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陈世美几乎成了消极男人的代名词。《铡美案》的演绎台,陈世美、菌株人士、家境贫寒,与妻子陈香莲和睦相处。
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祺半夜追杀。韩祺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最后,铁面无私的包拯包青天秉公执法,力排众议,用一口龙头铡铡了忘恩负义、杀妻灭子、十恶不赦的陈世美,为民除害。
后来,据后人考证,陈世美的原型为清代官员陈年谷。陈年谷,号熟美,均州人士,生于天启五年,清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入朝为官,由于政绩突出屡受重用,官职累至户部郎中、侍郎。历史上真实的陈年谷不但仕途一片坦荡,其道德品质也没有任何问题,更没有做出任何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恶劣行径。而秦香莲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为陈年谷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那么历史上道德品质没有任何问题的陈年谷,如何被戏曲演绎成杀妻灭子十恶不赦的负心汉陈世美了呢?
据考证,陈世美在贵州为官是,经常有同乡同学来投靠,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总管家一律谢绝。这其中就有两名曾经接济过陈年谷的同窗好友,仇梦麟和胡梦蝶。二人在向陈年谷求官遭到回绝后,认为陈年谷忘恩负义,便生报复之心。二人走到河南南阳,正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他们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把陈熟美举案齐眉的妻子秦馨莲换成了秦香莲,编造了一出《秦香莲抱琵琶》的新戏。由此,这出污人清白嫉贤妒能之作便在社会上传了开,经过数百年的演绎变成了今天的《铡美案》,陈年谷也由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变成了十恶不赦的负心汉陈世美。
丹江口市(古均州)的童德伦老人为解开陈世美之谜,花费了数十年心血,他认为:陈世美在历史上实确有其人,当地民间传说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的有关陈世美的碑文记载,陈世美都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因此,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那么,陈世美的人物原型本为清代官员陈年谷,在《铡美案》中,他为何死在了宋代包拯包青天的铡刀下呢?据传,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的戏。由于《秦香莲抱琵琶》戏太短,唱不到中午。为了唱满半天,掌班的没办法,只得在正戏《秦香莲抱琵琶》前加了《陈州放粮》的短戏。戏演到,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听秦香莲诉苦后下不去手,最后韩琦放走秦香莲及孩子,自刎而死……至此,台下观众群情激奋,齐声吼:“杀了陈世美!”并用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吓得不敢在前台露头,溜到了后台。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便问道:“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上场了。演到包青天用龙头铡铡了负心汉陈世美,台下观众方才解气,大声欢呼。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了大戏《铡美案》,宋代包青天的龙头铡就铡了清代负心汉陈世美的头。
其实,上面的这一切只是后人的“伪考证”,戏曲中的陈世美是否有其原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位自称钱塘散人的安遇时留下的《包公案百家公案》第26回《秦氏还魂配世美》就有了现代戏《铡美案》均州人陈世美中状元不认妻子儿女的故事原型。从简单的时间关系上判断,明代万历年间的人是绝对不可能以清代顺治年间的人为原型创作戏曲的。因此,说戏曲人物陈世美的原型为清代官员陈熟美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后人的附会的伪考证。
《秦氏还魂配世美》的故事是这样的。陈世美“久贪爵禄,不念妻子”两年未回家,秦氏带两个孩子寻夫,在陈世美过寿的时候扮作弹唱女子在其同僚面前为其献琵琶曲,陈羞脸难藏散席后把秦氏抓来棒打一番赶出城去,觉得秦氏行为“羞杀陈门概族人”派骠骑将军赵伯纯赶到白虎山下一剑杀之,要接瑛哥、东妹回府,两个孩子不回。神仙觉得秦氏死的冤,唤土地判官看管秦氏尸首,不可损坏。化作法师黄道空教给瑛哥、东妹武艺。后闹海盗的时候天子张榜寻贤,瑛哥、东妹平海盗被封官。兄妹去白虎山敕葬母亲的时候,秦氏还魂要报当年被杀之仇,告到包大人台下。包大人怒,拟决世美罪名禀报天子,即差张千、李万去拿陈世美、赵伯纯到庭鞫问、拷打一番。世美俯首无语,一直实招。拯拟世美配辽东军,赵伯纯配云南军。
对比之下明代万历年间《包公案》中的故事原型《秦氏还魂配世美》,跟现代人看到的由此演变而来的最终版《铡美案》差距非常之大。
那么流传下来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这是因为在《三侠五义》之前包公还没有铡刀,更没有展昭等人的辅佐,所以《包公案》里的陈世美很幸运地躲过了包公的龙头铡,仅仅落了个发配充军的轻罚。
包公断案故事出于宋代,兴于元曲,明代经人整理成短篇集《包公案》又叫《龙图公案》,清代人借鉴包公故事创作出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清代人创作的《三侠五义》前二十七回以包公故事为主,把原来被神话了的包大人还原为普通人,并且为包公故事加上了宋明两代没有的四大门柱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师爷公孙策、贴身护卫展昭以及那三口可以铡断一切黑恶势力令人望而生畏的龙头铡。
因此,宋代《包公案》给了现代戏《铡美案》以故事原型,清代的《三侠五义》为包公配上了左膀右臂和令人不寒而栗的三口铡刀,元代《秦氏还魂配世美》的故事经过几百年的演绎变成了今天的《铡美案》,至于清代官员陈熟美则纯属后人机缘巧合的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