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志东(沈阳掌上博物馆原创)
97岁的周淑玲不喜欢看战争电影,看转盘说是假的。
而实际上,正是见过战争的严酷与血腥,心里期盼的是别在打仗了。她有抗联花木兰之称。15岁已是东北抗联交通员。之后成为抗联三军四师三十二团的侦察兵,与该团的李明顺团长相爱结婚,1938年随抗联撤入苏联,和丈夫一起接受水陆空三栖特种训练,成为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步兵独立特别旅的一名战士,曾经获得苏联红军银质奖章和跳伞英雄称号。1945年,周淑玲乘坐着苏军的坦克最终打回东北老家赶走了侵华日军。
2015年5月,俄罗斯联邦驻沈阳总领事馆副领事,特意来到周淑玲老人家中,为她戴上了“1941年-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
(97岁的抗联老兵周淑玲。王志东摄)
家中墙上挂着与梅德韦杰夫吃早餐的照片
“为了打日寇、斗敌伪,我们家祖孙三代,有7个人被害和牺牲。”
周淑玲家住的是五楼,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房子是老伴李明顺单位分的,有30来年历史。1987年李铭顺因病去世,周淑玲至今不愿搬出这间住了多年的老房子。
家里装修简单,墙上挂着几张照片。一张是2010年在大连,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宴请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步兵独立特别旅的10几名中国老战士,照片左1就是周淑玲。 还有一张照片是俄罗斯老战士协会副主席在为周淑玲授勋。墙上还有一幅书法,赞颂她和老伴儿李明顺是“抗倭名将”的诗。
她的小儿子李勇说,老人在前年身体还没有问题,经常和一些抗联老战士走动,之后腰骨老化,已经卧床两年多了。今年,老人刚刚出院不久,记忆力开始严重衰退。
老人眼神明亮,总是笑着望着你,耳有点背,沈阳掌上博物馆拿出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给她看,她说不清是在什么时候照的。照片中她穿着好像是列宁装,容颜秀美,双眸含笑,英姿勃发。看起来也就15岁左右。
还有一张老照片,她穿着一件时髦的裙装,和西服革履的丈夫李明顺,还有3个不大的男孩一起拍的全家福。老人一眼就认出了,指着李明顺说“这是我老头儿啊”。
李勇分析说,这张照片是在苏联拍摄的,应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里面的小孩是我的大哥、二哥、三哥,他们都是在苏联出生的,因为战争,三哥和四哥都没有活下来。
沈阳掌上博物馆要给她拍照,老人身体不好,起身很费劲,但还是坚持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服。还笑着向记者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周淑珍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次被俄罗斯政府授予英雄勋章和抗争胜利纪念章,以及我国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
周淑玲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一枚“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勋章,这是200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当时的普京总统授权俄罗斯大使馆官员授予她的,还有2010年于大连接受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授勋。
李勇说,现在的周淑玲喜欢看新闻联播,但不爱看战争片,说拍得假。“看到战争片中的侵华日军,就生气。他特别恨小鬼子”。
也许是一生经历太多苦,周淑玲的床头总会放一些糖,时不时就会含一块。
15岁背一麻袋手榴弹机智逃脱鬼子大清查
“鬼子把我家翻个顶朝天也没有找到手榴弹,气得打了我两个嘴巴子”
周淑玲191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三道河子村。而她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抗联家庭。爷爷、父亲,还有4位叔叔,都是抗联的情报人员。因为是个小女孩,不引起低人注意,很早她就成为专门搜集日军情报以及联络工作的抗联情报员。
1935年,不到16岁的周淑玲正式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抗联三军前身)的一名战士。因为她小小年纪立了大功。那一年冬天,她发现离家不远的土道边有10多辆日本卡车,有20多名鬼子押车。周淑玲便趴在附近的山头上仔细观察,摸清车上装的是被装、弹药等军需物品。当时的抗联战士正急需一批棉衣御寒和弹药装备自己。抗联首长接到周淑玲的情报后,打了鬼子一个伏击,击毙了鬼子,缴获了全部被装和弹药。
1935年秋季的一天,周淑玲的二叔扛回了一麻袋手榴弹等物品,藏到屋顶棚上。几天后,当两名抗联战士到她家取麻袋时,与鬼子遭遇了,寡不敌众的战士迅速撤离了三道河子村。鬼子去追赶两名战士,趁这个间隙,周淑玲敏捷地爬上屋子顶棚,搬下那个沉重的麻袋,和家人一起把它拖到附近的沟塘子里掩藏起来。鬼子没有追上那两名战士,重新又折回到周淑玲家,将她家翻了个底朝上。还狠狠地扇了周淑玲两个大嘴巴。
周淑玲一家人都为抗联做事,引起了日伪的注意,一把火烧了她家的房子,凶残地杀害了她的爷爷和两个叔叔。周淑玲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才脱离虎口的。日伪到处贴告示,要抓捕周淑玲,无奈,她躲进了宝清县的一座尼姑庵里。
后来周淑玲女扮男装,走了三天三夜来到密山县,找到了抗联三军四师三十二团。从此,周淑玲从敌后走上真枪实弹的抗日战场。
抗日战场成就一段姻缘,相亲相爱半世纪
“我们打仗的时候,一星期就吃到一个萝卜。皮带、鞋底子都被吃掉了!”
东北抗联的艰苦生活无法想象。在抗联书中有一段记录了周淑玲所在的抗联三军四师三十二团的生存环境:“1938年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非常严酷的时期。由于日寇实行残酷残杀、归大屯政策,以切断群众与部队的联系,同时加紧围剿和封锁,队伍的给养和物质非常匮乏,许多干部战士在冰天雪地仍穿着单衣,有的战士没有鞋穿,就剥桦树皮在脚上当鞋穿,冻得双脚肿得像面包。树上的刺梅果、橡子等越来越少,大雪封山后,地上的干野果也被掩埋了。碰到狍子、山鸡等野物,又不能放枪打,怕引来敌人,后来就开始剥树皮煮着吃,但剥树皮也容易被敌人发现,有时候找到花鼠子洞,就千方百计撅洞,抓住花鼠子煮汤喝。洞里的鼠粮也成了珍品,炒了分给大家吃。但大家都不舍得吃,留给最困难的时候救助饿昏的战友。部队情绪不稳,不断出现新的脱逃的问题,弄不好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三十二团的团长叫李明顺,原来是东北军的一名排长,“九一八”事变后,他痛恨当局的不抵抗政策,遂于1932年2月带领一个排的士兵脱离东北军,报号“天德队”,以完达山和三江平原做战场,与日寇汉奸展开了殊死搏斗。后来率队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屡立奇功。也是周淑玲心目中的英雄。
1938年11月,经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介绍,周淑玲与李明顺结为夫妻。李明顺比周淑玲大11岁,两人结婚的时候,就一把小米子,李明顺让周淑玲吃。
李明顺很心疼周淑玲,教她打绑腿、教她骑马。行军途中,他会让周淑玲骑他的马,自己牵着马走。
李勇,父母感情很深。一辈子没红过脸。1982年至1987年,父亲在医院整整住了五年,这五年中,尽管省政府派出了两名专职护理员,尽管家里儿孙满堂,可是已近古稀之年的母亲因为不放心父亲,五年里就没离开过医院。
曾获得苏军跳伞英雄称号,见证苏军出兵东北
“在苏联我们学习侦察、爆破、跳伞、报务、救护,就是特种部队学的内容。这在当时中国军队里是没有的。”
1938年年底,原来300人的三十二团,只剩下30多人。抗联书中记载了这段历史:“三十二团出了叛徒,领着敌人进山,把部队过冬的粮食全部毁掉了。一冬的粮食是很难重新装准备的,战士们的情绪受到影响。叛徒领带着敌人跟踪,叛徒熟悉我们的行动规律,雪地上的脚印很难去掉。队伍处境十分危险。”
甚至一名主要干部和妻子将枪放在了铺位上,留下了一封信,就开溜了。当时李明顺大怒,要把他们抓回来枪毙。周淑玲劝住了李明顺:“明顺哪,可不兴这样,走就走呗!不是没把枪带走吗?”。李明顺听了她的意见:“你说的对,枪毙有什么用呢,不就失去了一个同志吗?走就走吧。”
1938年年底,为了保存这点抗日的火种,李明顺准备将队伍和家属全部带过江,去找赵尚志。估计到乌苏里江边界要走20多天,为补充给养,他们用大烟土跟林中的伐木工人换了几匹马和一头牛。部队还与伪警察部队遭遇,敌人的数量很多,但因为被抗联打怕了,谁也不敢往上冲。一个敌人从树后挑出一顶帽子,被我们一个当过炮手的战士一枪打飞,吓得妈呀一声缩了回去,再不敢露头。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敌人既不敢攻也不想撤,远远地围在山下,时而放上几枪。李明顺决定当晚突围东撤,他们把牛杀了,饱餐一顿,半夜突围后即向虎林进发,敌人当晚也没敢追击我们。经过20多天的艰苦行军,三十二团终于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苏联境内,与陆续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同时被苏军授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番号。
经过逐一的审查后,苏军方面对这支部队进行了特种兵训练。周淑玲和李明顺一样,学习侦察、爆破、跳伞、报务、救护,多个特别项目的训练,被大家称为“军中花木兰”,曾经获得苏联红军银质奖章和跳伞英雄称号。但是老人对这段历史已经记不得了。
李明顺于1939年春开始接受特别派遣任务,从1940年至1945年7月前,曾多次被派遣回东北宁安、穆棱一带进行军事侦察,先后联系和发展了几个地方关系,利用有猎户进山执法的合法身份,以给日伪军送鹿肉、鹿茸为由,收集到许多可靠的情报。如弄清宁安卧龙屯日军机场的位置、飞机架数。这一情报使苏军在1945年8月出兵东北,准确无误地将该机场全部炸毁。
李明顺和周淑玲都亲身经历了苏军出兵东北,消灭日本侵略者的一幕。1945年8月9日晚9时,李明顺所在的特遣编外支队到达机场,此时机场上停有4架飞机,每架飞机座舱内除几名苏联军官外,大部分都是东北抗联战士,大多数彼此相识。9时整,四架飞机同时起飞,为避开敌人炮火,飞机闭灯夜航,到达敌军防御区时,日军高射炮群疯狂射击,大约半小时后飞机上的抗联人员在苏军军官指挥下开始跳伞。李明顺等4人在海林县拉古南甸子上空降落,其中一名队员因降落伞未打开而牺牲。
8月13日,大批日军开始向老黑山方向撤退,李明顺等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远东军总指挥部。苏军马上用炮火将日军后撤桥樑炸断。接着,李明顺在附近沙虎南沟村发动群众,全歼日军20多人,极大鼓舞了当地群众,一下子组织起200多人,成立了一支了抗日武装,打击了日军,严惩了汉奸。8月20日,李明顺等接到归队命令,回到牡丹江苏军卫戍区司令部。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苏军进军东北战役中,降落在海林、牡丹江等地区的原抗联人员至少有160人。
周淑玲没有和丈夫跳伞,而是乘坐着苏军的坦克,穿着苏军制服回到了阔别很久的东北老家。她负责接收虎林地区。由于敌我拉锯战、时局动荡,虎林县长投敌叛变,周淑玲就被困在虎林。李明顺闻讯后,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一路打到虎林,把周淑玲接应出来。
1947年,李明顺调任宝清县公安局局长,周淑玲任县大队指导员。1950年,夫妻二人一起被调到沈阳定居。王志东/文。沈阳掌上博物馆原创出品,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