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洛贝比严肃八卦
[严重八卦禁止擅自转载、转载和要求合作@ Robebe,或mszhangziyan@]
Ps当然欢迎你们将原文传达给朋友圈。
奥运会结束后,很多人进入半空,推荐奥运会后可以看的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小别离》,豆瓣8.3,应该是近期国产剧最高了;然而打分人数还是很少。
安利要客观,首先要说一下这部戏的缺点:国产剧的老毛病,花在家长里短的时间上偏多,剧情推进不那么干脆,有些段落可快进。
家长里短当然有家长里短的魅力,《请回答1988》里每一个生活细节都有用,例如德善妈妈在同一集里反复挤润肤露直到什么都挤不出来,最后气急败坏地把瓶子扔地上,那是一种细枝末节的生活拮据,非常触动人。而大部分国产剧的所谓日常和烟火气,都是用斗嘴来实现的,《小别离》也有一点这个问题。
然而跟国产剧横向比较来说,这已经是吵闹时都有理有据的一部戏了,演员的演技也都不错,没有其他国产生活剧里那种浮夸和油腻。
不过它真正吸引我的是,终于有一部国产剧像日剧一样,能聚焦在一个社会话题上来讲故事了。
《小别离》的剧情简介里写的是家长们因为各种原因把孩子送出国的故事,但看了剧情就知道,送出国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而它真正的话题是:教育。
到目前为止小小主角们还没有出国。但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经常能让我想起噩梦一样的青春期:考试、卷子、分数。
——————
《小别离》的主角家庭构造是这样的:张子枫(就是《唐人街探案》里那个小姑娘)演小女主方朵朵,初三学生;黄磊演爸爸,负责调和矛盾;海清演妈妈,主要在盯成绩和敦促女儿好好学习。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他们上学带手机、上下学有专车接送、穿着最漂亮的校服。
然而家长最喜欢说的还是跟我小学的时候耳朵里听出茧的那一套一模一样。
老师的“分数恐吓”战斗力还升级了:一分一操场。
方朵朵一大早上被拖起来背英语。
为了念书和考试常年缺觉,吃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然而,她还是会考差,成绩差的时候想让爸爸一起帮着瞒住妈妈,结果妈妈还是知道了,这简直是人间炼狱一般的体验。
她就会一脸严厉地用手指敲桌子训人。
朵朵跟妈妈解释,是因为好朋友出国了自己心情不稳定,妈妈说:任何人都不能影响你考试的成绩!!!
把小姑娘吓成这样了,可是她也有自己的感情啊
好不容易成绩从60多分提高到了84.5,但方朵朵没法高兴起来,因为妈妈给她的承诺是考到85分周末才可以带到郊区去玩。
这0.5分的差距,爸爸想帮女儿说情,妈妈却完全不同意,因为到了高考的时候,分数线也会这么残酷,差0.5分都不行。
朵朵好歹还有个心疼自己的爸爸,憋了个损招偷偷改了她的答案,再跟妈妈说老师判错了一题,至少0.5分,肯定过85了。
为了周末让孩子出去玩,爸爸也要撒小谎,生活到底怎么了?
这时候妈妈是欢天喜地把孩子叫出来的。
因为她不是不心疼孩子,只是她也害怕传说中冷酷无情的分数线,一切逻辑都只能按照高考录取来推演。
——————————
多繁重的课业也没法压榨干15岁孩子的灵气,因为这就是青春期啊,各种生命的欲望蹭蹭蹭往外冒。
方朵朵想帮出国的朋友养条狗,是用“考进年级前30名”的承诺来换的。
她喜欢追爱豆,还在网上写爱豆的同人文,也会以自己朋友为原型写仙侠小说,可现代可古风……写古风的还专门手写了……
多么珍贵的创作灵感啊,有多少成年人头发都薅没了也没法写出点新东西,然而方朵朵的创作灵感被妈妈发现了,就是一场大战。
妈妈说这样浪费学习时间
朵朵说这是自己的隐私妈妈不尊重自己。
小秘密被发现了,孩子像头被激怒的小兽,轰着父母离开自己的房间。
吵吵闹闹,最后妈妈的妥协是:每天五到十分钟做自己的事情;要么就十五分钟吧,也可以。
啥?每天只有十五分钟是属于自己的快乐,就这妈妈还觉得她已经很慷慨了?
如果孩子是学霸,生活会幸福吗?
并不。
朵朵的好朋友琴琴,次次年纪前十名,每天都要被妈妈唠叨。
给她打无穷无尽的鸡血,让初三的孩子冲上国际。
除了成绩之外呢?
学霸琴琴的妈妈说:你不需要朋友。
——————
大人们对小孩这么狠,他们也不是恶魔,他们的心也是肉长的。
朵朵爸爸问朵朵妈妈,学那么多将来用不到啊我长大就发现了,为什么还要逼孩子学?
朵朵妈妈回答:对不起,考试它考这些。
朵朵被逼急了,哭着说家长根本把自己当考试的机器。
家长也心寒了,夫妻俩抱头痛哭,问这一切是为什么……
————————
为什么?
因为连家长自己都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学霸琴琴的妈妈,丈夫是出租车司机,自己是就业后才考的医生执照,靠拆迁款买的房子,于是总觉得自己和别人有阶级差距。
想把孩子送出国,因为她看到的现实是国内的博士硕士都找不到工作。
如果孩子到CBD当个上班族,她根本不满意,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人连盒饭都买不起。
孩子已经很优秀了,她对孩子将来竞争就业完全没自信,因为自己家里“没有关系”:“将来孩子找工作,能拼爹还是能拼妈?”
每当她觉得别人欺负自己家人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喊口号,让孩子出国去哈佛麻省。
小女主朵朵妈妈(海清)是另一种,她并不想希望女儿改变生活改变家庭阶级,但是她教育女儿有个心中的“完美指标”:成绩要优秀,将来一定要上重点大学,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被她视为女儿完美成长路径上的绊脚石。
所以她像培养一个标准化产品一样地在对待自己的孩子。
计算什么学习黄金时段
规定时间背单词
做作业要掐表算速度
一切以女儿的学习为重,甚至孩子做作业时都怕小狗放屁声音太大:
所以监视孩子一举一动,翻女儿扔掉的稿纸,怀疑女儿早恋各种盘查这些中国妈妈常见病,也就不奇怪了。
当她说起自己为孩子付出的心血有多少时,列举的都是自己的“陪读”事迹。
全部的时间都给了女儿,她为什么看妈妈像仇人一样?
那么,除了陪读,这个妈妈讲不出什么情感沟通的往昔了吗?
你对女儿的爱只有督促她念书这一种表达方式了?
——————
说到这里终于可以回到题目了,为什么傅园慧在中国显得特别宝贵?
因为很少有孩子能肆意生长成她这个样子。
这半个月看了很多傅园慧跟其他女运动员的家庭情况对比,有真有假也有很多误读,但朋友们都说:羡慕傅园慧那个原生家庭。
傅园慧是运动员,还是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自称“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试过各种地狱训练,可她从来没有被父母用鞭子挥着往前走过。
一开始傅园慧学游泳是因为体质偏弱,家人送她去学游泳以强身健体,这个目标不是功利的,后来傅园慧越游越好是机缘巧合。
而她的家庭对她从来没有要求。傅园慧爸爸说的是:成绩我们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
(△新闻晨报报道截图)
他们家里的气氛是:开心。
(△新闻晨报报道截图)
傅园慧爸爸的微博上大部分内容是女儿,看到女儿就要喊“宝贝”,女儿这么大了,父母还如此热烈地表达感情,可想而知傅园慧从小到大有多少爱来滋养。
本届奥运会傅园慧走红的视频,傅爸爸第一时间转发,说的是“宝贝纯真”。人们可能会给傅园慧贴很多种标签,但在傅爸爸眼中,这是纯真。
傅爸爸还转发过两个教育文章。2014年转发过《家长必备:如何毁掉自己的孩子》,文章内容大致是家长一直否定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给孩子施以高压等等。傅爸爸说:“幸亏我没有。”
后来又转发了一个《为什么美国孩子那么自信》,讲的是美式鼓励、肯定教育,傅爸爸说:“幸亏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傅园慧激烈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在中国通常都会被老师和家长教导“女孩不要那么夸张”,但傅园慧的父母对她,只有喜欢和欣赏。傅园慧走红后所有父母的采访里,她的家长都很骄傲地说:她从小就这样的,很真的,不造作的。她妈妈还分享了孩子小时候的金句。
傅园慧生长在一个完全爱她,欣赏她,不给她压力,找到她所有闪光点并且视若珍宝的家庭里。
而可惜,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小别离》里展示的教育图景相比我们小时候已经有了一些进步,至少家长在试图跟孩子沟通,最严格的朵朵妈妈(海清)也知道要发火前必须克制自己,孩子跟自己生疏了会有反思。
但我更惊讶的是,这里面的所有家庭全部都是中产了,但他们的孩子幸福感并没有提高。
学霸琴琴的妈妈(朱媛媛)满脑子想的都是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阶层,但她是有执照的医生,家里有房子,丈夫顾家,女儿成绩好,还想改善到什么地步?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主角家庭,爸爸是眼科医生、妈妈是高级白领,在好地段有个大房子、有车、养孩子不费力,剧情还暗示他们有再换一套500万左右房子的能力。
这个家庭标准且完美,像活在房地产广告里一样。可妈妈还在忧心忡忡地想,不能让孩子浪费时间写小说、不能让她一天有超过十五分钟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能看《暮光之城》这种小说、6点钟要起床背单词、英语要考到85分以上,如果上不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我女儿的人生就完蛋了。
天啊,生活到底为何这么艰难?这已经不是阶级焦虑,也不是过度贫穷而产生的竞争焦虑,就是一种骨子里的焦虑感,它一代代地这样传承下去,看分数的父母扼杀了孩子的兴趣爱好,阻挠他们的情感表达,期待阶级改善的父母怕孩子将来拼爹拼妈拼不过,条件比较好的父母执拗地要塑造“理想中的完美孩子”。
海清扮演的妈妈在戏里对孩子说:希望你的孩子将来不用考这些,但现在你要考试。
可是,只要父母不加压,自己的孩子可以不为分数活着。
这么简单的道理,新时代的中产父母有如此优渥的条件却仍然不懂,快乐和幸福感,在中国孩子这里,就是这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