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的养育,也使其心情愉悦,不违背其意思。—— 《礼记》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是重视孝道的民族,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成为一个人品行的重要考虑标准。
父母养儿育女最大的希望是盼望着将来他们能够有出息,自己老的时候儿女能给自己养老送终。许多孩子在外获得成就后,一般情况下会将自己的父母接到身边,尽点孝道,这也是人之常情。
革命战争时期,二野猛将王近山十几岁离开家乡,近20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王近山的战友陈锡联计划将王近山的父亲接到孩子身边,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陈锡联和王近山都是新中国的将军,一个是上将一个是中将,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渡江战役时,陈锡联是二野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是副司令员,二人是搭档。
革命即将胜利,陈锡联平日里看出了搭档王近山挂念家中的老父亲,现在条件好了,不需要躲躲藏藏。想到这里,陈锡联决定将王近山的父亲接到军中,让父子两团聚。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哪曾想这半路出现了意外。
参加革命,二十年未能回家
1915年,王近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该地是革命的摇篮。王近出出身不好,家住许家田,父亲是农民。那时候的农民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靠种地无法养活自己,8岁的王近出就开始外出打工赚钱。
起初王近出给人放牛赚口饭吃,年龄稍大后给地主家当长工补贴一下家用。小时候的王近山与父母相依为命,母亲病死后家中只剩下自己和一个老父。王近出家中的情况陈锡联清楚,二人是老乡,一个童年丧母,一个童年丧父,真是同病相怜。
土地革命时期,王近山选择离开父亲,参加红军。没想到这一去二十多年没有回家,直到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我军渡江成功后,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想起了好友王近山有个老父亲还在农村。
革命时期的王近出经历了很多,因作战勇猛获得了“王疯子”的称号,在军中是一员难得的虎将。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出是八路军中有名的抗日英雄,多次率队伏击日军,担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期间,伏击消灭了日军一个“战地观察团”,一百余名日军中下级军官被歼,缓解了当时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是二野的一员骁将,深受刘邓二位首长的喜爱。在襄樊战役中,他作战巧妙,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勇猛冲锋的将军了。王近山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战术,集中主力,仅两天就攻入城内,俘虏了敌中将司令官康泽等人。
襄樊战役王近山表现出色,战后朱德对这场战役评价很高,称此战是“小型模范战役”,刘伯承更是在战后讲评中直接表扬了王近山:“在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起主导作用。”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末期,这段时间有二十余年了,王近山因为革命没有机会回家,不知道家中的父老是否还在世。陈锡联看到老战友有相思之情,安排了两个小同志去王近山的老家,将他的父亲接过来。
小同志粗心大意,王近山大人大量
渡江战役后,部队进入了短暂的休整期,陈锡联让下面的人派两个小同志前往王近山的老家,将他的老父亲接到军中。最终,组织上派了12军的两个小同志,让她们二人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路线出发,寻找一下王近山的老父。
有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路线,两个小同志们很快就到达目的地,向周围邻居打听了一圈,总算打听到了王近山老父亲的下落。两个小同志刚到王近山家附近,看到一位弓着背的老人挑着水,搂着腰,看来那些年这位老者过得很不好。
不一会儿,两位小同志先上前问道:你好,您是王老伯吗?是不是有个叫王近山的孩子?老人抬头望着两位同志,还以为是儿子回来了,使劲点点头,望望四周,没看到孩子后继续埋头干活了。
两位同志确认了老者的身份后,向他表明了来意:您的儿子王近山已经是解放军首长了,我们接到同志,让您跟我们回去,儿子在部队等着您呢?
老伯一听自己的孩子还活着,而且当了首长,一脸的失落顿时烟消云散,非常激动地对小同志说:是真的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老伯流着泪,整个人非常激动,很快,他收拾好了家里,跟两位小同志出发了。
就在王近山父子团聚的路上,发生了意外。当时王近山率军驻扎在当涂,王老伯所在的位置在黄安县,两地没有直通火车,需要转车才能到达。一行三人准备先去南京,然后转车去当涂,一切计划完毕。
那天,两位小同志送王老伯来到火车站后,因临时有些事情,需要去外面买点东西,让他在原地等回来。王老伯大半辈子待在大别山山区,老年外出后,对外面的新鲜事很好奇,他走走看看,在附近走动。
恰好,王老伯走到火车轨道边,站在了白线内,情况非常危险,当时附近正好也没有个列车员,一辆火车即将开过来,王老伯本人比较好奇,没有及时躲闪,火车强大的气流将他卷入车底,没有侥幸,王老伯当场丧命。
火车站发生了意外事故,很快有人发现并围观,两位小同志一看,吓得六神无主,慌了神。很快,噩耗传到了王近山的耳边,他放声大哭,为老父亲的死感到难过,陈锡联也感到后悔,自己的一片心意,没想到是这个结局。
事后,军部打算问责两个小同志,因为他们的疏忽间接导致王老伯意外死亡。两位小同志自知有错,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态度诚恳,主动请求组织的处分。
原本军部打算严肃处分两个犯错的同志,王近山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相关负责人,为他们说情:不怪他们,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他们还年轻,能继续为革命做工作,算了吧。
王近山大人有大量,没有因为自己父亲的意外死亡怪罪两个工作失误的小同志,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将军。因为前线战事吃紧,老父亲的葬礼王近山没有参加,葬礼很简单,按照普通百姓的规格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