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警方对中国游客的粗暴对待事件仍在生效。
今天最新的消息是,当事人“曾先生”被网友怀疑是天士力公司在尼日利亚分公司的总经理曾某。除了被挖出疑似真实的身份,曾先生过往的“不文明行为”也被网友曝光。
我们理解网民对曾先生一家在瑞典的言行是否存在失当的关注,也能够理解网友对曾先生真实身份的关注,但是我们要强调分析本次事件的基本逻辑,首先,我们反对人肉,更反对由此展开的网络暴力,我们要认识到,曾先生的身份、曾先生一家过往的言行与本次事件的性质并不存在关联,退一万步讲,就算曾先生一家过往乃至本次事件中存在失当,也不能成为瑞典警方粗暴执法以及无视中国外交交涉的开脱理由,而这才是是本次事件真正的核心。
中国的舆论场围绕这件事情撕裂比较严重,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经历了数轮舆论“厮杀”,网友们越来越理性,更多的人找到了认识这件事情的正确逻辑。
瑞典的舆论正在对我们进行一轮轮反攻,试图截取中国舆论场对他们有利的一面来助攻,中国的舆论当然也在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桂从友大使在采访时说过:斯德哥尔摩平均每天都发生2起被盗抢事件;几乎所有的这些部门都说不归他们负责。几乎每一起案件发生后,受害游客也都报了警,但到现在,没有一起报案有回应,更没有一起破案。
桂大使的指控有没有事实支撑?《新民周刊》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结果让我们很担忧,情况可能比他说的还要严重。我们通过对以下可怕事实的呈现,帮助大家更全面认识到瑞典这个国家以及它所存在的令我们警惕的问题。
小编发现这些年瑞典的治安,真的不是一般的差,一桩桩恶性事件,都印证了大使的说法。
过去,瑞典在国人的印象中,是古老的街区、经济发达、社会包容、福利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常居世界前列;而今天,除了纵火、恐怖骚乱之外,偷盗、强奸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且愈加常见。
这个曾经小清新的北欧国家、童话王国,何以变成了“无人敢去”的野蛮之地?据众多网友口述,曾先生一家的遭遇,在瑞典,早已不是“个案”,瑞典“不安全”的表现,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一名网友在贴吧发帖称,几年前,他与同事前往斯德哥尔摩出差,在去往厄勒布鲁的火车上,一台高配IBM笔记本电脑,被瑞典犯罪团伙盗走,虽然报警,但警察以“指纹太少,无法锁定嫌疑人”为由拒绝提供帮助。
网友“夏日雪”称,去年瑞典自由行,一出地铁就被抢了,大半夜在警局录了三遍口供,就想引导我们“小事化了”,在有监控、从犯被抓的情况下,说证据不足,无法起诉。
2016年6月30日,一个43人的中国旅行团在瑞典参观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时,一个戴着耳机玩ipad的白人男子突然冲上前,将导游身上的包抢走,并迅速跳上餐馆门口的汽车逃走。
包里有全团所有人的护照,旅行团因此行程中断,后经瑞典警方核实,车牌号是假的,没有深究,更无破案,回国的游客称,此案不了了之。
而这种光天化日下的的猖獗盗窃案,在瑞典简直是“家常便饭”。
除了被抢被盗,还有被骗。一名上海驴友吐槽在瑞典定了三个房间,到店后却被意外取消,之前预定的定金也被莫名其妙收取,只得自己找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馆,呆坐了一夜,靠着一部手机向父母报平安。
而瑞典的出租车司机素质也十分堪忧,据一名网友反映,自己从酒店到机场20分钟的车程,竟被司机刷了2089瑞典克朗,相当于人民币1600多。整整高出了实际价格四倍。而司机就抓住了“乘客不签字,就拿不到票据”的理由,令他就范,只能认栽。
不办事的警局是真,但如果你认为“吐槽瑞典”仅限于被盗被抢,那就大错特错了。
还记得去年发生在卡尔斯塔德瑞典音乐节上的性侵案吗?据当地警方通报,音乐节期间,他们共收到4起强奸,23起性侵报案。其中一名少女称“上周五晚被人强奸”。另一名女子则报称:上周六晚,瑞典男歌手Hakan Hellstrom表演期间,她在去往音乐会营地的路上被两名男子袭击并轮奸。
与此同时,在瑞典另一音乐节公园盛典上,警方接到35起性骚扰报案,最小的受害者年仅12岁。
而对大部分刑事案件的态度,瑞典政府往往是四个字:“息事宁人”。
2016年,瑞典某所中学的一位女生被两名难民同学强奸,校方采取的措施是劝说女生转校,保留两名少年犯的学籍。校方甚至还表示“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2017年1月,斯德哥尔摩3名男子轮奸1个女孩并在网上现场直播,有200人目击了犯罪过程。事后,瑞典警方和媒体竟要求网友不要胡乱揣测嫌犯身份。
一个在警局工作了47年的瑞典厄勒布鲁警察小队长Peter Springare,曾经在facebook上大倒苦水,说自己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接了各种恶性案件:强奸,袭击、抢劫、敲诈、勒索、暴力对抗警察、威胁警察、贩毒、加重毒品犯罪、企图谋杀,然后,又是强奸、敲诈、殴打……
这些犯罪案件占据了警局100%的调查内容和精力,而这种可怕的现状,目测还要持续10到15年。
瑞典媒体也站出来为Peter Springare发声:“专家力挺Peter Springare:他不应该受到批评”。
Peter,多谢你说出了我们所有瑞典人都知道的真相。媒体和政客还企图掩饰太平,现在被赤裸裸地揭露了。
多谢你这么勇敢,我希望这些文字可以唤醒瑞典政客。我们应该严厉惩罚犯罪分子,并且是时候开诚布公地讨论移民问题了。
瑞典人需要雄起,拿回自己的国家!不然,20年后,瑞典可能就不是一个国家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警察的吐槽,却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大概是这起事件的确道出了长期令瑞典“危机四伏”的真相:学校是混乱的地方,医疗保健就是地狱,警察已经被完全毁灭。移民罪犯和移民犯罪已经严重扰乱了瑞典的法律制度,但政客却还是鸵鸟埋沙的姿态。
这种谴责“瑞典政府”的言论,可以说十分尖锐直接了。
而正如瑞典民众公认的,真正让瑞典全国陷入恐慌的真正原因,除了政府的不作为,更重要的是“移民罪犯”。据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瑞典共接收了16.3万名难民,境内难民总数上升到24万。而在庞大的数字中,只有不到500位在当地找到了正常工作,且拥有稳定收入。
这些“游手好闲”的难民,依靠瑞典政府福利勉强度日。迟迟无法融入的后果,便是形成了61个“生人勿进”的危险街区,一位瑞典导游指着地图说:“这几条地铁通行的区域,是欧洲最臭名昭著的犯罪区,连瑞典本地人都不敢去。
社会的不稳定性,必然加剧一系列的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
2017年4月7日,当地时间下午3点左右,一名男子驾驶一辆劫持来的运送啤酒的卡车冲击了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后大街,并且撞进了市中心一座购物中心,造成5人死亡,15人受伤。
今年1月,瑞典一位63岁的公民丹尼尔在骑车回家的途中,随手捡起了一个“玩具”。“砰”的一声,他被这只形似玩具的手榴弹炸死了。
据统计,这已经是2014年以来瑞典发生的第39起类似的炸弹爆炸事件了,其中接近80%的案件都发生那些警方划定的危险区域内。
8月13日晚,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多地共约100余辆汽车被蓄意破坏或烧毁,纵火的黑衣青年们还向警察投掷石块等攻击性物品,后经警方确认,多名肇事者身份,均为不满18岁的当地青年,其中大部分为土耳其移民。
显而易见,即便瑞典政府声称要控制难民进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少,“难民群体”给这个国家带来的痛楚,不可避免;“生人勿进”街区短时间内更无法铲除。他们以为,活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童话世界,任由外界的质疑与谴责,随风而去,但世界人民不会买账,毕竟,在一次次的“被偷被盗被暴力对待”的恶性事件中,我们对这个童话王国的幻想,正在一点点消失殆尽。
越来越多的人改期重置即将到来的“十一旅行计划”,无数个“恐慌与不安”,也正在改变着瑞典这座城市的气质与基因。这个曾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的地方,蒙上了一层层揭不开的黑暗阴霾。
据说,“瑞典”一词有着“安宁的王国”之意,但现在,安宁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