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门下(原创)
你希望神州在哪里?一片风光弥漫在北鼓楼里。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上回书说到,张仪偶遇鬼谷先生王禅,王禅收他为徒。张仪随鬼谷子到云梦山学道,前后得十年时间。放下张仪不提,再说说这期间其他风流人物及其国家背景。
想当初,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分封亲信诸侯几十个。书者一句话,其实彼距张仪时代已近700年了。要不这些当初的兄弟和亲属之国,怎么会互相攻伐?就是时间太长,分支太远,从五代为亲之说,早已不是亲戚了。
武王封邦建国,主要有三类:有功的直系亲属、有功的臣属和传统的名门望族。
春秋时期诸侯形势
有功的直系亲属有:四弟周公旦封鲁国,六弟召公奭封燕国,九弟康叔封封康后改卫国,十五弟毕公高封毕国,二叔虢仲封东虢国,三叔虢叔封西虢国,二祖父仲雍曾孙封虞国,二子唐叔虞封唐后改晋国;三弟管叔鲜封管国,五弟蔡叔度封蔡国、八弟霍叔处封霍国。三五八弟为什么放在了后边?因为后来他们“三监之乱”谋反被处分了。
有功的臣属有:太公姜子牙封齐国,弼马温秦非子封秦国,祖上是跳大神的、做过文王师的芈氏封楚国。
传统的望族有:炎帝后裔封焦,黄帝后裔封蓟,唐尧后裔封祝,虞舜后裔封陈,夏禹后裔封杞,商汤后裔如帝辛长兄微子启封宋,帝辛遗子武庚仍封殷管理商之遗民。
在各诸侯国里,以齐鲁燕政治地位最高。那是自然,姜子牙是第一功臣兼武王岳父,老四老六是肱股之臣掌实权的。
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后来与时俱进,诸侯实力不断发生变化。鲁国为何出了孔子孟子以周礼仁义游说天下?楚国本是很低的子爵却第一个称王,秦国原是马夫却致力于东出函谷谋天下,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再讲讲主要诸侯国的设立目的。
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国,是围绕商旧地殷而设,目的是监视武庚和商遗的,怕他们东山再起,所以又叫“三监”。但武王三年驾崩后,遗命周公旦召公奭共和辅政,三监不服,胁迫武庚叛乱,被秒灭,这就是“三监之乱”。
那么,设立齐鲁燕有何考虑?当然,所有诸侯都是因功分封,既然想让马儿跑,得让马儿吃上草。没有赏罚,谁会跟你卖命?谁会老实听话?所以共同的革命目标实现后,往往在分配利益上难以摆平。
但西周初期的统治者,做得还是不错的。分配较为公允,臣属大多顺服,否则也不会绵延800多年国运。
齐鲁燕这三个重要侯国,除了赏功,还有特别的作用。不是有心人往往忽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因为周王室是源自西岐,故在陇西那一带他们是有深厚根基的。伐纣灭商时,陇西羌戎各部也出人出力。所以,周王室对西南并不担心。那时江南还是蛮荒,且有大祖父太伯二祖父仲雍的吴国和王师芈氏的楚国足够。而东部的东夷各部,跟周王室关系却很生分,且一直是坐地户,势力挺大。
从蚩尤起,东夷与中原就生分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禹治水时东部的协理伯益后人封的徐国。还有济水淄水交汇地蒲姑国,此地是现在博兴县一带,以湖滨镇寨卞村为国城。此地多出五谷,春天播种时常有一种鸟儿鸣叫“播谷播谷”,其实就是布谷鸟。此地水多出产蒲草,可以做草编用品,所以此部落取名“蒲姑”或“薄姑”,是薄姓和泥姓的发源地。
东北的鬼方、北方的林胡和河套的义渠是蛮夷。
设置齐国和鲁国,一个用意就是针对徐国和蒲姑的。当时,徐国和蒲姑同属东夷部落,而且关系良好,互通有无。武王而让最富韬略的姜子牙,带兵插入徐国和蒲姑的中间地带,在淄水中段建立齐国,营造都城临淄。在进驻此地的时候,还跟当地人发生了冲突,但姜子牙略施小计便搞定。这些土著本也没多少家国情怀,从此便跟着鼎鼎大名的太公望混生活。这便从中间隔离了徐国和蒲姑的交通和互助。
博兴县寨卞蒲姑文化节
拿下蒲姑不难,但拥有现徐州、临沂、宿迁、宿州、蚌埠、滁州广大地盘,并有着悠久邦国传统的徐国,可不是好崴鼓的。在西周长时间内,让周王最头疼的就是这徐老蔫。直到春秋吴越争霸,徐国都敢跟吴国土蛋阖闾夫差叫板。最后被吴王夫差灭国。但徐国也创了一个历史记录,就是从伯益起算,到公元前512年灭国,国祚共计1600余年。这在华夏邦国史上,应该是最长的。
齐国是隔开徐蒲,而鲁宋陈蔡四国是防止徐国西进中原的第一道屏障。就这个可谓严密的战略布局,在周成王时,徐君驹王还带东夷伐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以至于徐人将其编成地方小调演唱:“昔我先君驹王兮,西讨周于济河。”
而周穆王时,徐君偃王联合九夷伐周,逼的正在昆仑跟西域美女西王母闷蜜的穆天子,急匆匆令造父御八骏之车,火速赶回朝歌,并令楚国出兵协同,才逼退徐夷联军。
徐若木徐偃王是徐氏之祖
另外,燕国是防鬼方的,晋国是防林胡的,秦国是防义渠的。所以,武王周公的战略战术,搁到现在都是上乘。中国自古就不乏军政人才,就怕不团结、窝里斗。
再说宋国。前面提到,宋国是周武王念及纣王之兄微子启是位贤者,如果不因为是庶出,帝辛的王位该是他的。如果那样,也许就没有纣王苛政,姬周也就没有机会东进中原,历史就要改写了。所以,微子被封在商丘,还是他家的一亩三分地。
后来,武庚叛乱被诛,商朝遗民的形象和地位更为降低。毕竟是亡国之民。又因为武庚的原因,商民不得从事与军政马铁等相关行业,那无地的商民喝西北风吗?他们只好从事贸易交换取利,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群体。因为主要是商民从事,所以叫做商人,而这个行业就叫商业。
但宋国人在政治层面上,感觉总是低人一等的。人如入水之球,越压制越弹起。也因为从商的缘故,所以宋国人多好学,爱思考,讲规矩,主张“兼爱”“非攻”,不爱与人斗狠,宁愿自得其乐。所以,宋国就出了不少思想家、学者、道家、墨家、名家、纵横家。如墨子、庄子、惠子,老子孔子的祖上也是来自宋国,所以商丘被誉为“中国圣人文化圈”。讲这个是为了后面讲惠子,只有了解背景才明白他们的主张和行为。
类似的情况,还有鲁国。鲁国当年可是第一诸侯国,周公姬旦始封,子姬伯禽是首任国君。当年周召共和时期,鲁国那可是风光无限,燕国地位虽高,但毕竟是北方苦寒之地,有点像老少边穷。所以,鲁国人具有自始的优越感,但却不能至终。因为,鲁国后劲不好,慢慢就式微了。后来夹在周边列强之间,俨然是个受气包。这让善解梦的圣人周公之后情何以堪?
鲁国也曾几次想咸鱼翻身,但结果都是豪气有余,效应不足。待鹰被熬的失去斗志时,雄鹰就变成乖乖宝和弱者心态了。所以,就涌现出一些想恢复周礼,梦想以祖规重新赢得世人尊重的思想家。
孟母三迁出亚圣
他们创立并到处宣扬“仁者爱人”,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这便是孔子、孟子及其儒家学派。说这个也是为了后面讲孟子,只有了解背景才能看懂他们的主张和行为。
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估计是那里不缺稻米和野味。楚地辽阔,有充足的发展空间,还有丰富的铜矿做兵器,在南方无与匹敌。但让姓芈的熊大熊二们超郁闷的是,他家第一代是子爵。《孟子·万章》云:“王,公,侯,伯,子,男,凡六等也。”合着楚君虽虎背熊腰,才是个老五啊!在诸侯里那是最低的了,只要不缺鼻子不缺眼立点军功就可得男爵。
这子爵芈老五可不比现在的钻石王老五回头率高。周朝前五百年里,这老五的话把,让熊大熊二们屡屡跳脚骂娘。到了第六代国君熊渠,老兄忍不了了,僭越周礼对三个儿子封王。不过迫于各方压力,后来又取消了。但到了熊通,老兄是个猛人,杀王兄之子,自立为君,称个王有什么鸟怕?就第一个正式称王。老兄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
秦始君秦非子,原是弼马温,养马医马驯马三农专家。马是国家重要储备资源。周孝王爱马,一高兴,给你块封地吧。马夫就变成诸侯了,典型的司机转正当车管科科长。当然是好事,但也留下了话把。五百年中,东方望族们没有看得上这禽兽之国的。以至于秦君到东方吃饭,都不知道该坐哪把椅子。问题是,人家轻易也不叫他,他想蹲墙根底下吃也没有机会。实际上,秦人是爱蹲墙根底下吃面,面条像裤带,就这风俗。为了显得有文化,秦人还自创一个56笔画的字,读音为biang,裤带面就取名为biangbiang面。
商鞅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
面对这样的畜牧出身,秦人这个憋气呀!气没处撒,就爱酗酒打架,谁要戳这马蜂窝,它就跟谁玩命。所以有: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秦军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
秦人不缺战斗精神,但光叫花子咬牙—穷发恨不行。穷啊,“无衣”“无衣”还是“无衣”,衣服都缺。虽然单兵狗刨不含糊,这帮没有规矩的土蛋,一开始并不是东方望族的对手。
后来,风云际会,从魏国来了个不得志的法家轴人卫鞅。也正赶上秦孝公嬴渠梁痛定思痛誓改革,卫鞅被重用了。于是君臣致力于“商鞅变法”,将一个土的掉渣的蛮夷之国,改造成了依法治国虎虎生威的领先国家。禽兽之国变成虎狼之国了。
他们不甘于被称为蛮夷,他们誓要证明他们不是只会喂牲口;他们要过殽山,出函谷,向东看;他们要中原逐鹿。鹿终死谁手?老秦,他们有这个决心。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秦国在等一个人,就是张仪。那就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