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派新闻记者高友友
“到2004年,民宁镇盲目上马的各项工程赤字严重,农民工拿不到工资,三级抽水因挪用工程款停止建设,数千亩耕地无法灌溉,民宁镇发展陷入困境。
”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中的一幕。在《山海情》中,一篇题为《亏了政府 苦了百姓》的报道,曝光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存在的问题,事情惊动了中央及自治区领导。由此,永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张树成毛遂自荐,兼任闽宁镇党委书记,处理解决闽宁镇问题。
张树成在闽宁镇工作时兢兢业业,为使三级扬水工程进度跟上,亲自在工地帮忙干活。一些情节网友看出“苗头”,弹幕里不断飘过“咋感觉张书记要出事”“书记千万不要出事”,以及“编剧我劝你善良”……再后来,更多网友了解到《山海情》中因车祸去世的张树成书记,其真实原型人物叫李双成后,又纷纷打出“李双成书记”,“致敬原型人物”的弹幕。
澎湃新闻(www.)了解到,李双成生前任银川市政府研究室(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2004年3月,时任银川市永宁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的李双成主动请缨,兼任闽宁镇党委书记一职。2004年12月10日,李双成结束了在闽宁镇的工作,返回银川市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
据多名参加了李双成追悼会的干部回忆,千余名干部群众到银川市殡仪馆送李书记最后一程。载着闽宁镇百姓的中巴车就有20辆,而这还是一再劝说、各村限制人数后的情况。
2004年12月10日,闽宁镇一届二次人代会顺利召开后,李双成(左四)和闽宁镇新领导班子部分成员及部分代表合影留念。 王富荣 提供
一篇新华社报道揭开闽宁镇问题
1997年7月,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实施的移民吊庄工程——闽宁村正式开工奠基。2000年9月,原本由西吉县政府管理的闽宁村移交属地永宁县管理。到2001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闽宁村的基础上成立了闽宁镇。
但在管辖权交接的这一段时间,西吉县管辖时期的闽宁镇政府和永宁县管辖时期的闽宁镇政府先后搞“献礼”工程,欠下巨额欠款。财政亏空,导致农民工工资无法兑付,三级扬水工程也因为工程款被挪用迟迟无法完工,闽宁镇有几千亩地无法灌溉,移民群众不得已四处上访告状。
新华社记者姜雪城了解这一情况后,和同事余福卿采访报道了这一事件。2004年2月23日,新华社刊发了记者姜雪城、余福卿撰写的《“献礼工程”:亏了政府,苦了百姓——宁夏移民吊庄闽宁镇政府债务调查》一文。
报道刊发后,根据中央领导及自治区领导的批示,宁夏相关部门迅速组成调查组对闽宁镇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时任闽宁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的王富荣告诉澎湃新闻,调查组进驻闽宁镇后,发现闽宁镇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车就开不进闽宁镇,戈壁滩上的移民一看镇政府来一个车,老百姓就围住讨要工钱。当时有247位老百姓的工资被拖欠,共计68万元。”王富荣回忆。那时闽宁镇已有搬迁移民4300余户22000余人,开发农田4.4万亩。这样规模的一个移民镇,老百姓的生产问题、生活问题、教育问题等等,积攒了一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永宁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的李双成主动请缨,出任闽宁镇党委书记一职。
三级扬水干渠上的三天三夜
2004年3月,51岁的李双成主动请缨兼任闽宁镇党委书记。很多人都说他傻,非要管个“烂摊子”。
王富荣2004年记录的一本工作笔记上,记着李双成刚到闽宁镇工作时讲的一句话:“我有决心在闽宁镇任职期间办好老百姓的事。”
首先是了解闽宁镇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王富荣回忆,李书记要求各村将村民上访的原因逐一梳理,最终整理出14个大类的100多项问题。梳理出问题,接下来就逐一解决。在这其中,三级扬水工程建设事关2个行政村近3千村民的生计,无疑是重中之中。
银川市委宣传部2005年6月印发的《人民公仆李双成》一书中,记录了三级扬水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
书中记载,闽宁镇的一级扬水工程覆盖了3个地势较低的行政村,二级扬水覆盖了地势相对较高的7个行政村,而地势最高的黄夷村、武河村因为位处青铜峡市扬水干渠的末梢,灌溉经常得不到保障,于是闽宁镇要建设三级扬水灌溉工程,保障闽宁镇几千亩农田的灌溉。
这一项目2002年其实就已立项。上述新华社报道中提到,宁夏扶贫办曾拨付180万元计划修建这项三级扬水工程,但当时闽宁镇领导却从中挪用30万元建设办公大楼,致使这一本应在2002年9月交付的民心工程,延宕至2004年2月报道发布时还未完工。
李双成到闽宁镇工作后,便立即协调县上的水利、财政等部门,尽快筹措资金完成三级扬水工程的建设。当年5月28日,长达8.24公里的三级扬水干渠砌砖工作完成,开始试水。
因为地势关系,三级扬水干渠是一条悬渠,两边的堤坝又是新土夯成,有些松散。因此试水工作特别要提高警惕,防止决口。
王富荣介绍,那年5月28日早晨8点,干渠开始试水,李双成带大家到现场巡渠。为防止险情发生,提前备好沙袋、土和石块。
8公里多的渠道,李双成一边走一边探,哪里虚了、哪里没夯实。一直到当天下午3点李双成才去吃午饭。下午4点,有人报告一处渠道因为土方垫得过高,垮了3米长的口子。李双成边指挥、边亲自干。由于提前备好了土,两个小时后决口堵住了,李双成也已浑身是泥。
有了这处险情,李双成更不敢休息,继续巡渠。王富荣回忆,那天跟着李书记的干部都走不动了,李书记还在巡渠,他说:“巡渠是大事,大家加把劲,把剩下的渠道巡完再吃饭。”
当天晚上9点,才吃完晚饭的李双成让年轻人休息,他说自己年龄大、瞌睡少,晚上11点多,李双成又拿着手电筒到渠道上去,怕哪里又会跑水。直到5月29日凌晨4点,李双成才回到办公室,累得衣服都顾不上脱就睡了。
2004年5月29日是星期六,李双成一大早又到渠道上去了。那一天来了十几位上访群众,正是要反映农田灌溉的问题。当时在现场的王富荣回忆,“有十几个村民骂骂咧咧就来了,老百姓着急田里放不上水,就给李书记告状来了。结果看见李书记在水里头干活呢,非常不好意思,就一起跟着干。”
那3天李双成没回家,8公里多的干渠巡了几遍,直到最后干渠试灌成功李双成才放下心。
至此,延宕多年的三级扬水工程终于顺利完工,滚滚黄河水趟到了闽宁镇的田间地头,滋养了土地,也暖了闽宁镇百姓的心。
闽宁镇的九个月
刚到闽宁镇的时候,李双成办公室里经常围满了上访反映问题的老百姓。
时任闽宁镇党委副书记的撒奋勇曾撰文回忆,大家听说来了新书记,都来要账、上访,有要工程款的、有要救助的,有孩子上不起学要学费的、还有要求处理土地纠纷的……老百姓来了一波又一波,李双成都耐心听完,能当场解决就当场解决。
当时闽宁镇已有村民22000余人,上学也一度成为问题。
据《人民公仆李双成》一书中《再穷也得办教育》一文记载,闽宁镇黄夷村三至五年级学生上学,要往返18公里路到甘城子小学去。李双成找到海尔集团公司,讲了黄夷村孩子读书的困难后,争取到30万资金修建了黄夷海尔希望小学。园艺村的铁东小学、中滩村的玉海小学,缺教室、缺教师宿舍,李双成争取到90万元,扩建了这两所小学。甘城子小学、西滩小学、黄夷小学校园硬化不达标,李双成带着各校校长到县里各帮扶单位去协调,最后要到资金分别完成了学校扩建和校园硬化的问题。另外还有4所学校校园中有大坑,实在没有资金可以协调时,李双成带头捐款50元。最终,干部群众共捐款15万元,拉土方50立方米,垫平了操场,硬化了地面。
担任闽宁镇办公室主任时,王富荣常常跟着李双成下乡调研。他回忆李双成非常关心闽宁镇百姓的生活情况,不止一次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众。还有一次调研到一户人家时,李双成听说老两口从来没见过电视机啥样,便把自家的一台黑白电视送了去。
2004年11月,李双成已调任银川市政府研究室(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但他主动提出再呆一个月,等闽宁镇一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开完、选出新的领导班子再走,他也放心。
当年12月10日上午,闽宁镇一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此前因为闽宁镇积攒的问题太多,村民意见大、干群矛盾也多。“选谁老百姓都不信任。”王富荣说。
那天在会上,闽宁镇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了。选举结束后,李双成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感谢闽宁镇百姓对他的信任,“李书记说,明天他就到新的岗位上了,以后有问题大家跟他说,他一如既往支持闽宁镇。”王富荣回忆。
12月10日下午,新选出的闽宁镇领导班子召开党委会,这次会上,李双成嘱咐新班子:“在座的都是党员,共产党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该晒黑的时候就得晒黑,该你掉皮的时候就得掉皮,吃苦其实也是一种乐趣。”
等会议结束已是下午5点多,李双成乘车回家,不成想在路上遭遇车祸。
王富荣得到消息,便立即赶往宁夏附属医院(现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编者注)。到医院他才发现,早已有许多闽宁镇群众听到消息赶到医院探望李双成。听说还有更多老百姓正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为了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永宁县领导急忙安排王富荣到沿途公路去,劝这些百姓先回家,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然而,医院还是传来了李双成不幸去世的消息。
从3月4日到12月10日,李双成书记在闽宁镇工作了9个月。王富荣说:“水通了,247名农民的68万元工资解决了,学校的问题解决了,最后好多问题都解决了,老百姓一看,都说太好了。班子理顺了,人心也理顺了,小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004年12月15日,李双成的追悼会在银川市殡仪馆举行。据多位参加过李双成追悼会的干部回忆,那天有千余名干部群众来送李书记最后一程。这其中,闽宁镇自发前来的群众最多,经过反复协商,在各村限制人数的基础上,拉群众的中巴车从10辆增加到20辆,就这样,想来送李书记最后一程的人也没全部拉完。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