共产党,对不起李二嫂。”组里民工睡觉,她就帮助民工补鞋子,棉裤棉花没人套,她就不休息帮助人家补鞋子、套裤子。
别的区支前民工知道她肯帮助人,也来找她套棉裤;组里民工还在睡觉的时候,而她天刚亮就为住处的房东扫地、挑水、为支前民工做饭。在她影响、推动下她们组没有一个当逃兵的。
到了新解放区,就帮群众洗锅盖,扎扫帚,抱小孩;还讲老解放区的翻身情景和土改、工商业政策;一次住在大王庄,王家房子坏了没人弄,她动员组里民工孙宝星、胡三等六人一起搬土和泥,一天就把房子弄好,王家感激万分说:“我一百年忘不了你李二嫂的恩。”在赵淰庄上时,十九个妇女来看她,她便唱“十里好风光”,“十劝郎”,给新解放区妇女讲《婚姻法》(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法,各解放区在抗战时期就出台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新区群众听得入神,有的姑娘们偷偷去家拿煎饼小菜给她吃,有户姓左的人家特地让出房子请她住,拉着她说:“让客三千里。”
任务完成,民工孙守富有病不能跑,没人答应抬回去,她挺身承担,影响民工沈维之等四人跟她一起抬,一昼夜160里送到家。淮海战役结束后李兰贞荣获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
担架队员在战壕匍匐将伤员运下火线
修我矛戟
部队尽量不让支前民工太靠近前线,以免引起不必要伤亡,经历了数月枪林弹雨的支前民兵已经不再是“菜鸟”,他们拿起牺牲或负伤战士手中的枪与国民党军队一决雌雄,这其中也有妇女的身影。
王毅同志干训班学习刚结束,接到豫皖苏解放区为即将开始的淮海大战征粮的任务,抽调出来任工作队的妇女队长,妇女队员有二三十人。王毅同志一边动员群众运军粮还要和她的战友一同剿匪,剿匪的时候为了不被土匪抓住,跳进冰冷的河水中隐蔽也因此患上严重的妇科病,一来例假疼的满床打滚。
48年11月初雨雪交加,王毅率支前民工来到双堆集,按照部队
的要求,在一村子里设立了支前运输队和担架队的中转站。随军工作队一直跟随部队深入到最前线的战壕里,和战地指挥员取得联系, 随时了解部队需求配合部队作战。
解放军阻击黄维兵团支援徐州,国民党飞机一群群地俯冲下来投炸弹、燃烧弹,机枪向地面扫射。战场大炮轰击、震耳欲聋,一片火海。
为了减少伤亡解放军战士挖交通壕接近敌军,支前民工就顺着交通壕将弹药、粮食送到战士手里。有的支前民工没有战争经验把弹药运上来,不知道下一步该运到什么地方就在原地站着,王毅连忙招呼支前民工赶快卧倒以免被子弹击中。
民工看到王毅身上别着盒子炮,也愿服从她的指挥。子弹箱重,王毅就指挥民工,把它放在地上,人趴在地上冒着呼啸的子弹在雨雪泥泞的战壕里推。弹药运到战士手中,为了提高效率便将负伤的伤员背在身上爬出战壕。
阻击黄维最艰苦的时候,战士牺牲大,王毅就和支前民工拿起牺牲战士的枪与国民党军队战斗。在前线的二十多天身上的衣服就没有干过,长时间爬着推弹药、爬着背伤员王毅双腿膝盖骨都变了形,晚年一到阴天下雨就疼。
太和县民工担架团在歼灭黄维部缴获的武器
经过淮海大战洗礼的支前民工队成为准军事化部队,南下大军到达浙江肖县时,虽已占领了县城,但城外多为匪特所控制,大部队急于追歼穷寇,来不及剿匪,我支前民工就集中了一个团的兵力,向威胁群众最大的一股土匪——陆子铨部发动包围清剿,迅速灭匪一个中队,其余全部被摧垮,许多散匪缴械投降,不仅稳定了全县的局势,而且成为我们新的支前基地。这对安定社会秩序,开辟新区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妇女们在冰冷的河水中为伤员洗血衣
修我甲兵
淮海战役解放军战士牺牲25954人、负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前方负伤的解放军战士经过简单包扎后运到后方医院,医院的容量有限照顾伤员的工作就落在医院驻地附近的妇女身上。
1948年11月12日,围歼黄百韬兵团激战之中,我军某部战地医院由前方转移到了单县终兴庄杨菜园等7个村庄。没有地方住宿,缺乏生活用具。工作组党支部研究决定,发动群众解决医院困难。
医院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动员,向群众讲述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战士们拼命流血奋勇杀敌是为了全国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指出:“现在他们负了伤,住在我们这里,党号召大家要全力以赴支援医院,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
南古山青运队做鸡蛋汤慰问伤员
霍英大娘是村里的妇女会长。在医院驻进本村后,她昼夜不息, 奔忙不停,带领大家积极为医院服务。为了伤员早日恢复健康,霍大娘还在群众中掀起“捐献一把粮运动”,挨门挨户深入各家做动员。一个下午时间,就收到群众捐出的豆子100 余斤、鸡蛋60 个,做成豆汁和豆腐给伤员补充营养。
带领30名妇女拿着鸡蛋、红糖、江米、面条、麻花等礼物到医院去慰问,对伤员说:“孩子们多吃点东西,安心休养,伤很快就会好的,你们需要什么,只要说出来,一定给你们办到。”
伤员感动得叫她妈妈,“我们永远忘不了妈妈,一定听你老人家的话,早日恢复上前线打反动派。”三九天她带领全村妇女围在井台或冰洞旁给伤员洗血衣。大雪纷飞,河水结冰,她不顾天冷带头砸开冰,第一个把手伸入冷水中。有一次正在洗血衣,一位首长走来,看见符英大娘的手冻得发紫,便劝她回去暖和一下,她对首长说:“战士们为我们受了伤,我们受点冻不算什么。”
闫素真和她十一岁时喂伤员的瓦罐
朱启兰和她20岁时用来喂伤员的小勺子
不仅中老年妇女动员起来照顾解放军伤病员,连小姑娘也主动照顾伤员。村里有个20岁的姑娘朱启兰,一个11 岁的小姑娘闫素真。医院住到村后,她俩就主动要求护理伤员。朱启兰一天到晚守护照顾伤员。有一位伤员伤势很重,不能坐起米吃饭,她就给伤员喂饭,伤员一次吃不多,就改为一天喂4次饭。
喂饭时,她总是耐心地劝伤员多吃一些。3个月来天天如此,顿顿如此。有的伤员由于伤口疼痛,经常蹬被子。她就不厌其烦地给伤员盖上。经常给伤员端屎接尿,上药换衣,有时弄得自己见上到处是血也不嫌脏。她经常劝慰伤员说:“同志多吃点东西、安心的养伤,伤好了好再去打敌人。”闫素真一天到晚忙看端茶送饭,时时不闲,不嫌疲倦。在朱启兰、闰素真她俩精心护理下,先后有5名伤员恢复了健康,重返前线。
与子同泽
说了妇女支援淮海,想说一个男同志,因为他曾同广大劳动妇女一样被蔑视。夏哑巴,河南项城人,时年28岁,一等功臣。
支前开始时,夏哑巴找到干部,“咿咿呀呀”地比划着报名,但未被批准。后来夏哑巴的母亲又找到干部,坚持给儿子报名,他这才正式加入担架队。一次夜战,敌人的枪炮子弹如暴雨般袭来,照明弹照得阵地如白昼一般,火线抢运伤员的担架队员们犹豫不前。
这时一个身影冒着枪林弹雨冲上阵地,夏哑巴独自一人冲上火线,队长借机大喊:“我们还不如一个哑巴?!”在夏哑巴带动全体担架队员冲上战场将伤员抢救下来。他从火线到后方30公里的路程,不断往返,共背回5位伤员,并且照顾得很周到。消息传开后,人人都说:“夏哑巴真是支援准海战役的英雄豪杰。”1949年元旦,项城县支援徐州会战胜利担架庆功表彰大会召开,夏哑巴被评为一等功臣。从被欺侮的残疾人到“英雄豪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才能出现这样的奇迹。
淮海战役仓皇逃窜的国民党部队
书罪未穷
蒋委员长整天读曾文正公的书,也让手下读,不过到死也没读明白。曾国藩说:“凡觇军事之胜败,先视民心之从违。”
国民党七十军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机枪连指导员李剑英, 在日记中写道:“……大局日坏,军纪日糟,我军每到一地,一地遭殃。X X 提了一只鸡,老太太向他说好话,并述说仅此一小鸡,请老总留下,念我贫穷。xx将鸡一提,将鸡头触地一摔,把鸡摔死,两只凶神一样的眼睛一瞪,对老人说:八路!拿去吧。x部一兵见一民间闺妇,年可十六七岁,貌颇娇好,遂生淫心。强奸不从,怒气突发,竟开枪将女子打死……此实惨无人道,即日本鬼子想亦不出此矣!”
华东野战军十纵副司令员萧锋日记也记下了类似内容,也更令人发指。
“1948年12月8日晴。萧、永地区的围歼开战仍在紧张进行着。杜聿明、邱清泉亲自督战,非要从这儿打开一条退路不可,命一三九、九十六两个师的兵力向鲁楼攻。英勇的八十五、八十七团坚决反击,像泰山一样钉在了阵地上,战斗仍在残酷地进行中。
晚上,我们的战士为补充弹药便爬到前沿,在国民党军的尸体上摸子弹,不料战士摸到了许多长头发、大辫子,仔细一看是女学生,是国民党军从徐州撒退时劫掠来的,她们受尽了催残,到头来又抓她们充当炮灰,惨死在这里。国民党反动派真是惨无人道,连禽兽都不如。”
中原解放区人民给前线运送弹药
无尽的力量
孟子云:“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笔者认为应将“臣”换做“民”。苏北行署统计六专区动员了8950个妇女参加长途运粮,551个妇女参加担架队,有60万妇女参加磨面,五专区亦有不少妇女参加了前方服务(淮海战役)。
如果加上晋冀鲁豫、山东、中原解放区支援淮海战役的妇女就更多了,这是淮海战役六十万打败八十万的根本原因。毛泽东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国民党军史政编译局撰《国民革命战史·勘乱战史·总检讨》写到:“无尽民力被匪利用。”这是失败者最后的哀嚎。
【本文资料选择略。图片来源《淮海战役史料汇编-支前卷》淮海战役纪念馆编国家图书馆2013年出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