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红军在西北的数万人被改编为八路军,在南方的万多人被改编为新四军。
八路军很快渡过黄河,开往前线抗日,主要活跃在山西和河北这两个地区。新四军则主要活动在安徽和江苏这两个地区,也未曾来到山东。此时的山东地区,没有任何八路军或者新四军的武装力量。山东省的抗日队伍以韩复榘为首,全军不下10万人,包含海军一个舰队。却说日军攻占河北以后,迅速集结重兵沿着铁路线杀入了山东。韩复榘也曾经率领部队奋勇抵抗,但是所部损失不小,很快被日军击溃。他作为一个军阀,被吓破了胆,为了保存实力,于是先后放弃济南、泰安、济宁等地。他的主力部队,迅速撤到河南和山东交界处的巨野和曹县等地。日军占领山东以后,无恶不作。此时的齐鲁大地,暗无天日,几乎变成一个人间地狱。
在这个时候,我党以黎玉为首的山东省委积极响应北方局发出的“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这一号召,迅速派出大批党员到山东各地策划抗日武装起义。中央也派出一批红军干部来到山东,和这些地下党员合作,例如张经武、廖容标、杨国夫等人。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只占领了城镇和交通线,广大农村因此成为真空地带。在这个背景下,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很快发展到4万人。
1938年年底,我军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由张经武和黎玉分别担任军事和政治主官。张经武身经百战,在红军时期曾经担任过军委教导师师长。黎玉则长期从事地下工作,非常熟悉北方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山东纵队虽然很快发展到4万人以上,但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部队比较新、缺乏作战经验,思想比较混乱、训练水平不高、广大官兵的政治和思想素质也不高……
同时,山东各地的国民政府、地主豪绅、土匪流氓也乘机拉队伍抢地盘,很快发展到5万人以上。无论是数量还是武器装备,他们的队伍都已经超过山东纵队。在这个背景下,黎玉等人向中央多次申请,要求八路军派出主力部队去支援山东地区的抗日队伍。由此可见,张经武和黎玉等人非常有远见,而且有大局观,不搞本位主义那一套东西,他们都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
1938年,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第2营已经发展为一个支队,即永兴支队。支队长是曾国华,副支队长是龙书金,这个支队有上千人。第129师工兵连和抗大一些干部,被扩编为八路军津浦支队,孙继先担任支队长。这两个支队奉命作为先锋,进入山东北部和河北交界的地方。同时,八路军第343旅政委肖华率领一些干部也来到这里,这些干部有上百人,例如邓克明和符竹庭。
当肖华来到乐陵以后,立刻成立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并且组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据统计,肖华带到山东的八路军不少于2100人。这些部队和当地抗日武装被合编为八路军东进纵队,全军不下7000人。到了1939年夏天,肖华的部队已经发展到2万多人,控制15个县,也就是著名的冀鲁边根据地。1944年,冀鲁边八路军主力和清河根据地的部队被合编为八路军渤海军区。
随后,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在团长彭明治和政委吴法宪的率领下,来到山东微山湖以西地区。这支部队从晋西到山东,全程行军不下2500华里,中途还配合八路军第129师粉碎了日军对山西辽县的进攻。据统计,这个团来到山东的时候有不下4000名官兵。来到山东以后,这个团被扩编为一个支队,也就是著名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并且,这个支队很快发展到1.2万人以上。
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在微山湖西部和安徽北部发展很快:期间留下第四大队和其他一些部队,继续留在山东微山湖以西地区,负责人是梁兴初。在皖北的部分官兵,后来被编入新四军第4师。主力奉命南下,后来被改编为3个团,又被编入黄克诚的新四军第3师。可以说,八路军和新四军至少有三个旅,老底子都是这个支队,三个旅的代表分别是梁兴初、张爱萍、彭明治和吴法宪。
接着,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和第686团等部在陈光和罗荣桓等人的率领下,来到山东郓城附近。粗略统计,这支部队不下3000人。在郓城,八路军迅速围歼当地伪军保安团,歼敌800余人。然后,我军在陆房附近粉碎日伪军8000多人的围攻,歼敌过千人。这支队伍,其主力很快被扩编为一个独立旅,由第686团团长杨勇担任旅长。1940年,八路军第115师独立支队也来到山东。
另外,八路军第344旅代旅长杨得志率部来到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杨得志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下辖三个大队有不下2000人。很快,这个支队发展到7000人以上。但是后来,这支部队的主力被黄克诚带走,来到华中地区并被改编为新四军。所以说,严格意义上,这支部队和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关系不大。不过,毕竟有一些官兵留在了山东军区。
总结下来到山东的八路军有哪些部队:曾国华支队,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的一个营,有上千人。孙继先支队,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工兵连,也有不下千人。肖华率领八路军第115师的100多名干部来到山东,开辟了冀鲁边根据地。陈光和罗荣桓率领第115师师部和第686团来到山东西部,全军有不下3000人,另有第685团4000多人和第115师独立支队不下3000人。
加起来,八路军先后派出不下1.2万主力部队来到山东地区。到了1940年冬天,八路军第115师在山东的部队,已经发展到7万人以上,下辖6个教导旅。第1旅旅长彭明治,老底子是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2旅旅长曾国华,老底子是第115师独立支队和苏鲁豫支队各一部。第3旅旅长杨勇,老底子是陈光带来的八路军第686团。第4旅旅长邓克明,老底子也是八路军第686团。
第5旅旅长梁兴初,老底子是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部。第6旅旅长邢仁甫,老底子是冀鲁边八路军主力。在山东,山东纵队和八路军第115师的矛盾很深,主要体现在领导权之争上。中央一度派出徐向前和朱瑞来到山东,奉命指挥山东和苏北的所有部队,以缓和山东纵队和第115师的关系。但是徐向前和朱瑞失败了,两人先后回到延安,罗荣桓则成为山东八路军最高指挥官。
此时的山东军区,负责指挥山东境内所有八路军。罗荣桓担任司令员兼任政委,黎玉担任副政委,肖华担任政治部主任,李作鹏担任参谋处长执行参谋长的职责。山东军区下辖6个军区,分别是王建安的鲁中军区、许世友的胶东军区、杨国夫的清河军区、邢仁甫的冀鲁边军区、陈士榘的滨海军区、张光中和王麓水的鲁南军区。我军在山东一度撤销旅的编制,下辖13个主力团。
1944年,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被合编为渤海军区,由杨国夫担任司令员。到了抗战胜利前后,山东军区已经发展为5个军区,共有22个军分区。我军在山东有3个教导团、18个独立团、24个基干团、4个独立旅、2个支队、1个海军支队、113个独立营(县大队)、800多个区中队,总兵力有27万余人。山东的民兵和自卫队发展到不下200万人,冀鲁豫军区也发展到10万人上下。
据统计,山东军区前后歼敌不下30万人,自身损失则不下15万人,山东平民损失不下300万人。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在罗荣桓等人的指挥下,先后派出不下6万主力部队来到东北。另外,新四军第3师约3万人也来到东北,这个师有一个旅的老底子就是山东军区苏鲁豫支队。另外,山东军区有数万人成为第三野战军的老底子。山东地区,为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1军、第43军、第26军、第27军、第31军、第32军……老底子都是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部队,或者有部分部队来源于八路军山东军区。另外,在抗战期间有无数山东人参加八路军或者新四军,山东人遍布全军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山东兵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勤奋、忠诚、勇敢、团结、拼命……所以,他们在后来成为继老红军之后新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