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诸侯出征,直到三家进军,100年来社会都处于大乱时期。
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司马家族最后却能够建立西晋,实行统一,司马懿之功实在是不可忽视。司马懿原本和曹操一样都是汉臣,其父司马防甚至做过为京兆尹。只是后来三国鼎立后,司马懿投身曹魏麾下,经历曹魏三代之主,之后做了和曹操一样的事情,代曹魏掌权,成为真正统领一朝的实权者,也因此为后来司马家改换门庭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是,为什么司马懿做这件事的时候,要等到70岁,才迟迟发动高平陵之变,他究竟怕什么?还是之前能力、实力不允许呢?
上文讲到,司马懿也曾是汉臣,并且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有才华的少年。东汉末年,司马懿出生,生逢乱世,他却时常心怀天下大事:"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在他二十岁前,杨俊就夸过他绝非寻常之才。后来,他投身曹魏,还是在曹操派人请了几次,要挟的情况下,才决定赴任的。
只是,司马懿能做权臣,就以为着他是有真材实料的。所以,曹操虽然因为他的才华而将他招到麾下,渐渐的也发现了此人有"有雄豪志",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更是嘱咐曹丕,司马懿不可能久为人臣,日后定会成为祸患。于是,在曹操掌权之时,司马懿空有一身本领,却被防备的死死的。而司马懿在哪个时期也是埋藏自己的野心,只做伏低做小之态。
可见,司马懿早期即便是想要一展才华,都不会受到重用。再加上曹操如日中天之时,麾下的良将、良臣数不胜数:荀彧、郭嘉、贾诩等谋士都是绝对的人精。而武将更是有夏侯惇、张辽等猛将。如此英才济济的情况下,司马懿当时,是不可能在曹操的身边有大的建树的。
真正让司马懿走向权利的中央之人是曹丕。上文说到,曹操曾告诫过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心居于人下的人,让他小心,可是曹丕和司马懿的关系非常的好,但是曹操告诫他时,他就曾为司马懿说好话,只是当时曹操才是真正的大权在握,他看重司马懿也无济于事。后来,曹操年纪渐大,在曹丕和曹植的争位战中,司马懿站了曹丕。
因为此次战队,在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就被任命为尚书,没多长时间就做了转督军、御史中丞,之后胳膊上工会被封安国乡侯。 从此,司马懿得到了展现才华的机会,可是身逢乱世,司马懿又跟着曹操多年,即便没有被委以重任,但是也耳熟目染的知道了,在乱世,手里有人有枪,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话语权。
可是,在曹丕继位后,司马懿的官职越升越高不假,却从没有沾染大兵权半分。而此时的掌兵之人,不是曹家自己人,就是一直深受信任的夏侯惇的家族。司马懿家变站位成功,也没有资格和他们比肩。比如,225年,曹丕再次大兴舟师伐吴,司马懿干的就是留守许都,镇抚百姓,为大军提供军资的活。
可是,司马懿他能活啊,他熬过了曹操,还熬死了曹操的儿子曹丕,古人常讲"人活七十古来稀"。曹丕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曹叡托付给了司马懿,之后,几个托孤的大臣都死了,司马懿还坚持着,托孤重臣的身份,让他的地位又上了一个台阶。。后来,司马懿开始接触兵权,甚至带兵。如: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升任骠骑将军。还擒获了大将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因此可见,曹叡对待司马懿的态度和曹操、曹丕不同。曹操没把司马懿看在眼里;曹丕对他不错,却未给他实权,只是仓位防范过他;可是,曹叡确是不同的,司马懿在曹叡时期地位因为是托孤重臣,还有了兵权,三朝元老的身份让他闪闪发光,曹叡再傻,也不会对他毫不防范。
于是,司马懿在曹叡手下依然战战兢兢的小心提防着,生怕被拿了把柄,再加上他当时的地位虽然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却不是"舍我其谁"的地位。曹叡重用他,不过是因为曹魏当时缺人才,司马懿也的确有才。曹叡才一边防范,一边用他。只是,曹叡后来也去世了,司马懿依然活着。
之后,曹芳继位。可是却只有八岁。少主临朝,虽然真正的大权在握之人是曹爽,可是,曹爽这个人不太聪明的样子,司马懿玩儿他还是很随意的。即便司马懿年纪在当时已经很大了,却不傻,知道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开始时,处处退让麻痹众人。在曹芳和曹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时,司马懿乘机,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还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去了曹魏之权。
虽然但是司马懿已经到了古稀之龄,但是根据上文,也可以知道,之前他不反,不是没有野心,只是当时一无地位,二无兵权,。曹家被他熬死的三代人,曹操、曹丕、曹叡,都是睿智的主君,他们对司马懿的压制,才使得他不敢造次。司马懿等了这么多年才反,也是因为对自己实力做了很好的评估,及时抓住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