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祖先山西祁县、华州郑县(今渭南市华州区)迁移后,冯安县创建了王海彬的儿子。
他九岁时,因父亲战死,被接入宫中抚养,唐玄宗收为假子,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玄宗说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他就是中唐名将——王忠嗣。说他是名将,先来看看他的战绩:
夜袭玉川
开元十八年,18岁的王忠嗣离开宫廷,被任命为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参加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恶战——玉川战役。战前,他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就独自率领三百精锐骑兵,乘着夜色发动突然袭击,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仓皇逃命。此战堪比霍去病800骑兵夜袭匈奴之战。
新城之战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一场针对吐蕃的主动性进攻拉开战幕。
以萧炅为河西节度使,会同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剑南节度使王昱,兵分三路,各率河西部、陇右部、剑南部,分道进击吐蕃,毁掉了以前所立的边境标志赤岭碑,此举表明唐与吐蕃进入全面的战争。
杜希望率陇右部一路长驱直入,谋攻新城。新城距西都300余里,唐军若想攻占新城,必需经过长途跋涉,所以领兵之将一定要善于用兵,这时有人向杜希望推荐了王忠嗣,说只有让他担此任,必能取胜,旁人非败不可。杜希望遂奏请玄宗,将王忠嗣调来。三月,唐军向吐蕃军发起突然攻击,守城的吐蕃军匆忙应战,被唐军打败。唐朝即将此城易名为威戎军,屯兵驻守。
七月,杜希望率所部兵马攻占吐蕃盘踞的黄河大桥,并于黄河左岸修建了盐泉城。
吐蕃马上组织重兵,企图夺回黄河大桥,在黄河西岸地区集结了三万人马,向盐泉城展开反扑。杜希望手上的军队在数量上比起吐蕃军队要少很多,首战唐军失利,全军上下弥漫着一种失败的情绪。
此时,左威卫郎将王忠嗣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杜希望同意王忠嗣作一次冒险的突击,王忠嗣集合自己的队伍,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冒着密集的箭雨,果敢地向吐蕃阵地发起进攻,虽然在人数上远居于劣势,但战场上有时更起作用的是无畏的勇气。王忠嗣冲入敌营,左劈右砍,其部下也个个奋勇向前,竟然使吐蕃的战斗队形大乱,被砍倒了数百人。
一直在观战的陇右节度使杜希望见王忠嗣的敢死队破坏了吐蕃人的防线,马上抓住机会,果断命令全线出击,王忠嗣的悍勇为全军上下作出表率,将士们也化心理劣势为心理优势,终于以寡击众,大败吐蕃。
此战的胜利,使唐军坚守住盐泉城这个前线堡垒,朝廷下令在盐泉城设置镇西军。
战后论功,王忠嗣升为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因为军功日盛,不久便升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
雁门关大战
自武则天征讨契丹失败以后,契丹势力日益强大,大有和唐朝分庭抗礼之势,唐朝五次北伐皆败,契丹已成唐之大患。为此,唐玄宗决定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朝廷委以王忠嗣北击契丹重任。
公元742年,大唐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奚族和契丹联军20万迎战唐军于桑乾河,双方在桑乾河展开主力大决战。唐军雷霆出击,三战三捷,奚族和契丹联军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桑乾河为之顿流,成了一条血河。
契丹可汗被走投无路的族人杀害,奚契三十六部全部向唐军投降,几十年不敢作乱,由是,王忠嗣威名大震。
唐军威名大振,耀武漠北;大军所至,望风披靡。
唐灭后突厥
开元十九年(731年),突厥汗国实力派人物阙特勤病逝。名将阙特勤与暾欲谷相续去世,突厥“三大巨头”仅剩下毗伽可汗,突厥国内的权力结构重新洗牌。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八月,臣属于后突厥的拔悉密、回纥和葛逻禄三部落联兵向后突厥发起进攻,突厥骨咄叶护可汗兵败被杀。于是三部共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禄酋长自封为左、右叶护。突厥余众共立判阙特勒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唐玄宗遣使谕令乌苏内附,乌苏不从。王忠嗣随即屯重兵于碛口以威胁乌苏。
王忠嗣大兵压境威慑突厥,乌苏米施可汗大为恐慌,上表请降。不过乌苏米施可汗还是采取拖延的策略,光是嘴嘴说说,却没有什么行动。王忠嗣知其不是真心归附,于是结营于木刺、兰山,以探虚实,随后又向玄宗进献《平戎十八策》。一切准备就绪后,王忠嗣遣使说服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酋长,向乌苏发起进攻,结果,乌苏兵败逃遁,国中大乱。
密切关注着北方局势的王忠嗣,果断下令朔方部出击,攻打突厥的“右厢”部,即西部军区。这次唐军的出击,对于一败再败的突厥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朔方部穿越荒漠地带,这支军队马匹充足、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他们的对手是垂头丧气的突厥西部部,面对强大的唐军,突厥焉有力量抵挡,结果除战死的外,右厢部众基本上全被唐军所俘虏。突厥的西叶护阿布思、西杀葛腊哆、默啜可汗的孙子阿史那勃德支等重要人物,悉数向王忠嗣投降。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王忠嗣再破突厥,塞外晏然。
突厥汗国衰亡已成为定局。到了天宝三载(744年),拔悉密部落再度发起强大的攻势,结果在这一战中,突厥的乌苏米施可汗被击杀,人头被送抵长安城中,悬首示众。突厥人还在顽强为生存空间而战斗,他们又立乌苏米施可汗的弟弟阿史那鹘陇匐为白眉可汗,苦撑局面,曾经庞大的汗国已经支离破碎,摇摇欲坠矣。王忠嗣趁突厥大乱之机,再次出兵北进,这次唐军打击重点是实力较强的东方部落。朔方军进军神速,直抵萨河内山,进逼突厥东方部落。王忠嗣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以凌厉的进攻,一举击破突厥东部军事力量。
天宝四载(745年),突厥汗国的历史被终结。这一年,回纥怀仁可汗大举发兵,向突厥的残余力量发动最后的攻势,突厥人奋力抵抗,终于未能逃被全歼的噩运,在此役中,突厥白眉可汗被回纥军队斩杀,回纥人照例将白眉可汗的人头传抵京师。
至此,曾经称雄北方一百余年的一个庞大帝国,突厥汗国阿史那家族,在喧嚣了200年之后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场前后延续达百年的战争,最终以大唐帝国的胜利而告终。
青海湖会战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进攻石堡城未果,战败被免。唐玄宗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不新任人才,让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当时四镇兵力总共有26万7700人,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手握天下劲兵重镇,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王忠嗣成为手握重兵的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节度使之后,考虑吐蕃等国骑兵强盛,对唐军的威胁极大。于是早在朔方、河东之时,便在边界地区高抬马价,这样一来,各地胡人都争着把马卖给唐朝,王忠嗣将马尽数买下。从此胡人战马逐渐少,而唐朝的兵马却更加强壮。王忠嗣到陇右、河西之后,便奏请分朔方、河东镇的战马九千匹以充实河西、陇右,从此此二镇的兵马也强大起来。
当时王忠嗣虽然打败过吐蕃人多次,但吐蕃实力依然存在,时而骚扰边境。王忠嗣见四镇实力都强大起来,于是上表玄宗,决定对吐蕃用兵。玄宗自然慷慨应允。
公元746年,王忠嗣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接着乘胜追击,在积石会战中将吐蕃残部全歼。并俘虏了八千名依附吐蕃的吐谷浑军。这次作战,吐蕃在青海、甘肃交界处设置的堡垒几乎被全部摧毁,死伤数万人,两个王子战死,重要战略盟友吐谷浑降唐。此战是对吐蕃的沉重打击,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带对唐朝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其对河西地带的威胁已基本解除。
之后,王忠嗣马不停蹄,千里奔驰,增援小勃律,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并在此战中大胆提拔了当时还是青年将领的李光弼和郭子仪,后虽小勃律再次叛乱,但大食慑于唐军军威再不敢出兵。
自此,大唐军威威震八方,四海畏服。
王忠嗣手握重兵后,“以持重安边为务”,处处从国家大局着眼,不再轻启战端。他不仅战绩辉煌,成为大唐的擎天之柱,还栽培出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和李晟等名将,可谓一代名将宗师。在王忠嗣的率领下,大唐帝国如正午的太阳,光芒万丈。
王忠嗣,唐帝国继李靖之后又一位天才型的杰出帅才,却因为他的优秀和忠诚,与晚年的玄宗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矛盾。晚年的唐玄宗,极喜边功,从而导致边界频传战事。这年十月,玄宗想让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所占领的石堡城,好满足他好大喜功之心。石堡城依山而建,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只有一条山道通往城中,要攻克此城,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王忠嗣一向以持重安边为已任,接到玄宗的诏书后,便上言说:“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但玄宗陷入穷兵黩武的境地而不能自拔,所以王忠嗣这个奏书不但没打消他的念头,还引起了对王忠嗣的反感。
这时将军董延光为了迎合上意,自请带兵攻打石堡城。玄宗立即批准,并诏令王忠嗣分兵相助。王忠嗣不得已为出军,但对此举存有异议,故相助不力,使得董延光怨愤不已。唐军强攻未果,董延光便将责任推到王忠嗣身上,说他“沮挠军计”。此前,宰相李林甫因为王忠嗣功名日盛,担心他入朝为相,威胁自己的相位,也非常忌恨他,以至“日求其过”。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与李林甫内外勾结,阴谋反叛。一次安禄山假称要抵御外族入寇,筑雄武城,大量地贮藏武器。又请王忠嗣率部下来帮助筑城,打算趁机将他的兵马留下。但王忠嗣却先期到达,没有见到安禄山便返回了。此过这次事件,王忠嗣察觉安禄山有谋反之心,此后便多次上言说安禄山要反叛,更加引起李林甫的忌恨。恰好这时石堡城之事传来,李林甫乘机让济阳别驾魏林上告说“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玄宗闻讯大怒,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征入朝中,交付御史台、中书省与门下省共同审问。但玄宗还没完全糊涂,说:“吾儿居深宫,安得与外人通谋,此必妄也。但劾忠嗣沮挠军功。”但由于朝中都是李林甫的同党,所以三司会审后,王忠嗣仍被判死刑。
当时哥舒翰也被征入朝,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玄宗对他十分赏识。哥舒翰入朝时,有人劝他多拿一些金帛去救王忠嗣,哥舒翰说:“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将丧,多赂何为!”于是就只身背了一个包裹入朝。当得知王忠嗣被判死罪,哥舒翰坚持认为王忠嗣冤枉,并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玄宗走入宫后,哥舒翰随后叩头,声泪俱下,为王忠嗣申冤。玄宗最终免除了王忠嗣的死罪。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八年(749年),王忠嗣病逝,终年四十五岁。同年哥舒翰奉命率军攻打石堡城,最终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占领石堡城,果如王忠嗣所言。
王忠嗣的过早去世,是唐朝的重大损失,对唐廷后来平定安史之乱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王忠嗣的墓在陕西渭南丰原乡木张村东北的原边,如今墓周边没有任何遗存,只有满墓的荒草,无比凄凉。
王忠嗣墓远景
王忠嗣墓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