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人生道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不同,所以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也大不相同。
越是硝烟弥漫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越发被显现出来。有的人,人品高贵,立场坚定,生死面前,选择了以大局为重,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些人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我,最终名垂千古,流芳百世,比如狼牙山五壮士。
有的人,人品低劣,墙头草,两边倒,在各人得失面前,目光短浅,斤斤计较,贪图享乐,见利忘义,为了些蝇头小利,出卖良知,出卖同胞,最终遗臭万年,人人唾弃,比如大叛徒赵玉昆。
狼牙山的抗日战争
湖南衡阳,有一位老人,名叫葛振林。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去世,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原来,葛振林就是当年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那是一个烽火狼烟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因为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人民不堪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奋起反击,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中。
1941年,日本侵略军改变侵华方针,转而攻击位于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8月,北岳、平西等抗日根据地面临7万多日伪军的“大扫荡”,这支由“1万多伪军,6万多日军”组成的日伪军,由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
日军华北方面军兵力多,来势猛,他们的意图很明显,他们正在寻找八路军主力,想要采取远程迂回、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战术,重创北岳、平西等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武装。
面对这支由“1万多伪军,6万多日军”组成的日伪军,晋察冀军区预先做了一些准备,改造了部队主力所在的狼牙山驻地的地形工事,并且精简了机构。
1941年8月23日以来,日军陆陆续续发起无数次进攻,在大规模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中,易县周边的大小战斗也因此持续了数月。
晋察冀军区的共产党军队人数偏少,装备也远不如日本侵略军,所以,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武装队伍只能利用地形优势,用以对抗强敌。
太行山脉的狼牙山,包括棋盘陀、莲花峰在内的5坨36峰,位于河北易县的西南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
面对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抗日武装的数千官兵,包括北岳、平西等地的数万群众,都藏身在狼牙山附近。
原本,日本侵略军对狼牙山的地形并不熟悉,但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中却出了一个大叛徒,在叛徒赵玉昆的伪军带路之下,抗日武队伍的隐藏地点暴露了,日军因为获得了精准的情报,进攻的速度很快。
1941年9月23日凌晨,日本侵略军开始进攻狼牙山。狼牙山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首先被日军先头部队占领了,这支日军先头部队原本盘踞在塘湖,他们占领了这两个村庄之后,竟然连手无寸铁的村民也不放过,制造了许多惨案。
拂晓时分,日军主力倾巢出动,在定兴、方顺桥附近,3500余人组成的日伪军,分三路西进,易县北娄山附近的一分区驻地被围攻,5000余人暴露在日本侵略军的枪口之下。
日本侵略军的步兵第一三三旅团,以及各配属部队,组成了步兵第一三三旅团及各配属部队组成,步兵第一三三旅团长津田美武少将作为当时的兵团长,发动了对狼牙山的进攻。
1941年9月23日中午,日伪军组成的日本侵略军以及集聚在山下,当时,易县、定兴、徐水、满城4个县的党政机关都在此地,三四万人群众急需转移,而留在狼牙山的部队人数并不多。
当时一分区的司令员是杨成武,一团团长邱蔚正在山上养病,杨成武要求邱蔚负责指挥四个游击支队,利用狼牙山天险地形,守住阵地,伺机突围。
据当时分区情报站通过“飞线”了解到的情报所知,狼牙山周围的毛儿崖、管头、干河、淇水、菜园、东西水、松山、娄山、雪踅岭、碾子台及九莲山等地都分布着日本侵略军的队伍。
1941年9月23日黄昏,一分区下的两个团从岭西、隘刹、东、西武家庄子和刘家台同时出击,在管山、松山一带与日本侵略军对敌。
在三团和二十团抗日武装队伍的英勇抗战之下,伤亡惨重的日军以为遇到了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大部分日军立即从碾子台、九莲山和雪踅岭等地赶往北娄山救援。
大部分日军被吸引到了北娄山,因此,狼牙山这一带空出一个十几里长的大口子,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邱蔚团长迅速组织突围,由一团的一个连留下作掩护。
1941年9月23日的晚上,一分区的主力部队由周庄经上、下隘刹向西转移。1941年9月24日中午,在邱蔚团长的组织下,分区司令部已安全转移到了张家庄。1941年9月24日,夜色降临后,沿着盘陀路向那片空出的口子,4个县的游击支队、机关干部和群众也悄悄地转移了。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离,一团七连领足了子弹和手榴弹,从狼牙山的东面转移到了西面,藏身在一个山洞里,由当地民兵游击队配合行动,留下作掩护一团七连的战士们,最著名的便是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
众所周知,从班到排再到连,人数差距是很大的,而从连到营再到团,兵力不可同日而语。日本侵略军的目标是一分区的主力,想要吸引强敌,拖延时间,七连至少需要佯装出一个团的实力。否则,日本侵略军压根不屑于驻足停留。
所以,一团七连的战士们身负重任,压力很大,想要与强大的敌人周旋,还要伺机打击消灭日本侵略军,他们只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再利用夜幕掩护,虚张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争取时间,掩护大部队成功撤离。
七连的连长是刘福山,七连的指导员是蔡展鹏,利用狼牙山的天险和精心改造过的地形,他们带领全连战士,在民兵配合下分兵把口,而在日本侵略军上山的道路上,他们提起埋了许多地雷。
1941年9月24日半夜12点左右,翻过狼牙山的六班,来到了山背后的小村子。七连的班长和指导员又安排二排集中待命,把一排、三排派出去警戒。
在接到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已经完成后的消息后,大约凌晨三四点,二排被命令留下,掩护七连主力撤退,紧接着,一排、三排相继撤离。
二排六班被命令负责把守东口,二排二班则负责把守北山脚口子,继而轮到二排二班撤离,二排二班离开后,连长刘福山带着七连指战员蔡展鹏,也开始沿着盘陀路向外撤离。
二排六班被安排去占领西山口,吸引敌人火力,继续掩护作战,连长给二排六班留下了机枪组,机枪组的两人一共配备了两挺机枪。
至此,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士,只剩下了机枪组的两个机枪手,以及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的五个战士,他们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借着月光,七连二排六班的五个战士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自此之后,他们隐藏了起来,隐藏的两个据点分别是棋盘陀最险要的“小鬼脸儿”和“阎王鼻子”。
1941年9月25日清晨,500多名日伪军出现了,从东西水村往棋盘陀来的日军,向狼牙山发起了攻击。果不其然,上山途中,伴随着地雷的爆炸,这些日伪军一路倒下。
真正吸引日本侵略军的是机枪组的两路火力,他们看到狼牙山上扫射的机枪,误以为山上仍有我军部队主力,无数日军开始山上,企图围剿抗日武装的主力部队。
但是,两组机枪连的子弹有限,在打完子弹后,这两个机枪手也偷偷下山,跟着大部队撤退了,此时,山上只剩下七连二排六班的五个战士,以及蜂拥而上的日本侵略军。
为了拖住日军,七连二排六班的五个战士一直把敌人往山上引。虽然六班一共只有五个战士,但是,为了有效地阻击企图在棋盘陀汇合的敌人,他们还是分成了两组。
在前面的进攻中,日本侵略军吃了亏,所以,面对狼牙山的天险,以及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埋伏人数的抗日武装队伍,日本侵略军不敢贸然行动。这正是六班的战士想要的结果。
日本侵略军也分成了无数个小队伍,采取小股试探,轮番冲击的方式,对山上的抗日武装队伍进行扫射和炮轰。
一边是小心试探的日本侵略者,一边是坚守阵地,英勇战斗的六班战士。五个战士扼守着棋盘陀的要道,直到1941年9月25日中午,日军也没有爬上棋盘陀。
而狼牙山五壮士在棋盘陀的险要据点设伏、阻击,利用狼牙山险要地形、工事以及集束手榴弹的杀伤威力,一共打退了日军的4次猛烈冲锋,杀伤敌人50余名,收效甚大。
此时此刻,抗日武装队伍的大部队已经顺利撤离,按理说,狼牙山五壮士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掩护任务,可以撤离了。
在他们的脚下,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大部队转移方向的生路,一条是通往棋盘陀顶峰的绝路,狼牙山五壮士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一分区有那么多人,最终被命令留下来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战士,只有他们五人。面对如此可怕的日本侵略军,他们没有抱怨为什么被留到最后冒险的偏偏是他们五个人,而是想尽办法吸引日本侵略军的主力,为抗日武装队伍的大部队争取撤离时间。
等到已经完成了上级派给他们的任务,明明可以问心无愧地选择撤退的狼牙山五壮士,却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选择撤向棋盘陀顶峰。因为,他们不愿意暴露部队转移的路线,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障一分区所有人的安全,为主力部队多争取撤退时间。
抱着必死的决心,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狼牙山五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日本侵略军射击。
日本侵略军不熟悉地形,见对方往山顶上转移,自然也追了上去,一部分敌人踏落石头,坠入深谷,一部分敌人中弹,滚下山去。
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向棋盘陀峰顶之后,面对着三面悬崖,他们再也无障可凭,无路可退。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经过5小时的激战,他们用尽了弹药,又抱起了石头,砸向日本侵略军。
决战到最后,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毁坏了他们所带枪支后,纷纷纵身跳下了悬崖。日本侵略军见他们跳崖,料想对方必死无疑,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只得气急败坏地下山去,重新寻找抗日武装队伍的主力。而此时,一分区的共产党军队,早已经消失在遥远的地方。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后,马宝玉、胡福、胡德林、胡福3人当场殉国,葛振林和宋学义二人却有幸死里逃生,他们恰好落在绝壁的树枝上,得以幸免于难。
日本侵略军走后,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求生的本能,摔折了腰的宋学义,和伤势较轻葛振林,相互鼓励着,艰难地爬上悬崖。
两人互搀扶,走到小石林一带后,幸运地碰到了当地道观的李道士,李道士喊来了民兵,把宋学义和葛振林送往医院。
大叛徒赵玉昆
那么,狼牙山的这场危机,究竟是谁造成的呢?在抗日战争中,有人表现出了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比如狼牙山五壮士,有人却为了几个赏钱不惜出卖同胞,以至于卖国求荣,这个可恶的大叛徒便是赵玉昆。
1900年,河北易县东邵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赵玉昆出生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当过屠夫,又家境贫寒的赵玉昆,选择了“当兵吃粮”,加入了东北军。
但是,赵玉昆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眼见军阀混战,战事不断,害怕丢了性命的赵玉昆,很快就当了逃兵,回到老家河北易县东邵村,做起来小买卖,告别了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过的日子。
赵玉昆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特别爱计较,总想占别人便宜,生怕自己吃了亏,脾气又不好,所以,他很快因为做生意和别人起了争执,并且仗着自己身材魁梧、个子很高,有点力气,将对方打成重伤,因此在监狱里呆了几年。
没多久,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侵占了河北易县。赵玉昆粗中有细,为人精明,能说会道,有些小聪明,他趁着战乱,带着一干狱友逃了出来。
见日本侵略军猖狂害人,赵玉昆一时愤慨,自发组成一支队伍,专门袭击小股日军和一些投靠日本人,叛国当汉奸的地主、富商。
赵玉昆情商极高,他深知此时的中国,人人都痛恨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自己影响力,赵玉昆可以玩起来劫富济贫的花招,他经常拿出一些打劫来的不义之财,救济缺衣少食的难民,以此收买人心。
但是,无论是为了获取武器也好,为了收买人心也罢,当赵玉昆举起“劫富济贫”“抗日救国”的旗帜,又确实打死过几个落单的日本兵,他的运势因此开始上升,短短数月,无数人前来投奔,赵玉昆的队伍扩大到3000余人。
投奔赵玉昆的这些人,有怀揣着“抗日报国”大志的知识分子,还有不少被打散的国军军官,并非食不果腹的难民,一时之间,赵玉昆手下人才济济。
开国上将杨成武是赵玉昆的老上级,上将杨成武回忆:赵玉昆这个人身材魁梧、个子很高、面相丑陋、一副凶相,虽然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但是粗中有细,为人精明,而且很容易与人相处,情商也是极高。
河北易县的宋学飞曾经在东北军当过营长,赵玉昆数次去他家拜访,最终说服对方加入自己的队伍,赵玉昆让宋学飞当任参谋长之职。宋学飞在1961年,被授予少将职称。
宋学飞当了参谋长之后,为队伍的扩展和管理尽心尽力,经常为赵玉昆出谋划策,有一次还救了赵玉昆一命。
当时的河北易县,还有一支由孟阁臣率领的武装队伍,据姚雪森回忆:孟阁臣以前是东北军的连长,国军战败后,他带着队伍没有继续南撤,而是一直留在易县。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赵玉昆和孟阁臣都是野心勃勃的人,而且都是自私自利之人,两个人自然也就因为抢地盘起了冲突。最终,赵玉昆战败,并且被孟阁臣俘虏。
为了营救赵玉昆,宋学飞去找了河北游击军,一只由老红军孟庆山组建的队伍。孟庆山在解放后被授予开国少将的职称。
孟庆山劝说孟阁臣放了赵玉昆,共同对抗日本侵略军,否则,既耗损了自己的抗日力量,还让日军看了笑话。
孟阁臣审时度势,听从了孟庆山的劝告,并且加入了八路军,他的队伍也被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七路军,而赵玉昆为了报恩,也投奔了河北游击军,被改编为第十路军。虽说是改编,但是,孟庆山给了这两支队伍绝对的自主权。
赵玉昆有的是小聪明,但是,缺乏大智慧,战斗力较差,打打游散日军还好,真正与日军交战的时候,每次都是损兵折将,战果渺小。
后来,赵玉昆的第十路军被日军出兵“围剿”,人数越来越少,最终完全接受八路军的改编,成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五支队,赵玉昆被八路军任命为司令员,宋学飞被八路军任命为参谋长,青年学生白静洋是支队政治部主任,也是赵玉昆的人,老红军王道邦被任命为支队政委。
看官听说,建国后,孟庆山是开国少将,王道邦是开国中将,宋学飞也是少将职称,如果此时身为第五支队司令员的赵玉昆命运叛变,那么,他也许有机会成为开国将军。
然而,赵玉昆注定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过惯了喝酒吃肉奢侈生活的他,适应不了八路军吃糠咽菜的朴素生活,开始产生不满。
又因为缺少正规训练,吃不了苦,更兼目光短浅,缺乏耐心,赵玉昆的队伍经常拖后腿。在大龙华歼灭战中,原本可以大获全胜,但是,第五支队二团的战士心理素质欠佳,还没来得及等到日军汽车还未进入伏击点,就开枪射击。
结果,一场好好的击战,硬生生被打成阻击战,面对日本侵略军的三门火炮,赵玉昆的队伍伤亡惨重,杨成武亲自出手,调来骑兵营去伏击日军侧翼,才扭转了战局。
在黄土岭战斗中,赵玉昆的队伍也因为贪生怕死,不顾大局,抵不住压力,率先撤出一线阵地,让防线有了漏洞。因此,杨成武只好把第五支队改编为25团和26团两个主力团。
后来,因为自己的生活作风问题,赵玉昆又和共产党派来的干部起了冲突,赵玉昆的心态开始慢慢改变,竟忘了当初组建抗日武装队伍的初心,也忘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竟然决定带着便衣大队投敌,成了大叛徒,根据地军民中的民族败类。
1940年2月,赵玉昆投敌前夕,政委王道邦发现他的叛变意图,差点遭遇毒手,好在有宋学义的帮助。值得庆幸的是,便衣大队的大队长张琴南并不认同赵玉昆的投敌行径,及时制止了一些部下投敌,最后跟随赵玉昆投奔日本人的只有不到三百人。
抗战胜利后,赵玉昆没有了依靠,为了防止被人认出,就用煮熟的黄豆烫烂自己的脸,东躲西藏过了数年,但是,大叛徒赵玉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表叔认出,并报告给公安机关,最终他也被押解回原籍易县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