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不仅是经纬智才,而且口才相当出色。最能体现口才的事迹是“舌战军游”和“骂王朗”。
在与王朗的对话中,诸葛亮的那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至今让人拍手称快,被不少“喷子”所引用。
毕竟《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很多地方与正史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是罗老先生为了作品的需要,自己杜撰出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在三国正史当中,司徒王朗真的是被大神诸葛亮活活骂死的吗?
王朗,字景兴,汉末徐州东海郯人,自幼饱读诗书,长大后才华横溢,知识相当渊博,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后来,徐州牧陶谦极为欣赏王朗之才能,任命他为会稽太守。陈寿在《三国志》中,对王朗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王朗文博富赡,诚一时之俊伟。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
曹操掌权后,对人才极为重视,因久仰王朗之大名,就拜他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在每一个岗位上,王朗的工作都十分出色,深得曹操的器重。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次子曹丕继承了王位,以华歆为相国,贾诩为太尉,王朗为御史大夫。不久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在大臣的辅佐下登基称帝,恢复汉朝的三公之官衔,王朗为司空,后被任命为司徒,这也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作为曹魏的司徒,王朗压根就未曾与诸葛亮碰过面,更不可能被活活骂死于阵前。若说两人的交集,只是曾经进行过笔墨相斗,也就是写信互喷。据《三国志•许靖传》记载,在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王朗在曹丕的授意下,曾多次写信给许靖等蜀汉大臣,劝说他们投降曹魏,跟着刘备没有前途。
但是,这些大臣都忠于蜀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惑,这让王朗决定另辟蹊径,写信劝降丞相诸葛亮。也许他太过天真,诸葛亮岂能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忽悠的?果不其然,诸葛亮在接到王朗的劝降信后,立马回了一封信,语言相当犀利,痛骂王朗为汉贼,但并没有把他气死。
另外,尽管王朗死于公元228年,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然而,此时作为司徒,他压根就没有跟随魏军到前线,而是病逝于都城许昌。既然正史上没有诸葛亮骂死王朗的事迹,为何罗老先生要故意编造这个桥段呢?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有“尊刘贬曹”之倾向,认为刘备乃汉室后裔,曹操则是汉室之奸臣。作为刘备开创帝业的首席功臣,罗老先生为了突出其过人的才华,很多地方都对诸葛亮进行了神化,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迹。而设置“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故事情节,也是为了体现诸葛亮无人能及的口才,故让司徒王朗背了上千年的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