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远安县区县县鹿原村普通的杨氏农村家庭,蝴蝶炎、童子和去世的爷爷三代都是文史家,一家人互相尊敬,其乐融融。这更是工人的家庭。每个人都有勤奋的手,忙碌,衣食无忧。
6月27日,天刚蒙蒙亮,大山深处的鹿苑村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中。王永东看了看窗外朦胧的山坡,披上衣服坐了起来。妻子和岳母在医院里做劳务,这个点儿该接她们回来了。抹了把脸,吃了点儿饭,王永东跨上摩托车朝县城方向驶去。
东子走了没多久,岳父罗必炎也在菜园子里忙活了起来,拔拔草,摘摘菜,预备一家人的午饭。
“把丈母娘当娘看,事情就好办”
上世纪80年代修的老房子虽然有些旧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堂屋里一幅《家和万事兴》的贴图,似乎是必不可少的。老奶奶坐在板凳上,慢条斯理地摘着菜叶子,小孙子围在奶奶身边,一会儿却又跑开了。罗必炎的家,就像任何一个农村的家庭一样普通。
“农村有一句话,叫做‘上门做女婿,两头受夹板气’。我不这么想。你把丈母娘当娘看,岳母就会器重你。你男子汉顶天立地,把这个家当自己的家治,那事情就好办。”罗必炎说。
有一年,罗必炎和岳父去帮人家干活,主人家招待的鸡蛋糕,在那个年代就是农村用来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了。他舍不得吃,都夹给了岳父。
2007年冬天,罗必炎的岳父突然病了,一连几天解不了大便。罗必炎将肥皂削尖了插进肛门里去引,后来又跑到卫生室买了药,再用手指头一点点地掏,这才让老人通了便。
“你也晓得呀,照顾老人,尤其生病的,说句实话是不简单的。”罗必炎的妻子杨先翠说,“这个家里老奶奶最喜欢必炎,看他进门就高兴,给他倒水。”
罗必炎笑着说:“现在吃的、穿的都不缺,老人最想的是你在乎他。你要出门了,喊一声‘妈,我出去一下’。她就会觉得你尊重她,在乎她,她心里才乐意。”
在孝顺老人这一点儿上,王永东和罗必炎有着惊人的相似。
有一次家里请客在城关一个馆子里吃饭。老奶奶年岁大了就没去。菜一上来,王永东就把奶奶喜欢吃的鱼、猪肝、鸭子夹了几盒,自己胡乱扒了几口饭就要去送。
“我说你也太急了吧。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从这里到家要七八公里,迟了菜就凉了。’”杨先翠边笑边说。
正说话的时候,王永东和妻子杨玲从园子里摘了一篮子黄瓜和茄子拎过来,说是下午想给姐姐们送点儿去。
“对姊妹也好。新谷出来后,给玲子姊妹一人一袋;新茶出来每人两斤,还要给她们装上十几斤新榨的菜油。东子说她们在外头没有这个,自己种的好吃。”罗必炎一边说一边笑着看着老伴儿,“家和才能万事兴。”
“男人回家把褂子一扔就不管了,那哪行?”
“我有五个女儿,五个女婿,我特别喜欢东子,并不因为他是上门女婿,他身上确实有我们这家人的家风。”罗必炎告诉记者,他们家是典型的庄户人家,除了种茶,种水稻,还承包了县医院送陪护床的活儿。家里还买了几台农机,除了自己用,农忙的时候还要给人耕田犁地。而东子自从来到这个家之后,似乎就没闲过,那股吃苦耐劳的劲儿在村里都是有名的。
王永东开了个手工炒茶厂,每年出新茶的时候,往往整夜不睡觉。“茶叶还没完全收完,就要收油菜,收麦子。麦子、油菜一收完,马上就要拖拉机耕田。耕田的时候也是抢水的时候,晚上也要耕。”说起自己的这个“儿子”,罗必炎又自豪又有点儿心疼,“一年都没有点儿空闲的时间,也从不叫苦。我有时候就说,‘东子,金钱与身体不能划等号,身体大于金钱。’他就嗯一声。”
王永东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对于自己的辛苦,他说没想那么多,好像很自然,就是应该的。而在罗必炎看来,这是家里一贯的传统,从老爷爷那代开始,不管男人女人,这个屋里就没有过一个闲人。
“我岳父那个人实在,这点东子很像他。”罗必炎对记者说,“那时候是生产队,靠工分吃粮,一些人做事偷奸耍滑,但他做工就实在。老人经过苦日子,老跟孩子们说,‘栽秧栽上边,够个娃子添;耕田耕上堤,够个娃子吃。’饭掉在桌子上了,他也赶紧捡起来吃了。”
想起已经去世的老岳父,罗必炎很难过:“临走的时候,饭都吃不下去了,房前有两块田,还去把地里的草锄完了。”
罗必炎在农村当了31年老师。他说在这个家里,女人的付出也很大。
“那是1985年,我正在送一届小学毕业生,家里盖房子,都是妻子在家张罗,扛材料,招呼施工的,再忙也不扯我后腿。”罗必炎说,“在农村,都说女人围着灶台转,在我们家不是。都一样出去干活,男人回家把褂子一扔就不管了,女人去做饭,那哪行?我们家是女人弄饭,男人就喂猪;或者男人弄饭,女人就喂猪。”
“吃亏是福,这是我们的‘传家宝’”
鹿苑村一条河穿庄而过,两边都是山坡,人均还摊不到7分地。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的队连口粮都不足,要吃返销粮。
1977年,罗必炎当过刘家冲、杨家湾两个小队的队长。他带头挖沟、挑牛粪,累活、脏活抢着做。
“把地挖成沟,把烂树叶放里面,用牛粪一盖,那时候没化肥,用土盖上,在上面种苞谷,棒子很大。”一位村民指着一面坡地对记者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苞谷。我去赶乌鸦,待在地里舍不得回呀!”
那年分粮,刘家冲每人分到了550斤。一位农民高兴地直淌眼泪:“多亏了罗队长。我们家人口多,要不都吃不饱饭!”而在罗必炎看来,这是个责任。
鹿苑村的人们都知道,罗必炎一家和邻居们相处得很和睦,也喜欢帮别人的忙。
有一次,村里有个人干活时把手弄伤了,杨先翠赶快把在山上砍柴的罗必炎喊了回来。罗必炎骑着摩托车,杨先翠扶着,整整走了8公里才把那个人送到了镇卫生院。
在医院送陪护床的时候,罗必炎看见个老人胃口不好,听人家说胡椒花能健胃,走亲戚时就特意摘了一口袋回来,和老伴儿洗好了晒干了,再捣成泥,装在一个大瓶子里给老人带去。
“我岳父也喜欢帮助人。原来我们村里有两个老人,吃水基本是他包的。他从人家路过,看人家缸里没水,就挑一担给人家倒下去。”罗必炎说,“无论对谁,都要有一颗善心。”
鹿苑村属于水稻种植区,每到整秧田的时候,很多农机手都不愿意接小的、不规整的田,又花时间又费油。但只要村民找到他们家,王永东肯定会去。
“加工茶叶,量少了,把火退了加,加了退,赚不到钱。找到他们从来不推。”一位村民对记者说,“卖茶叶也从来不缺秤。”
在村里,这家人缘是最好的。采茶的时候家家都要请帮工,人手不好找,但他们家从来不缺人手。“我帮了人,人也帮我。我们的活儿做不完,我们的茶叶也不愁卖。”说到这里,老罗觉得很满足,“吃亏是福,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