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猴子的师傅是谁,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争议,恩师守菩提故人也结业了,但很多人根据“英台芳村山、四月三星洞”、“沈元崇义”等词研究孙猴子在以自己的心为师修筑大路。有这个兴趣的人可以自己看相关文章。
今天我就从孙猴子内心的变化说起,从出世、成为猴王、修道、闹天宫、取经、成佛的这一过程看,孙猴子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初出世与做猴王之时,孙猴子毫无忧虑,在山间生活的很自在。引佛教里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神光—也就是慧可—问达摩:“我心不安”,达摩反问:“汝心在何处,我为汝安之。”于是神光就明白了,心就安了。此时在山间游荡的孙猴子可以说是最安心的时期,因为根本无须寻找自心,所以心就安了。
可是慢慢的这只聪明的猴子见到了世间的生死离别,开始心不安,也正是这时候开始,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开始了。孙猴子开始不断的问自己的心: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最后孙猴子发现自己最强烈最渴望的是生命,没有尽头的生命,其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拥有生命的基础之上。孙猴子可说的上是谋既定之,行且坚毅,一旦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之所在,就开始不遗余力的去追求。
见识到了须菩提道法的神奇,孙猴子以为自己已经踩到了永生之路的边缘,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的一天。此时的孙猴子的内心平静而坚定。但是这条路注定不属于他,于是带着迷茫的心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在老家快乐生活的时期里有一群不开眼的家伙,想让抓孙猴子去阴曹,这下犯了猴子的大忌,猴子这才发现,在自己的眼界之外居然还有一群可以掌握自己生死的势力存在,是推翻他们呢,还是被招安呢,孙猴子此时初出茅庐,哪知道深浅,被一个小小的官职蒙蔽了眼睛,认为一旦上了天就和神仙同列,也就是有了合理合法的永生的资格,于是高兴的就任了,但是事实证明那时的他在政治上还是幼稚的很。
在蟠桃会上的不被邀请在他看来就是自己合理合法的永生资格被否定了,而此时的他又对自己的能力十分有自信,于是大大的折腾了一回。事实又证实,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实力上,自己和旧有的顽固势力相比还是脆弱的很。于是开始了漫长的五百年监狱生涯,在这期间孙猴子想了很多,挥之不去的对永生的渴求始终占了上风,最终孙猴子认识到,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永生,只能向自己的敌人低头,而自己也明显还有利用的价值,这也是自己没有死掉的理由。
于是当观音来给孙猴子派任务的时候,孙猴子痛快的就答应了。此时的孙猴子思想已变的成熟,并且愿意为了崇高的理想卑微的活着。但是对于如来佛来说,要显示自己的忠诚,仅仅是口头答应是不够的。于是就有了紧箍咒。孙猴子通过了考验。
在漫长的取经途中,无数的妖怪当前,许多时候孙猴子是真的打不过妖怪么,我看未必,向如来等寻求帮助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其实就是向如来表忠心的方式之一。但是如来需要的是更大的保证,更确切的信任,终于,这一天到来了。给孙猴子这个机会的妖怪与他系出同源,这个妖怪叫六耳猕猴。与其说是六耳猕猴,倒不如说是孙猴子自己的心。心猿啊心猿。当看见自己的心时,你舍得把它打碎么?孙猴子舍得。
《真假美猴王》一章中如来佛讲到世间有四种神奇的猴子,孙猴子和假孙猴子分别是其中的两种。可见假孙猴子六耳猕猴的出身与孙猴子比毫不逊色,在与孙猴子的种种斗法中假孙猴子的表现也很优秀,打架的时候跟孙猴子打成平手,请注意,猕猴可没有金箍棒这样的神兵利器。在斗智方面猕猴更是胜孙猴子不止一筹,耍的孙猴子团团转,最后去南海观世音那里政治避难。
值得玩味的是猕猴赶跑孙猴子之后的表现,他不是像小部分不入流的小妖怪一样想吃唐僧肉,这说明猕猴对取经的目的和意义认识的很清楚,如同孙猴子一样也很清楚吃唐僧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这已经说明了他超群的智慧,而这些跟之后他展示的计划相比又不算什么。
猕猴在得到唐僧的行李之后居然找了几只猴子精组建了假的西天观光取经团!这是其他任何妖怪也无法企及的智慧。首先,说明了猕猴和孙猴子的追求都是一样的,都对永生有着迫切的追求,猕猴采取的措施是抢占孙猴子的机遇,暗渡陈仓。其次,充分说明了猕猴对如来佛的计划认识之深刻,取经在取而不在经,如来佛的目的是向世人展示偌大的宏心愿望力,猕猴如果偷梁换柱成功,于佛祖的计划无碍,而自己的目的也能顺利达成。
六耳猕猴与其他的妖怪有几个明显的不同。
1、 猕猴与孙悟空为敌不是想吃唐僧肉,这说明猕猴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如来的计划,唐僧肉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传说中的功效,如果真的吃了唐僧就永生了,那如来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2、 猕猴赶走孙猴子之后迫不及待的组织了自己的取经团,这是别的妖怪都不可能有的行为,这很明显的说明了猕猴和孙猴子一样,有着强烈的对永生的渴求。并且试图窃取孙猴子努力的成果,通过参加取经的方式获得永生。
3、 猕猴与孙猴子真假难辨的时候有人提议去找如来辨别真伪,两只猴子居然异口同声的答应了。这很反常,猕猴既然想到以取经的方式获得永生,那么说明他对佛的能力已经表示了充分的信任,而此时却毫无畏惧的面见如来佛。敢这样做的妖怪除了它之外也就只有来头极大的大鹏鸟了。但大鹏鸟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如来佛的舅舅,可猕猴没这么大来头却敢这么做。
猕猴与其他的妖怪有如此多的异常之处,如何解释。蠢猪我对此有两种解释。
1、 所谓猕猴只是假托,其实这个故事的隐喻是,猕猴只不过是孙猴子的心。此两猴都有同样的本领,同样的对永生的渴望,满天的神佛居然都分不清两只猴子的区别。猕猴只不过孙猴子那颗曾经毫无拘束的心罢了,所以神佛们分辨不清,唯一清楚的如来。
如来所想要的不过是一只驯化的猴子,孙猴子正是要当着他的面打死自己曾经无拘束的心,这样如来才真正的放心,孙猴子用最惨烈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忠心,这样如来才能让孙猴子在佛的殿堂里有一席之地,并且获得自己渴望的永生。
2、 孙猴子是孙猴子、猕猴是猕猴,但是两只猴子太像了,满天的神佛分辨不出真假,这时如来说谁是真的谁就是真的,因为另一只必须死。对孙猴子和猕猴而言,他们都有一样的渴望,走在同样的路上,在路上相遇的时候,就像照着镜子看自己,孙猴子面对一个和自己一样有同样渴望的猴,居然舍得下得去手,这是孙猴子对永生渴望达到顶峰的时刻。
强烈的渴望已经蒙蔽了所有的一切,哪怕对面镜中的自己。对如来而言,需要的是一只驯化的而且本领高强的猴子,而这两只猴子都完全符合标准,对永生的渴望使他们大打出手,但是对如来而言,只要有一个胜利者就行了,不管是谁。如来是不是真的分辨出了猴子的真假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总之会有一只符合他标准的猴子保护唐僧也就是了。于是,被判定成真的孙猴子在第一时间把那只被判定成假的猴子打死了。于是,究竟哪只猴子死了,哪只猴子走完了剩了的路,就成了谜案。
不管以上解释哪种对的,总之,在两只猴的较量中,活着的猴子向如来显示了无比的忠心,除了对永生的渴望以外,心中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存在。从此取经路上的孙猴子彻底的成了如来的门徒、唐僧的弟子。若列位看官细看《西游记》,在真假美猴王一章之前,唐僧闲来无事骂徒弟的时候,首选的自然是孙悟空,但是在此章节之后,就骂猪八戒比孙悟空多多了。
多少年前,花果山重山叠翠中跑着跳着的那只猴子;
多少年前,漫漫海上木筏上那只为修道而远离家园的那只猴子;
多少年前,灵台方寸山上变做桃树与众师兄玩耍的那只猴子;
多少年前,齐天大圣的旗帜下耀武扬威的那只猴子;
多少年前,在天兵天将的包围下的那美猴王啊,盔明甲亮雄姿英发的美猴王啊;
多少年前,哭过笑过的美猴王啊。
再次与唐僧踏上征程的是孙行者。
世间再无美猴王。
1998年我夜读西游记,曾在这一章记下笔记:美猴王与其心俱毙于斯役。
我曾在年少时读了西游记,也曾为美猴王的神勇倾倒不已,但后来我才知道那时的我并没读懂。少不读西游,不是不让读,而是涉世不深读不懂。
至于活下来的是哪只猴儿?我觉得应该是孙悟空,毕竟孙悟空已经经历了之前那么多的砥砺,深得佛祖信任,此次再经历一次“杀猴给猴看”的血淋淋餐具,自然更是死心塌地追随唐僧。其次,前文也提到取经队伍的成员中有天蓬元帅这样的大人物,唐僧是如来佛的弟子,地位更是不同凡响。如果在他们眼皮底下真的把孙悟空打死换个猴儿,实在有些不给面子。
如此想来,六耳猕猴确实是个悲剧到底的猴儿,一首小打油诗:
心即猿猴意思深,
皆念长生是知音。
且将真心棒底碎,
我辈俱是无情人。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若我当写一出西游记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当一行人都成佛之后,孙悟空回头一望,此时镜头定格,他居然有六只耳朵,那又是怎样一番光景?
美猴王是你我少年时心中无畏的英雄,他在你心中活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