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朝观众都知道的原因,大部分央视综艺节目在这段时间内对普通人不太可见。
本来娱乐属性极强的综艺,到了央视这里,往往变得畏手畏脚、严肃死板,而且动不动就上升到国家、民族层面,免不了一番说教和煽情。
我用八个字来形容:故作姿态、不接地气。
当然我也反对另一个极端:博眼球、玩出位、毁三观、毫无营养和内涵的综艺节目。
不过这似乎是这个娱乐至死年代的主旋律。
不过最近两年,央视渐渐找到了娱乐和文化科普的平衡点,接连推出《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高而不冷的综艺节目,刷爆朋友圈。
而最近开播的一款央视综艺节目,更放得开、更接地气、更加年轻、更高大上,最重要的是,把娱乐和科普结合得更为紧密。
相信很多幕友已经知道我说的是哪款节目了,就是它——
《国家宝藏》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1季10集,12月3日首播,目前已经播出两集。
豆瓣高达9.3分,央视综艺中的罕见高分。
而且这次央视还深入基层,让《国家宝藏》刷爆了年轻群体聚集的B站,第一集创下超过150万的惊人播放量,还有超过15万条弹幕。
我也憋不住看了第一集,结果被瞬间圈粉,爱上了原来躺在博物馆里的冰冷文物。
节目的宣传语“让国宝活起来”看来绝不只是口号。
看得出来,央视这次是真下狠心改革了,从形式到内容、从外到内都来了一次“大整容”。
先说“外”——形式。
首先片头的制作就相当精良,用金属熔化再锻造的动画形式来铸就国家宝藏四个金黄大字,运镜、节奏和配乐甚至让我想到了《权力的游戏》的片头。
开场的灯光、舞美、剪辑、BGM,加到一起简直太震撼、太惊艳了!让我以为穿越到了万人演唱会现场。
长43米,高7米的巨型LED环幕上,倾泻着秦、楚、汉、明、子、丑、寅、卯等代表中华文化的汉字雨。
像不像《黑客帝国》中著名的数字雨?
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9根底面1平米见方,高达6米的透明冰柱,让舞台如梦如幻。
冰柱上可以配合节目环节需要投射相应的文字或画面,灵活多变。
360全息投影技术,可以让国宝悬在半空中,方便观众更直观地欣赏国宝,让国宝仿佛触手可及。
而这些为节目外在形式带来巨变的高端技术,还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幕后技术上的强大支持和革新,《国家宝藏》的嘉宾也都不含糊,分量十足。
每一集都有一名讲解员,负责串联节目环节,引出国宝故事等等,基本上是一个主持人的工作。
而前两集的001号讲解员是著名演员张国立,演过皇帝的他气场足够压住这个场子,而且气质上也符合文化类节目的定位。
而这次请来评赏国宝的,不再是十八线砖家,而是正儿八经的博物馆馆长。
9大博物馆馆长围坐一圈,对国宝各抒己见,颇有华山论剑的架势,形式感极强。
而每一集会请出一家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9大博物馆总共27件国宝,27位明星化身国宝守护人。
这个守护人联盟可谓是星光熠熠:张国立、秦海璐、梁家辉、段奕宏、刘涛、王凯、易烊千玺、李晨、王刚、刘奕君、郭涛、雷佳音等。
请这些实力派和流量担当的明星一是为了保证收视率,二是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除了技术和嘉宾的强大,节目的环节设计也丰富多样,一扫之前央视节目给人的沉闷死板的印象。
先是实景取材,让守护人去相应国宝所在的博物馆去寻宝。
然后切回到现场,让明星守护人用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而且演技吊打《演员的诞生》。
再请民间的一些守护人,当场展示国宝的制作过程,讲述国宝的今生。
通过这几个环节,我们既可以欣赏国宝的美,又能了解到其创作或制作背后的故事,还能现场直击国宝诞生过程。
这种全方位调动身心灵的观看体验,让节目上升了N个层次。
说了这么多形式,我再扒一扒内容,我仅聊聊我看过的第一集。
第一集请出了故宫博物院的三件宝贝:《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乍原石鼓。
先来说说《千里江山图》。很多人可能只听过《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这《千里江山图》又是什么东东?
其实如果你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应该对它不陌生。当时一卷中国山水画徐徐揭开,惊艳世界,而这幅图卷正是《千里江山图》。
守护人李晨介绍,画卷全长11.91米,作者是北宋徽宗年间的18岁天才画师王希孟,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接下来的情景剧中,就再现了王希孟创作这幅神作的缘起。
李晨饰演的宋徽宗是除了名的玩物丧志型国君,沉迷艺术,疏于朝政。
他亲自指导希孟,希望希孟可以帮他画出大宋的大好江山,为后世铭记。
虽然奸臣蔡京多次从中作梗,但王希孟有皇上罩着,还是顺利把画完成了。
这段情景剧从表演、服装、道具、布景到转场都弄得有模有样,单独拿来当舞台剧看也很不错。
讲完前世,李晨又请上民间守护人冯海涛和仇庆年,讲述《千里江山图》的今生。
冯海涛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他潜心研究该画卷4年,用2个月时间,复制了该画卷的十分之一。
他介绍,画中璀璨亮丽的颜色都源于从宝石或矿物中提取的颜料。
而仇庆年老先生是“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唯一传人,他在深山老林独自寻找矿物颜料,探索让颜色“千年不腐”的秘诀,令人敬佩。
如果说第一件宝物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震撼和壮丽,那第二件由王凯守护的各种釉彩大瓶带来更多的是...... 满满的槽点。
“各种釉彩大瓶”,还有比这更中二耿直的名字吗?
顾名思义,这件被誉为“瓷母”的宝物全身上下有多达17种釉彩,花里胡哨的。
王凯在博物馆第一次见到这瓶子的时候,都憋不住笑了:“它的颜值确实挺突出的。”
谁的审美如此独特?是有着迷之自信的清朝皇帝乾隆。舞台情景剧中再现了该国宝的诞生背景。
乾隆之所以要弄这么个“妖艳”的大瓶子,是为了体现大清的无所不包,因为瓶子集结了从宋代到清代最名贵的17种釉彩。
乾隆的初心虽好,但其审美遭到了一致吐槽。
当朝督陶官唐英就弱弱地问了一句:“这御用瓷器可都以素雅为主,现在一个瓶子十七种花色,有点过了吧?”
任性boy乾隆马上怼回去:“你们不懂,就是要过。”
不仅活人吐槽他,连死人都被气活过来了要怼他。
乾隆的偶像大书法家王羲之穿越到乾隆的梦里,吐槽道:“我的《快雪时晴帖》被你糟蹋成什么样了?你数数,被你盖了多少大章?你说你盖章也就算了,还题字。”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也穿越过来加入吐槽队伍。“我的《富春山居图》得题55处字,才能让后世看得懂,可真麻烦您了。”
原来乾隆才是B站弹幕的始祖。
接着两人又开始吐槽乾隆的瓷瓶。
乾隆拿出设计图给黄公望看,黄公望回了一句:“如此画风,老夫欣赏不来。”
王羲之更逗,问道:“”你要做这么个瓶子,你家里人知道吗?”
“画风”、“家里人知道吗?”,这网络语言用的真是666了,从语言上也体现了节目的年轻化。
说到家里人,乾隆的皇阿玛雍正也来梦里教训儿子:“先祖向来喜欢庄重素雅,而你弄得都是大俗之风。”
最后三人绕着乾隆转圈,来了一波“三维立体环绕群diss”,直接让B站弹幕炸了。
有才的网友还把这段做成了表情包。
面对父皇和偶像的不理解,乾隆倒是对自己的审美很有信心,有理有据地反驳起来:“书法、绘画都经历了主题、形式、风格的变迁,如今我要做一个和历朝历代审美不一样的瓷器,就一定是错的吗?”
乾隆的这波“反diss”我竟然无力反驳。因为其实审美和时尚的风向标确实一直都在变。
乾隆这种红绿搭配、花里胡哨的农家乐审美以前在农村流行,现在被城里人鄙视,认为又俗又土,但国际时装界这些年又开始流行探索这种风格的美学了。
最后一件宝物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共十面。
守护人是香港影星梁家辉。他曾在《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里演过皇帝。
梁家辉用他字正腔圆的港普介绍,石鼓上原来刻有718个大篆体汉字,是汉字演进历史过程的活化石。
到今天,石鼓已经经历了2300个年头,718个字仅存327字。
这里面就是涉及到了文字传承的重要性问题。
梁家辉说:“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它的文字。很多国家的文字已经灭亡了,但汉字的生命力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我的孩子生长一个多语言的地方,他们说英语的时间比说粤语或普通话的时间还要多,更别说,使用汉字。我很担心,他们会忘掉我们的文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国宝惊艳展示、炫酷舞台效果、接地气、娱乐向的节目形式只是表面。
真正重要的内在是,通过这些更接近现代大众的方式,让年轻一代看到这些国宝背后的中华文化,不忘本,不忘根,把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了解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还可以让浮躁的年轻人感受宝物背后蕴藏的匠心精神。
比如《千里江山图》,要耐心地一层一层地上色,成画才能有丰富的层次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用这种“笨”方法。
再比如为了找制作颜料所需的矿石, 仇庆年老先生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去挖,手工打磨,耗时耗力。
但无奈的是矿物也越来越少。
因为找不到继承人,他只能硬拉着儿子和女儿强拉着学习颜料制作。
我看的这里真的觉得挺心酸的,一个老人,不辞辛苦地支撑着一份事业,就是为了让青绿山水画的艺术传承下去。
老人家都这么拼,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只图安乐呢?
《国家宝藏》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赋传统文化以现代新意。
正如张国立老师开头介绍说: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每周日晚19:30于CCTV3播出,这么好的综艺跟幕后君一起追吧。
喜欢这篇文章,你们就大力转发、评论、留言点赞,好的国产综艺值得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