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随笔6
渡渡鸟是金玉良缘,我只读木石前盟友。宝钗嫁给宝钗是强制的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认为不是这样。
虽然很多时候我不喜欢宝钗。从头说起,并不是宝钗拆散了宝黛。宝钗嫁给宝玉没办法的选择。但没办法也并不是被迫。
首先宝钗嫁给宝玉,符合两个家族的最大利益。这说的人已经太多了,不再赘言。
其次从宝钗自己来说,宝钗找不到比宝玉更好的伴侣了。
宝钗与宝玉从来不是知己,她并不认同宝玉的价值观。但放眼望去,能和薛家匹配的的贵族子弟大多是冯紫英那样的玩鹰斗犬的纨绔,或者孙绍祖那样的荒淫无耻之辈。
家世好品貌好,又知根知底的贵族子弟几乎没有。不知根知底的以薛宝钗的尊贵肯定不能嫁。
眼前能看到的只有宝玉家世好长得好,最难得的是心地纯良。最大的缺点是不太上进。但不上进总比人品差强。而且不上进是可以修正的。以宝玉的聪明颖悟,果然后来他想上进了就考了全国第七名。
婚事定了宝玉后,薛姨妈几番告诉宝钗,她都默默不语。有很多评论说这是她不愿意。其实我觉得这只是贵族淑女的矜持而已,她是愿意的。如果宝钗不愿意,她是不会不说话的。起码不会不表明态度。
因为宝钗看起来安分从时,其实是极有主意的人。用凤姐的话说,她是“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那只是不关己事,关系到己事时,宝钗哪有不张口的?
就只看薛家每历经大事时,薛姨妈惶急失措,都是未出阁的宝钗在拿主意。
虽然封建淑女不该参与自己的终身选择,薛姨妈问宝钗愿不愿意时,宝钗自己也正色说:
“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作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作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
其实宝钗能这样说,她就是愿意的。
瞒天过海的“掉包计”出来,她都只是“低头不语,便自垂泪”,更能看出她是愿意的。这里虽然为黛玉心痛,但是从宝钗的角度想,确实太过委屈。
皇商薛家最珍贵的女儿嫁人竟然需要掉包,这是何等伤尊严,而宝钗又是何等自尊的人——
且看之前宝玉一句把她比“杨妃”所以“体丰怯热”的玩笑,宝钗是如何大怒的。她抓到由头狠狠敲打了宝黛二人。言辞之锋利,挖苦之辛辣,是一贯嘴不饶人的黛玉根本比不了的。宝钗是极利害,不可侵犯的。
宝钗也极为自尊。抄检大观园时,人人屋里抄过了,只有宝钗处幸免,因为凤姐说“要抄只抄自己人,怎能去抄亲戚家?薛大姑娘屋里断乎去不得”。
(然后一头去了黛玉处。讽刺。黛玉处境可见一斑)
而宝钗第二天一早一声不吭就搬离了大观园。以薛大姑娘的尊贵自重,怎么会给旁人留下嚼口舌的机会?
所以宝钗是有主意的人。嫁给宝玉,无论从家族,还是个人,她都是愿意的。
这也是她和母亲薛姨妈处心积虑一直想要的结果。因为性格的深沉,宝钗表现得始终云淡风轻。这就是她处事远胜于林黛玉之处。
黛玉锋芒外露,完全把自己的心意暴露无遗。(也是关心则乱,因为宝玉是黛玉唯一的心灵选择)
宝玉婚事定了宝钗之后,你可以想象一下黛玉如果不死,她能怎样活?谁不知她的尴尬呢?以黛玉的敏感自尊,孤高自许,她怎样在大观园生存?所以黛玉知道宝玉婚事后,只求速死。
这是黛玉,再说宝钗。
谁能想到宝玉出家的事?这个婚事本来是宝钗最好的归宿。她怎能不愿意?
虽然是愿意的,但她心里是恨的,恨宝玉践踏她的自尊。也恨死去的情敌林黛玉。
所以你看她告诉宝玉黛玉已死时的冷酷。
宝玉病中清醒片刻,偷着对袭人说,我记得老爷给我娶的林妹妹,宝姐姐为什么霸占这里?你去看看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
呜呼,贾府人人捧着,凤凰一样的贵公子,在自己婚姻大事上做不了一点儿主,不但行动不能自由,连说心里话的机会都少有。
他只能让别人去看看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宝玉从始至终在最细微处惦着林妹妹。想到黛玉会心疼,宝玉的心更疼。
宝钗刚好听见了,讲了一番大道理。结论是宝玉只管安稳养着,风邪散了,自然这些邪病都没有了。(宝玉惦念林黛玉,她说是邪病。)
宝玉说不过她,干脆耍赖了:
“你是好些时不和我说话了,这会子说这些大道理的话给谁听?”
宝钗干脆说道:“实告诉你说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宝玉忽然坐起,大声诧异道:“果真死了吗?”
(大病中忽然坐起,受到的刺激之深)
宝钗道:“果真死了,岂有红口白舌咒人死的呢!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诉你。”
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
“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听听这句话的冷酷嘲讽。
固然宝钗有痛下猛药给宝玉断病根的意思。但不过是要告诉宝玉黛玉死了这件事,难道温和地告诉宝玉,宝玉就听不明白?就能不伤心?
这其实是身为正妻对丈夫心思明明白白地讽刺和打压。
道理上是不错的。
可是你是“掉包计”才嫁进来的啊。宝黛二人的情分在前,你是多年来明明白白的旁观者和参与者啊。
虽然到“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宝钗也哭了,那是终究有一些惭愧吧。
所以很多时候我不喜欢宝钗,不是她拆散了宝黛,而是因为她洞明宝黛爱情后的无视冷酷。
还因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推心置腹后,黛玉已把宝钗看成了知己。宝钗婚事定下,为避嫌不再来贾府。黛玉不知道,还因为想念宝钗几次问起。
但写了这么多,也并不是我想讨伐宝钗。我固然不喜欢宝钗,但确实佩服敬重她。也怜惜心疼她。宝钗嫁了宝玉,除了担忧不安,并没有多少温馨欢乐。
二人成婚后,宝钗很少对宝玉假以辞色,书中她对宝玉的嘲讽挖苦是很多的。这是宝钗出于爱人本能的妒忌,更出于封建淑女对丈夫的劝勉。
但她心里是把宝玉放在重要位置的。宝玉进考场前,对宝钗行了一个大礼。“宝钗的眼泪直流下来"。众人皆纳罕,实际是宝钗心里已有了不祥之兆。
果然,宝玉出了考场再没回来。
后来贾政信来,宝玉“归彼大荒”的消息传到家中,人人失了魂魄。写到宝钗只有一句——“宝钗哭得人事不知”。太让人心疼。
宝钗的名字早已注定清冷孤寂,从古诗“宝钗何日不生尘”到曹雪芹给她的判词“金簪雪里埋”。
如果能拥有红尘中的热闹繁华,谁愿意作山中高士晶莹雪?
可叹大观园无情动人,艳冠群芳的宝姐姐,就这样一生被孤寂掩埋。
_END
原创辛苦,抄袭必究。
@铁木珍珍 每天分享读书,光影,生活的万千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