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的结尾,太妃和申太彬们与已经成为太后的甄嬛一起简单轻松地交谈。
唯独不见已是皇贵太妃,昔日的端妃。
在敬太妃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自从皇帝死后,端妃的身体就很不好,缠绵病榻,十分伤心。
所幸养女温宜在床前尽孝,能舒缓她的伤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端妃真是心中对皇帝之死有疑虑,才对甄嬛避而不见吗?
这样的安排并不符合端妃人设。
端妃是一个清醒理性的人,她对皇帝薄凉的本性比谁都清楚。她前半生的悲剧里,有几分皇帝的手笔。
所以她对皇帝之死,并不会过度感到悲伤。皇帝一死,她成为皇贵太妃,太妃中除了太后之外的第一人,安稳无虞,无须算计其他妃子和皇帝,心思一收,她只会尽享人生。
电视剧里是把原著后半段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嫁到端妃身上。
那就是贞妃徐燕宜。
贞妃是甄嬛入宫后碰到的另外一个角色。她有点像《如懿传》中的叶赫那拉· 意欢。贞妃容貌并不出众,性情温柔娴静,喜好读书,心思细腻,对皇帝是真心实意的。
甄嬛二度进宫时,刚好贞妃怀孕,这一胎转移了皇后不少注意力,让甄嬛压力稍解。所以甄嬛想方设法帮助贞妃产下皇子予沛。
但皇帝并不是真心喜欢她。就连贞妃有孕,也是她运气好,偶然得之。
贞妃对甄嬛的感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她感谢甄嬛帮助她平安生下孩子,一方面又嫉妒甄嬛如此得宠。
但贞妃徐燕宜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她能当着甄嬛的面,说出自己嫉妒的心情,但是当甄嬛和皇后一党斗得死去活来,被人用尽手段陷害时,她又是那个站出去维护甄嬛的人。
在原著中,当崔槿汐和苏培盛被皇后拿住对食的把柄送进内狱时,甄嬛只能求助于贞妃。贞妃觉得皇后如此行事过于狠辣,在皇帝来看她的时候,进行劝解。
这里令我觉得她心思细腻的一点就是,她让甄嬛躲在她日常换衣服的屏风背后偷听她和皇帝的对话,这样等到皇帝去了甄嬛的住处,那么甄嬛就能有针对性地答话。崔槿汐和苏培盛二人获救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果然,贞妃的劝解成为皇帝下定决心释放崔槿汐和苏培盛的关键助攻。
等到后期,甄嬛和皇帝已经势同水火,不能共存。甄嬛借故掌控内廷之际,加速弄死皇帝,以贞妃之聪慧,不可能没有几分疑心。
凭借她和甄嬛的交情,以及她当时的处境,她本人可能很难面对甄嬛。
两个人的交往非常复杂,有恩有怨,还夹杂着对皇帝的感情。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形势比人强。原著中贞妃生下的是儿子,而甄嬛已是太后。这就意味着她的儿子一辈子都要在甄嬛手下讨生活,她不能和甄嬛彻底撕破脸。而剧版中,端妃也要为自己的养女温宜公主考虑,不然温宜公主嫁人这个关口,就有可能出现不好选项。
儿女在手,投鼠忌器,情感和形势之复杂,导致贞妃觉得最好就是不见太后甄嬛。
而最好的借口就是称病,这样的理由,对于两个人都好。
彼此不见面,彼此相安无事,何必再起波澜呢?
这一点,无论是原著中的贞妃,还是剧版中的端妃,都是一样的。
只是人设如此一改,端妃身上兼具了两种较为矛盾的个性,倒不如小说版本来得实在。在小说中,当这些人听到皇后的死讯,只说了一句:“大好的日子,真是晦气。”
皇帝对于真正的端妃来说,不是爱人,只是一张碍于皇权不得不抱着的饭票。
难以面对甄嬛,是贞妃的困境,绝不是端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