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工业文明的出现在中国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一样,整个20世纪的国人命运几乎是由历代政治变革推动的。正如鲁迅老师所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阿q也不会去革命。
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在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选择走哪一条路很多时候并不是某种主观意图,而是被诸多偶然的因素所左右。当然,即使和平年代每个人的发展仍然是一种偶然,但此偶然非彼偶然,那是一种懵懵懂懂中被历史推向一个惊讶结局的偶然,与我们当下的个体偶然决然有别。北伐是一次深度意义上的国民觉醒,它使国人第一次明白要起来为国家的前途而战斗。尽管北伐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但身处其中的革命者自身的觉醒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用说那些被历史挟裹进来的普通民众。《怒放》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在北伐过程中国民的觉醒过程,然而说实话即使是主人公赵关克(林永健)也是从充满匪性的北洋旧军一步步转为国民革命军战士,启蒙的艰辛可想而知。
作为在赵关克老娘操作下,两亩半地将自己半卖半嫁给赵关克的麻三妮(何翯)就是属于被历史偶然推到革命道路上的普通农村妇女。如果说赵关克还有扬名立万的抱负的话,麻三妮则实实在在没有任何革命的觉悟,她之所以来到部队找赵关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奉赵母之命延续传宗接代的传统使命。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也是她能想到的将自己与丈夫维系在一起的方式,代替赵克关与她拜堂的那只大公鸡虽然搞笑,但却含蓄地点明了一个嫁鸡随鸡的现实。
或许真正让人可悲的并不是多灾多难的命运,而是处在这种状态却不自觉,就如我们对阿Q的感觉。麻三妮当然较阿Q有更多优秀的品质,善良、质朴、热情……等等,然而在对自己处境的不自知这一点上却是一样的。不得不说,何翯对这一形象的把握相当到位,她将一个90年前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了拢住丈夫,她可以发挥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风范,而为了帮助丈夫她也敢冒着子弹上前线送饭,因为在她看来既然已经拜堂那就与丈夫一体,跟着丈夫前进。
很难说麻三妮最后走向革命道路是一种精神觉悟还是一种对丈夫依赖的本能,当然这其中更可能是赵关克、罗麦、二狗、虎子等一个个真诚的个体在激烈着她,使其潜意识里想加入到这个集体。或许直到最后牺牲麻三妮也未必理解革命的意义,但现实中这些革命者的行为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让她体验到生存的另一种境界。
革命没有使人一跃就成为不怕牺牲的英雄,也没有使人马上就理解自己行为的全部意义。透过麻三妮,我们却可以看到革命的真正发生氛围与民众的渴望,或许他们并不完全明白这一行为的意义,但却首先明白了要改变那种逆来顺受的生存方式。何翯展现了一个原生态的农村妇女形象,即使在进入革命的历程中仍然保持了她朴素的一面,没有任何造作的迹象,也没有过分的夸饰,仅仅凭借本色的表演就展现出人物形象的全部灵魂,这对一位年轻演员来说已经非常难得。透过麻三妮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何翯扎实的表演功底与值得期许的发展潜力,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加精彩的作品奉献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