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集播放了67集,郑国运河在十多年后完工,韩非子似乎只身进入天津而死,韩朝两国面临灭亡的危险。
千古之作郑国渠终于竣工
郑国是个韩国人,被秦王相中,将满腔抱负和才干都挥洒在了为秦国修建水渠上面。韩王曾想以大修水渠来疲秦弱秦,却没有想到水渠一旦修成将是利国利民的千古工程。秦王则高瞻远瞩,举倾国之力协助郑国兴修水渠,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国民根本。
历时十余年,水渠终于竣工了,秦王下诏,浩浩上天,冥冥大地,三百余里水渠贯通,命名为郑国渠。竣工当天,随着渭阳君的一声雄厚有力的高呼“开渠”,滔滔之水在郑国渠中滚滚而来,两岸聚集了万千臣民,无不拍手称快,大声喝彩!
有了郑国渠,秦人的农业灌溉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为粮食大丰收助力,秦国国富民强的步伐将大步迈进。这对于秦国来说无疑是一把利剑,六国合力都无法抵抗的利剑,这为秦王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步让六国岌岌可危
在郑国渠竣工使用的同时,秦王还让人买断齐国的铜铁,当时诸国的铜铁几乎都是从齐国购买,这一步导致铜铁价格大涨,赵魏韩等国子民纷纷放弃农耕大举炼铁,以谋取暴利。春耕时节已过,诸国遍地荒芜,粮食短缺大闹饥荒,铜铁的价格也因秦军撤军大幅下跌。
第一步秦王把诸国子民引上了饥不择食的不归路,接下来便是第二步,颁布农耕优惠政策,提供农耕便利条件,吸引诸国子民入秦耕种。条件之丰厚加上无路可走致使大批流民抛家舍业纷纷逃往秦国,六国岌岌可危。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没用多久就已有三十万流民进入秦地,还有十几万正在赶来的路上,诸国离亡国不远了。
韩非子只身入秦视死如归
从赵国撤军之后,王翦奉命率军转道韩国,连下数城,韩国面临灭国危险,于是派使臣前往求和。这正是秦王想要的,秦王答应和谈,唯一的前提条件是韩非子必须入秦觐见。为了百万韩民的生死存亡,韩非子当下决定只身入秦,他心中自知此行可能凶多吉少,但依然视死如归,毅然决然前往秦国。
秦王与韩非子第一次见面,就相见恨晚。韩非子与秦王就当前的天下大势和治国理政等方面高谈阔论一番,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秦王厚礼款待,试图让韩非子为自己所用。
韩非子不但有才,还很有气节。一听说秦王首先要灭掉韩国,不顾生死立即面见秦王强行游说,并建议秦王先灭赵国,惹得秦王十分不悦,李斯都替韩非子捏了一把汗。
李斯深知秦王的为人,要么为自己所用,要么就置之死地,韩非子纵然有骨气讲原则,但这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韩赵面临灭国危险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秦国覆灭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齐备,可以大举开始了。而现在仍旧还有争议的就是灭韩还是灭赵的问题,六国之中,韩国最弱,赵国最强,无论是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赵韩两国都难逃灭国的危险。
在秦王心中,其实是有意偏向于先灭赵的,但是韩非子的种种反抗行为,间接把秦王的眼光全部引到了韩国,韩国从而成为最先被灭掉的国家。韩非子锋芒太露,事事都把秦王猜得很透,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是秦王不能容忍的,他不允许这样聪明的敌人存在。
李斯和韩非子都是荀子座下最有才的弟子,为何李斯的成就和影响力远比韩非子要强很多,我觉得这不仅与两人侍奉的国家和君王有关,还与两人的圆滑程度有关。对于官场生存,李斯更加的圆滑世故,韩非子则有些一根筋,这应该是除了才华之外两人最大的区别吧。
接下来,将会上演覆灭六国的大戏好戏,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