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些角色不会忘记你。希望你能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我的角色都在努力给他生命的重量。
”|作者:阿晔
“什么时候演员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哪?”
昨天,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演员王劲松怒斥如今一些年轻演员不专业,还吐槽现如今的朋友圈也令人感到困惑——
比如,很多人说自己参演的剧又破了多少亿、某电视剧全国收视第一,可奇怪的是,有时一天内他会看到好几部剧都是第一,“每个人都是第一,到底谁是第一,我真的不知道。”
作为一个演技“炸裂”的老戏骨,又有一堆经典角色傍身,王劲松说这话底气十足。
这番发言也获得网友力挺:“老戏骨,怼得好!”
昨天,王劲松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发言。
用32年才让人记住
如果你看过前不久热播的《破冰行动》,那么一定也曾为王劲松的演技折服。
第一集开头,警察雨夜抓捕,陷入毒品村千人围堵,枪掏出来都震慑不住众人,就在此时,伴随着一声“东叔到”, 王劲松扮演的族长林耀东从雨伞下款款走来,上千人规规矩矩地让出一条道儿。
然后,他不紧不慢地擦了擦镜片上的雨水,动作轻巧,眼神坚定。
这个出场让人惊艳,林耀东也被大家“盖戳”:大反派无误。
除此之外,王劲松塑造过的经典形象还有很多:《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监杨金水,《北平无战事》里的保密局站长王蒲忱,《琅琊榜》中的侯爷言阙,《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谋略过人的荀彧……每个角色都扎实而生动,可他却始终是“被遗忘的人”。
用王劲松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直在边缘,从来没有在一个特别辉煌的场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从业的30多年中,王劲松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演“一堵墙”。
彼时,他还是刚刚进入南京话剧团的小年轻,基本上没角色可选,大都是群众演员。“懵懵懂懂的,反正就是跟着走,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
在那场戏里,他被套上一件大袍子,从头到脚,衣服一边是黑的,一边是白的。“演一堵坏的墙时,把黑的一边转向观众;当墙变好,再把白的一面转过来。就是一道具,不需要你出一声,一个字也不用说。”
这个角色给他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自己无比渺小。此后,这种“渺小”几乎贯穿了他的演员生涯——他演了一个又一个配角,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躲在角色后面的人叫“王劲松”。
对此,王劲松并不失落,反而觉得很高兴。“只有把角色推到前面,舍掉你自己,角色的光芒才能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当“林耀东”这个角色名字上热搜时,王劲松才特意发了一条微博表示感谢。
不过,早年间,王劲松也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
在剧团的那段日子里,他被安排的第一份工作不是演戏,而是装台、卸车,“没有人来告诉你怎么演戏,只有人催你去出苦力。”
再加上当时入不敷出的工资、居无定所的生活,还要被各种人各种鄙视,王劲松曾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吃这碗饭的命。
然而,多年后再回想起那段青涩时光,王劲松更多的是释然。
“几乎没有人看过上个世纪我演的电视剧,但并不代表那段时光不存在,即使是卑微的存在,也必须要承认那个人是我,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
“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
说到王劲松,傅彪和张黎是绕不开的两个重要人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剧市场开始兴起。剧团允许演员在没有演出时自己接活儿,王劲松开始接触影视行业。
1999年,《等你归来》剧组在南京拍摄,傅彪演贩毒团伙的头目,王劲松演团伙的境外联络人。有一天晚上,傅彪泡了一大壶铁观音,找王劲松聊戏。聊到最后傅彪问:“你有想过去北京吗?”
“不想去,我觉得在南京挺好的。”王劲松答,“我又不认识人,到北京去还得拿着照片到处给人家送,太没面子了。”
“你觉得你现在很有面子吗?”
傅彪的一句话怼得王劲松哑口无言,他后来才意识到,“这一针扎得挺准的”。
2000年春节刚过,傅彪再次打电话邀请,王劲松便坐着火车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演戏的生涯。4年后,傅彪病重,王劲松去医院看望。傅彪对他说:“劲松,你演老生,这辈子就有饭吃。”
至今王劲松都很感念傅彪在弥留之际那样嘱咐他,而他也真是在一个个“老生”的角色中走了过来。
他和张黎的缘分开始于2005年的《锦衣卫》。当时,王劲松饰演崇祯皇帝朱由检,其中有一场很经典的戏:
还是“信王”的朱由检派锦衣卫去刺杀怀孕的假奉天夫人,临行前,他摆了一桌宴席,在饭桌前说了锦衣卫之前犯下的7宗罪,一步步将对方逼到“我没有颜面面对你,我死给你看”,之后他才话锋一转说:“你先把这个事情做完,看看你还行不行!”
在王劲松的理解里,朱由检应该以高官厚禄、金银财宝相许之,如此逼迫要是把锦衣卫吓跑了怎么办?相当纳闷的王劲松便去找导演张黎理论,张黎不理他,他只好回去自己琢磨。
慢慢地,他想明白了,“古人和现代人是有区别的,古人重名节而轻生死,这才是他的思维方式”。他后来总结说,“应该反向思考。”
这次合作的成功,直接把他推到张黎2007年导的另一部戏《大明王朝1566》中。
在这部剧里,王劲松饰演阴鸷狠毒但对家人朋友重情重义的太监杨金水——一个戏份不多的小人物,上通下达,左右逢源。
该剧播出后,在网上引起讨论最多的就是杨金水,他如何用不同的手法端盖碗茶,如何给干爹捶腿,如何装疯……几乎细致到每一帧表情。
这次表演被观众奉为经典,但是据王劲松形容,拍这部剧的时候,导演张黎的手上像是有一个魔咒,无论自己怎么准备,总是逃不脱导演的手心。
当时,王劲松每天埋头研究人物,就是想得到张黎的认可,想听他说一句“你准备得真好”或是“真让我刮目相看”,但每一次王劲松都会发现,自己的提议总是在导演的考量和预期之内。
“那一刻,你会觉得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这么美,这么神秘。生命有限,你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
也是自这部戏起,王劲松觉得自己演戏开了窍。“作为演员,你不能只想你的这几步,因为你是一个环境下、一整盘棋中的一颗子,必须整盘下完才可以做好这个事情。”
“角色是演员生命的重量”
王劲松今天的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细节上较真。
比如,常规来说,影视剧中服装会把上衣做短一点,裤子做长一点,这样在镜头里会显得演员比例好一点,腿长一点。但是王劲松在《破冰行动》剧组时,却向服装组提出:衣服要长。
“我就要衣服得长,不要腿长,没有意义,腿长他走路重心高,显得不稳重。上衣长的时候呢,这个人重心低,特别稳,每一步都是稳稳地在走,这才是林耀东。”在他看来,敢拿掉修饰性的东西,最真实地贴近角色,才是职业演员。
再比如,拍电视剧《推手》时,需要一个被打碎的古董茶杯,由王劲松饰演的角色在剧中反复粘合。
为此,王劲松自己准备了一个有300年历史的真古董茶杯,当他把杯子递到道具手里时,对方都惊呆了,反复跟他确认是不是真能按剧情需要把这杯子掰破。
电视剧《推手》剧照
还有去年,拍摄古装剧《鹤唳华亭》时,需要一个表现宋代点茶的茶盏,里面用的盏也是他买的——宋代的,只为带到剧组去拍一场戏,“我坚持认为,应该用最准确的方式获得完美表达。”
王劲松有自己的坚持,但也能感觉到表演行业正在塌陷。
“现在的节奏太快了。”王劲松说,有时一个月要拍20集甚至更多,在这种节奏下,人心是浮躁的,少有剧组围读剧本,也少有人为一个道具争论不休。“一部戏接一部戏演,甚至同时在几部戏上,演员根本没有呼吸的时间和空间。”
直到现在,王劲松最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当年拍摄《大明王朝1566》时的情形。
他还记得饰演严嵩的倪大红有场戏,他身披朝服,头顶相冠,长跪不起。等到换机位了,他仍保持着那个姿势。没有人去打扰,大家都安静地绕着走。一个灯杆不小心碰着了他的帽翅,帽子略歪斜了,他竟一言不发,以一个80岁老年人的状态,缓缓举手扶正帽子……
如今,那样沉下心拍一部戏的日子似乎再也没有了。
但他不喜欢去抱怨这个事,他信奉的是,有话说话,不要无病呻吟,身体力行地去做自己该做的。“让大家知道还有人在坚持。我把自己的戏演好,就做我自己的那条河,哪怕小一点没关系。”
前不久,王劲松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结尾是:
“我希望把多层次多变的角色呈现出来,而不是让你们看到简单平面符号的人物;我希望我厚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记忆呈现出来,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五颜六色都有低级品;我希望把难以言说的灵魂解读出来,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你看后即忘记的人物。但愿这些角色一直不会让你忘记,但愿我可以以我的职业为骄傲,因为我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尝试给予他生命的重量。”
现如今,是时候恭喜他了——演员王劲松,你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