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晋(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纽扣鲁氏、本名宣博、贾振宰、贾湖佳乐堂、十允元、绿野町主人、满洲井红旗李甲行、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和珅此人确实有才。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有一次就是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就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就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可见和珅有才是乾隆重用的一个原因。
和珅作为清朝的贪官,但是在乾隆的时期因为受到了乾隆的庇护,即便是犯下了很多的错误,也没有治罪。后来嘉庆的继位,和珅失去靠山,被嘉庆满门抄斩。但是在嘉庆对和珅进行赐死之后,为何会出现感到后悔的情况,不妨看看下面的讲述来了解看看。
当时的和珅在乾隆皇帝时期,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据了解当时的御史曹锡宝,看到和珅的家奴在房屋的设计上已经完全超出当时规定的范围,于是要求乾隆予以处罚。其实曹锡宝的做法不仅仅是为了处置家奴,而是希望借助于家奴这件事情来扳倒和珅,但是显然曹锡宝没有认识到当时和珅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和珅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在没有找到任何证据之后,和珅自然是无罪的,也因为这件事情让朝廷中再也无人敢弹劾和珅。
到了嘉庆皇帝继位之后,很多朝堂之上的大臣,早已经对和珅不满,趁着新皇登基,由王念孙为首的诸多大臣纷纷弹劾和珅,希望嘉庆皇帝可以尽快给和珅治罪。按照清朝的国丧礼制度来看,先皇在去世之后,是不可以进行政务上的处理。
但是嘉庆皇帝对于弹劾和珅的事情非常重视,在打破国家制度的前提之下,对于和珅的案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很快嘉庆皇帝就将和珅的罪状列了出来,前后加起来共计大罪的数量多达二十多条,每一条都可以治和珅的死罪。当和珅看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之后,嘉庆皇帝赐予了和珅自尽的死罪。
本以为嘉庆皇帝将和珅赐死之后,更有利于自己在朝廷之中的帝位,但是嘉庆皇帝却在没过多久就觉得非常后悔。理由在于当时大臣们所上奏的这些文书当中,参本的是和珅企图谋反的罪证,并非只是贪污受贿的事情。不仅如此在奏折里面甚至将和珅比喻成王莽和曹操,作为刚刚登上皇位的嘉庆来说,自己的根基坐稳才是最主要的。新皇继位最担心的就是其他人企图谋反,恰好此时的奏折中偏偏说的是和珅企图谋反,自然令嘉庆皇帝心生忌惮,也加速了和珅的灭亡。
然而在和珅死后,嘉庆继续调查这件事情,作为皇帝身边的大臣吴雄光表示和珅没有谋反之心,作为一个打算想要谋反的人来说,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笼络人心,但是显然和珅的人缘在朝堂之上真的非常差,想要让大臣信服自己,怎么可能不会先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吴雄光的话嘉庆皇帝觉得非常有道理,同时在心里面也很后悔默念是否处置和珅太过于着急了。
很显然嘉庆皇帝想要治罪于和珅是早晚的事儿,但是之所以会在国丧期间就将和珅处死,还是因为嘉庆误信了和珅打算谋反的奏折。如果只是因为和珅的贪污,显然嘉庆对于和珅的处置相信不会那么深。据了解当时大臣在抄家和珅期间,表示和珅家里面有很多的财宝都被藏了起来,希望嘉庆可以直接下旨来继续查抄这些遗失的财富,但是显然嘉庆皇帝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过多的进行询问。
通过这件事情也足以看出,嘉庆皇帝看重的只是自己的帝位是否可以坐得稳,对于和珅是否贪污,是否受贿就当时的状况来讲,还是没有过多的在意。嘉庆皇帝感到非常后悔,相信也只是因为自己对于和珅的实际罪证情况,没有做更为详细的调查。
后人均说和珅是乾隆留下嘉庆最大的宝库,但是这宝库与危机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