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妖猫传》?
借用一下感想的“第一印象”
实景下雄壮的唐城,奢华的极乐盛宴,妖猫嬉戏,古怪风格下的中国式奇幻,这部电影的感官效果绝对一流,不是传统的特效大片,而是实景真正的质感和CG技术的辅助和整合,风格复杂细腻,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会感染这个盛唐奇景。
★再来看电影的整体感受
白居易与空海,白龙与丹龙,前后两位主角互相呼应,《长恨歌》与杨贵妃,都是我们熟悉的故事,但历史氛围下的虚构剧情,这叫“老调新说”。幻术的亦幻亦真,疯魔执念+顿悟生死,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整部《妖猫传》通过这样一个中唐回溯盛唐的故事,真真假假,主题就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二次解读”。
★最后通俗一点的表达
妖猫就是个催稿编辑,逼着白居易不断改稿,白居易写的就是江南皮革厂倒闭的故事,妖猫觉得不行,空海觉得OK。最后空海从皮革厂项目经理的账本上发现,妖猫其实就是当年皮革厂boss的秘书,并且单恋老大的小姨子,老大带着小姨子跑了之后又把小姨子给蹬了,妖猫一句妈卖批,觉得全天下人都很操蛋,画个圈圈诅咒大家。然后妖猫的伙伴跟他说,都散了吧,当个吃瓜群众就好,你看我都卖瓜了,你要瓜吗?
整体而言,《妖猫传》是一部谁都能看得明白,但还是需要联系起时代背景和导演风格,深度解读内涵的作品。作为一部期待了近一年的作品,没有让我失望,且值得细细品读。
看了首映,所以这几天一直在准备这篇文章,文章会很长很长,本想分开发布但考虑到那样对读者不太友好,所以干脆一块全发出来,一篇文章一网打尽。虽然很长但我尽量用通俗的话来描述,我写得也轻松,大家看得也有趣。(建议先mark后看)
第一部分 《妖猫传》的上下对阙
一位导演拍一部好片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在一部电影中容纳“两部好片”。
《妖猫传》就是这样的电影。
30年前VS30年后;探秘VS揭秘;枯景VS荣景;白居易VS白龙,太多太多了。让我们从头说起!
如果用电影学分类基础表达,《妖猫传》算是Fantasy/Drama,即奇幻/剧情(在IMDB上该片的条目下,分类上还有Biography(传记),这一点个人不敢苟同),但从故事和类型片的角度,却相对复杂,因为电影所呈现的内容很多。
依个人观点,《妖猫传》是陈凯歌的“跨类型”尝试。
导演在电影表达一个通俗的故事中,还是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这是陈凯歌的固有风格。
陈凯歌导演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是“始于类型片 → 摆脱类型片 → 升华类型片”,他的作品从来不是标准的类型片,而是典型的作者电影。举个例子,你说《霸王别姬》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历史?戏曲?爱情?同性?很难界定。
详细来说,导演陈凯歌的叙述风格,就是以类型片作为切入,比如说在《妖猫传》:
★一开始把悬念做得非常充分,白乐天空海探案层层递进,甚至有很强烈的悬疑感;
★进入影片中段,导演开始摆脱类型片的束缚,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
★待到影片落点,导演又会回到对人性的探讨、对内心的提问。
依个人观点,《妖猫传》是陈凯歌的“跨类型”尝试,而且在电影文本上,有个很有趣的地方,叫做“上下阕”。
“上下阕”是诗词术语,通俗来讲是形容歌曲的上段和下段,最早大概是宋词。
往往上阕和下阙是前后呼应的,最常见的就是上阕叙事,下阙抒情,举个例子苏轼的《水调歌头》,上阕描写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描写了月下对亲人思念。
我觉得在《妖猫传》中,“上下阕”在这里照样成立。电影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叙事(悬疑主线),下半部分抒情(解答主线),而且故事前后呼应。
前半段只是在叙述故事,以晁衡的日记为分割点,相当于词曲的间奏部分,随即进入到30年前的往事之中,最后收尾之处,是将上阕和下阙进行统一,也就是贵妃墓中的结局。
电影呼应之处比比皆是,跨越30年的前后对照关系,探秘对应解密,妖猫引导两位主角的过程中,陈云樵家的枯景对应花萼相辉楼的荣景,八重樱下的幻象对应杨贵妃,春琴之死对应杨贵妃之死,自负的陈云樵对应唐玄宗。乃至上下部分中的四位男性主角,都是各自呼应。
★白居易对应白龙:都是疯魔情绪化且都爱杨贵妃
★空海对应丹龙:都是理想和洞悉一切
这样的呼应方式,在一些电影中也出现过,并大量见于时空穿越主题的作品,比如《星际穿越》《前目的地》《彗星来的那一夜》等作品都有这样的设定,上半段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和悬疑点,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下半段都一一对应并给出答案。
但诸如《妖猫传》这样,完全按照“上下阕”的方式,叙事+抒情,连男主角都对应的呈现方式,我是没有见过。这一点才是我喜欢《妖猫传》的地方。
关于具体的呼应点和对仗关系,我会在后文中一一详解。
第二部分 故事解读
一、妖猫为什么选中了白居易?
这就要联系起《长恨歌》了,整部《妖猫传》所表达的,就是《长恨歌》的主题。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当时环境下别具一格,因为以李白的《清平调》为首的诗句,只是在单纯的描写杨贵妃的美丽,和以杜甫的《哀江头》为首,多是以乐衬哀,通过回忆他们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侧面反映是他们将唐朝帝国带入衰落,颇有红颜祸水的含义。
而《长恨歌》则是以“长恨”为点睛,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他是寄予同情的,并没有将唐朝的衰落归咎于杨贵妃,只是描述了一场爱情悲剧。可以这样说,《长恨歌》在当时算是给杨贵妃平反的一首叙事诗,妖猫正是偷看了《长恨歌》之后,才对白居易这个人物产生好奇。
《长恨歌》除了对杨贵妃遭遇的惋惜和鸣不平之外,对唐明皇的描述也是一分为二,爱江山爱美人的唐明皇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这是妖猫认为不对的地方。在妖猫眼中,唐玄宗是罪魁祸首,当然只是妖猫嗔怒造成的一叶障目而已。
所以,在《长恨歌》中,妖猫看到了一个后世诗人对杨贵妃少见的正面评价,是妖猫对《长恨歌》以及白居易本人的认可,尤其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放在故事中,与白龙的心境一样成立。
只不过诗中的“恨”是“遗恨、遗憾”的意思,而在妖猫眼中,这个“恨”是“愤恨”的意思。
所以在凤栖楼中,他救了白居易一命。
白居易偷香囊,妖猫用幻术让琵琶跳动,他去追琵琶的时候,身后就是“暴雨梨花针”。皇帝的东西没那么好偷的!要是没有妖猫,白大人估计早成马蜂窝了。
至此,妖猫在电影中的动机为二:
★造成杨贵妃之死的所有当事人和后人的针对性复仇
★用幻术引导白居易发现杨贵妃之死的真相,以便催他改稿
这两条动机,在胡玉楼宴会之后,合二为一,成为故事主线。
这里也有上下阕对应之处:
▲上阕:疯魔的白居易,疯狂迷恋杨贵妃
▲下阙:疯魔的白龙,疯狂迷恋杨贵妃
妖猫记仇,且拐弯抹角,这位大概是摩羯座的。
二、妖猫为什么不杀陈云樵?
最开始不是不杀,而是没杀着;后来不是不杀,而是要摩羯座式的复仇!
妖猫要复仇,还要满足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他每次复仇,都不是直接杀人,而是充满了仪式感。
所谓的“仪式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是全片上下阕对应之处,每一次复仇都对应着前朝的往事。比如宴会,《妖猫传》前半段故事,两场宴会,每次都呼应50年前花萼相辉楼的“大唐盛宴”,而且每次都是最high的时候出事。
妖猫这样做,为的是要让如今的“鬼宴”重现当年的“宴会”盛况,让目标人物感受到“盛极而衰”的心态变化,与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处境完全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杀人,才有复仇的快感。
这也是全片上下阕呼应的开始。
三、陈云樵的故事
1、陈云樵发财
这个桥段来源于原著,这一点无可厚非。
他首先蛊惑其妻子春琴,为的是要让他与其妻子全部殒命,但第一晚并没有动手,因为缺乏妖猫所要的“仪式感”,而且这一切只是妖猫复仇的计划开始,他让陈云樵发了一笔横财。
▲上阕:陈云樵发财,花天酒地
▲下阙:唐玄宗盛世,极乐之宴
人有了钱,就会庆祝,至少要大吃一顿。陈云樵有了钱,就会去胡玉楼花天酒地。而唐玄宗有了盛世,就会办一场奢华的盛宴。这是全片第一个细节呼应。
2、胡玉楼
陈云樵依照妖猫的计划,来到了胡玉楼,在一场宴会上,妖猫目的是为了让陈云樵在“欢乐中死去”,所以准备了蛊毒酒,与杨贵妃喝下的毒酒一样,但中途出现了意外。
★意外一:毒酒陈云樵没喝,给了玉莲
★意外二:白居易与空海出现。
空、白出现让妖猫将计就计,妖猫现身大闹胡玉楼。也就是说,妖猫本来想要杀死陈云樵,同时借着白居易现身的机会,妖猫临时改变了计划,他开始在复仇计划中加入了引导白居易空海引导空、白发现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3、陈云樵家第二夜
胡玉楼复仇计划没有成功,妖猫卷土二次来到陈云樵家,原本妖猫可以直接杀掉陈云樵的,但还是没有,而是附身于春琴。附身春琴的目的有二:
★借春琴之手杀掉陈云樵;
★借春琴之口用幻术让白居易接近事件真相。
但正因为妖猫临时改变了计划,在这场屠杀中,陈云樵还是跑掉了,跑到了胡玉楼,再次遇见了白居易和空海。或者说是妖猫故意放走了陈云樵,让他将白居易引入事件中,妖猫才有机会让白居易发现杨贵妃真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空、白二人第一次真正进入到妖猫的计划之中。
4、春琴吟唱《清平调》
接连夜晚的故事,陈云樵拜托空、白二人救自己性命,正中妖猫下怀。让两位主角来到陈云樵家,这里妖猫用了三种方式来印证前朝,这里出现了三个呼应之处。
▲上阕:八重樱下的杨贵妃幻象
▲下阙:杨贵妃
▲上阕:就像度过30年时间洗礼的枯景幻象
▲下阙:30年前花萼相辉楼奢华的容景
▲上阕:春琴吟唱《清平调》
▲下阙:李白赠诗《清平调》
说白了,妖猫案的表面,只是一只30年前的猫成了精作祟,而隐藏内幕,是要刻意让空、白二人引起对30年前事件的怀疑,尤其是将焦点转移到杨贵妃。
5、死掉的“妖猫”
陈云樵家死去的“猫”,是妖猫编造的故事,目的有二:
★隐藏自己的身份
★为了让陈云樵觉得妖猫已被铲除,再摆一场宴会庆祝,以便完成在胡玉楼未完的“仪式感”复仇。
这也是上下阕呼应之处;
▲上阕:真猫“死亡”,妖猫重生;
▲下阙:白龙的魂魄进入到真猫的体内,妖猫诞生
6、鬼宴
这场鬼宴,是妖猫一举两得之作,也是全片上下阕呼应最强的地方:
★借用宴会的“仪式感”,盛极而衰的方式,让陈云樵亲手勒死春琴,从而发疯至使家破人亡。更重要的是,比起杀掉陈云樵,让陈家(陈玄礼、陈云樵)后代断子绝孙,才是妖猫复仇的真正目的。
★借用宴会上演奏禁曲,继续引导白居易继续追查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这是我全片最喜欢的段落,呼应之处有六:
▲上阕:演奏禁曲“霓裳羽衣曲”
▲下阙:这首曲子是唐玄宗为杨贵妃量身定做的
▲上阕:陈云樵杀死春琴
▲下阙: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上阕:陈云樵杀死春琴
▲下阙: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上阕:春琴被勒死
▲下阙:杨贵妃被“勒死”
▲上阕:春琴说:不要埋我,地下冷
▲下阙:杨贵妃被活埋
▲上阕:陈云樵发疯,妖猫完成复仇
▲下阙:唐玄宗失去双眼,基本也疯了,妖猫完成复仇
妖猫幻术蛊惑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的“重演”,这也是妖猫一开始为什么不直接杀掉陈云樵的例证。是妖猫引导空、白的一个步骤。
因为在当时,“杨贵妃是被勒死的”已经成为大众所知的杨贵妃死因,妖猫在这两天的所为,指向性很强,尤其是春琴说的那句话,就跟杨贵妃鬼魂上身一样。
7、白玲之死
宫女白玲之死,也是呼应关系。
她亲手绣的白绫,妖猫就让她死于自己织的白绫之下。
▲上阕:白玲亲手绣的白绫
▲下阙:死于自己织的白绫之下
四、空海为什么能够破除幻术?
空海一直是妖猫计划之外的存在,妖猫无论是复仇,还是引导(白居易),空海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但空海在电影中的定位,是一个继承师傅衣钵的沙陀,是一个伪装的“降妖师”,在电影中有描述,空海历尽千辛来到大唐,中途坠海九死一生。这段内容大可参考大唐玄奘去天竺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意在表明,此时空海凭借着信念,完成了历练。
同时,还有之前瓜翁那场戏,证明了空海本身的修为,他可以看穿幻术。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只要空海在场,就能破除幻术。他不是真正的降妖师,却能看穿一切。
上下阕对应之处:
▲上阕:迷茫的空海,经历海上大难之后,顿悟一切可破除幻术,想要寻找没有痛苦的秘密
▲下阙:迷茫的丹龙,杨贵妃事件之中知晓幻术的存在,失去伙伴,顿悟一切,去没有痛苦的秘密
五、杨贵妃死因之谜?
杨贵妃是被活埋的,这从妖猫在引导白居易接近故事真相的时候,以及随后的故事呈现,就能得出,但杨贵妃的死颇有些蹊跷,尸解大法、蛊毒酒,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1、尸解大法到底是真的假的?
尸解大法是真的,但不像黄鹤说得那样,后者所言,尸解大法用银针可让人屏气,跟死了一样,随后拔掉银针,人会苏醒。
但黄鹤隐藏了真相,即便不拔掉银针,人一两天之后还是会醒过来。这是黄鹤与唐玄宗在内房里商议的内容,也是丹龙所知道的内幕。
说白了尸解大法只是让人陷入昏迷、休克的方式,就是我们熟悉的麻醉剂。但最大的功效,除了让人“假死”一两天之外,就是会让人尸身不腐。
2、为什么要准备毒酒?
毒酒是唐玄宗打算让杨贵妃死去的方式。从玉莲的反映来看,毒酒可以让人喝下不久之后陷入昏迷,随后身体被蛊毒虫侵蚀,进而全身溃烂而死,玄宗希望杨贵妃“无痛苦”死去
但唐玄宗疏忽了一个事情,尸解大法让人没有呼吸,是封闭血脉的,毒酒无法生效。直到杨贵妃醒来,毒酒才开始生效,这一前一后,让杨玉环遭受到了非常大的痛苦。实际上,杨贵妃是被闷死,还是被毒死的,已经不再重要了,可以确定的是,杨贵妃在石棺中醒来,声嘶力竭,又周身中毒。两种死法,都很惨。
至于黄鹤是否知道了解到其功效,这就不得而知了。仅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大唐社稷,而干出任何事情的幻术师。
六、唐玄宗是以怎样的心态杀死杨贵妃?
这就要从电影中对唐玄宗的细节说起。
1、高傲君王
唐玄宗李隆基,治下出现了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之一,这是唐朝最鼎盛的阶段。同时,盛世代表着什么?这段时期,是自从隋文帝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国民收入最高的时期(资料来源:《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大唐国力万邦来朝,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爆棚,全因唐玄宗的为政举措,他创立了一个盛世。
而更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只爱唐玄宗一个人。再这样的条件下,也形成了唐玄宗的人设,一个异常理想化的高傲君王。
且电影中有两个细节展示:
★羞辱晁衡,明知对方有意示爱自己的贵妃,非但没有杀他,反而满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明白,杨贵妃除了自己,根本不可能爱上别人,联系起让杨贵妃在众人面前荡秋千的设定,说明这个人很自负。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占有欲很强,而且爱显摆)
★为安禄山击鼓,打算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平息即将到来的叛乱,说明这个人很理想化。
这样一位皇帝,把自己当成“半神”,当社稷江山与美人性命只能二选一之时,他当然选择前者。
2、爱美人更爱江山
一个细节,当所有人逃离皇宫的时候,唐玄宗被左右搀扶,然后他停了下来,打了身边的官员,并喝到“我还是皇上!”这是他人格特点的直观表现。他不敢相信自己亲手建立的王朝即将崩塌,他还把自己当成“万人之上”的皇帝,在逃难的时候也要保持皇上的地位和身份,他无法舍弃皇帝的身份,更无法舍弃江山。
这是一位爱美人更爱江山的皇帝。
然而正因为他的理想化和高傲的人格,在对待杨贵妃的态度上,虽然深爱杨贵妃,但只能选择放手,而且以上几点细节上表示,在杨贵妃之死上,他所要的是,就算你死,也心怀对我的爱和感激去死。
所以他才与黄鹤设计了这个尸解大法“假死”,和“毒酒”的真死,让杨贵妃满怀对自己的爱而甘心赴死。
3、为什么不找回杨贵妃?
因为唐玄宗只是心怀江山,生于自尊也死于自尊,他明白万一官兵发现杨贵妃还活着,后果要比马嵬驿兵变还要严重,代表了他负了天下人。
所以,他隐藏了杨贵妃真正的石棺所在地,还处死了所有知情人,就意味着,他要保持自己伟大皇帝的形象,让所有人看到自己为了江山自己付出的牺牲。同时也让自己的女人,怀着对自己的希望和崇拜而死去,一举两得。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唐玄宗就是一个渣男!
但是,他算错了尸解大法与毒酒的时间差,让杨贵妃被“活埋”惨死,从而成了妖猫报复的第一个对象。
4、是真爱吗?
是真爱,凤栖楼中那一缕头发就是证明,这个看似“毫无用处”的道具,实际上对整个故事有着关键的引导。
这说明唐玄宗并不是一个虚情假意的皇帝,白居易《长恨歌》也是这样认为的。将唐朝走向没落的原因归咎于一个“好皇帝犯了错”,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
他为了保住江山,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错就错在她欺骗了自己的爱人,让他怀着对自己的爱和希望而死去。这是本片对男权主义的抨击,也是对封建世俗下,君王爱情悲剧的侧面描写,充满了宿命的无奈。
有一个细节,电影中对唐玄宗的镜头展示,大多数是俯拍,比如逃亡那一段。在我国表现君王的影视剧中,最起码会有大量仰拍的镜头来表现君王的威严,但本片仰拍出只有一处,就是马嵬驿这位开门看见一堆兵变的金吾卫,我觉得这是个讽刺,电影是在讽刺王权。
七、杨贵妃是否知道自己的命运?
我相信她是知道的,从花萼相辉楼盛宴末尾,她预感到唐朝盛世将倾,再到马嵬驿之变,她深知乱世之中女性的命运。
有个细节显示,她接受了晁衡对自己是示爱,电影中原话为“她渴望拥抱所有的爱”,这种愿望,只有甘心赴死的时候才会表达,就像“临死前再看你一眼”的情感表达。杨贵妃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才更加渴望得到爱,渴望人间真正的爱情,而不是一个皇帝与妃子的爱情。
同时,作为“王的女人”,她也深爱着唐玄宗,所以她接受了晁衡的示爱,但拒绝了他“私奔”的邀请。
杨贵妃为了爱人,也为了爱人的江山和性命,自己选择去死。
所以,《妖猫传》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渣男与痴女的故事。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男子主义、直男癌与封建礼教下女德的束缚
八、白龙为什么那么爱杨贵妃
白龙是痴情的,他爱着杨贵妃,不单单是电影中“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豪华人设,更在于白龙的人设。
1、两个极端
因为电影中所有人都爱杨贵妃,但他们有的是充满了幻想(白居易),有的是开不了口(晁衡)、有的是奉上了最美的诗句(李白),有的则是在江山和美人之间,选择了后者(唐玄宗)。
唯独白龙,他可以为了杨贵妃,将她身上的毒引到自己身上,不惜将灵魂禁锢于一只猫的身上。然而杨贵妃已死,她对杨贵妃的爱,已经化成了疯魔的痴念,甘愿守护着一具躯壳,进而将仇恨凌驾于其他人的身上。
这是因为,白龙有感于杨贵妃的身世,在电影中,白龙第一次与杨贵妃对话,当丹龙说白龙是自己爹捡回来的时候,白龙还愤愤不平的纠正说“我是被爹卖了的”。
杨贵妃随后对白龙说出了自己身世,意思就是,我们的出身类似,都是孤儿,但如今能成就这样的地位,是要怀着感激的心情。(这也是杨贵妃甘愿赴死的表现)
然而此时白龙的反映却很大,一脸苦大仇深,在他眼里,世道是不公,为什么兄弟丹龙被师父宠爱,就因为自己是出身不好吗?由此可见,白龙一开始对这个世界就是充满怨念的,他与杨贵妃是两个极端,杨贵妃感激这个世界对她做的一切,而白龙则是愤恨这世界对自己的不公。
所以,白龙爱杨贵妃,基于两方面原因;
★其一,“同病相怜”而产生的怜爱。
★其二,有着与自己出身相同的境遇,却满怀感激的胸怀,而产生的崇敬之爱。
2、同病相怜
当他看到与自己“出身相同”的杨贵妃最终遭遇如此结局的时候,尤其是得到黑猫的记忆之后,更加体会到杨贵妃的痛苦,有着如此可悲身世的女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如此凄凉、悲惨、痛苦的死亡,白龙此时已经彻底疯了。
这是个时候,已经不单单是为了爱人而复仇,而是对这个不公平世界的复仇。白龙并不奢望一个已婚妇女爱自己,但他却要为无端遭遇悲惨结局的杨贵妃,报复一切。
九、丹龙是怎么样的人
从电影的情节上来看,丹龙的人设很好理解,他的本性很善良,却一个受制于封建礼教,不得不听命于师傅(父亲)、充当杨贵妃之死的棋子。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丹龙是理智的,理智战胜了情感。而白龙则是在情感中迷失了理智,二者是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正因为丹龙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也有感于这个世道的不公,但却无力挽回。他看穿了这一切,最终出家,探索没有痛苦的秘密,一生致力于将密宗、博爱的思想传给后人。
由此可见,白龙、丹龙的人物设定,完全可以对照于白居易与空海的设定。都是疯魔与理智的配置。电影双主角前后对照,且形成呼应。
十、关于结尾的解惑
1、妖猫之死
与其说妖猫死去了,倒不如说是白龙的魂魄化作了白鹤飞走了。
当丹龙(惠果大师)再次出现的时候,点化了白龙,惊醒梦中人,贵妃已死,无力回天,白龙死去多年的躯体化作了白鹤飞天,其实不仅仅是躯体,还有白龙的魂魄,杨贵妃与白龙在天山相聚,仅留下了猫的躯壳。
作为猫奴,这段我流泪了。
2、白居易为什么不改《长恨歌》了?
电影故事中,白居易一直纠结于《长恨歌》的真实性,总想在史料中找到关于真实的历史记载,但最后真正知道故事真相的时候,为什么不改了呢?
因为我们现在的所看到的《长恨歌》,就是一出爱情悲剧叙事诗。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而诗中,也写尽了对杨贵妃的思念。
而纵观《妖猫传》后半段的故事,不也是一出爱情悲剧吗?
电影中妖猫犯下了滔天大罪,最终也是难逃一死,但其身世也是惹人生怜的。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最终结局也是凄惨,当白居易终于了解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也看清了一件事,倒不如让所有的恩怨化作白鹤离去,只留下美好的东西让世人铭记。
整部电影,对妖猫犯下的事件是批判的,对王权和男权也是批判的,但对于爱情是歌颂的,从结尾就能看出来。
诗句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就连李白也是在没有见到杨贵妃的情况下写出的《清平调》。白居易所经历了这些事件,更加认清了那个时代真实情感的可贵:
杨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的相思之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说得是唐玄宗,也是白龙。终究还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况且,白居易在事件之前的《长恨歌》不也得到了妖猫的认可吗?
整起妖猫事件,就是一个人理想和价值观破灭又重建的过程。整部《妖猫传》,就是《长恨歌》的主题。
3、空海为什么被惠果大师所接纳?
其一惠果之前化身瓜翁,结果被空海识破幻术,也是能破除自己修行多年的幻术唯一人,在惠果眼里,空海的本事不一般。
其二,在妖猫传的故事中,空海始终处在一个看穿世事的层面上,理智且富有情感。因为空海在海上风暴的遇险中,已经超越了生死。在这个基础上,空海有着对整个世界的顿悟,再经历了妖猫案件的洗礼,在惠果大师眼里,空海有着成为一代大师的底子,所以最终惠果接纳了空海,传授给他无上密。
在历史上,空海确实是惠果大师的弟子之一,他曾六次渡唐学法,弘扬真言宗。
4、无上密是什么?
无上密是空海来到大唐要寻找的东西,就是唐密。
电影中所言,无上密是超越生死、没有痛苦的秘密,但实际上只是代表了一个目标,可参考《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取什么经,我们也不知道,但重要的是取经过程中的磨难。无上密也是一样,代表着一个符号,重要的是还是电影本身让空海所经历的事件对他造成的影响。
5、极乐之乐是什么?
电影中的解释,“极乐之乐”就是驾驭一切的快乐,万能的日记本里说得。
在故事中的,这四个字有着两层意思:其一为奢华之乐,其二为理性之乐,以妖猫出现的前后作为分水岭。
★比如陈云樵,之前各做作,妖猫出现之后顿时歇菜,老婆被玩死了,自己傻逼了。
★比如唐玄宗,也是各种作,直到把整个把自己玩进去,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大唐也差点完蛋。
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奢华就是“极乐之乐”,但妖猫告诉他们,放TM的屁。
而对于空海和丹龙来说,真正的“极乐之乐”就是那种“没有痛苦的秘密”,就是“理性之乐”,这是《妖猫传》的宗教氛围。
所以,这里也是个对阙关系:
▲上阕:奢华之乐,之后伴随着痛苦
▲下阙:理性之乐,没有痛苦的秘密
▲主题:极乐之乐
6、黑猫
黑猫,虽然在西方传统中代表着不详,但在东方文化中,黑猫寓意着吉祥哦!
古时的人们认为,黑猫能辟邪,使妖魔鬼怪不敢靠近,还能为主人带来吉祥。所以,在古时的富贵人家,都有养黑猫,或者摆放黑猫饰品的习惯。比如:在门口挂一个坠有黑猫的风铃。甚至有些富人,用黄金打造成猫作为装饰,一定要用漆涂成黑色才行。
至此,电影最大的对阙关系出现了。
★他的名字叫白龙,仙气十足的被称为白鹤少年。
★最后“变成”黑猫,妖气弥漫被称为妖猫。
▲上阕:黑猫(妖猫)
▲下阙:白龙(仙鹤)
物是人非,盛世终衰,由仙变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