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城。
港口乡北山村界头塘。 桂花泉镇雷竹小镇的扶贫雷竹。 美丽乡村铜钟乡坳上村。 白霓镇桥头村扶贫车间。 大岭龙泉山樱花。程桔,崇阳县“90后”大学生村支书,5月18日,她接受了新华社客户端5G全息访谈,她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回到乡村,“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这里,也能挥洒青春、不负韶华!”
2014年11月,刚24岁的程桔放弃在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参加选举,当选为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回来后,一切从零开始,在她的坚持和带领下,2016年,大市村整村脱贫出列,成为崇阳县首批出列的贫困村之一,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4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1.3万元。2018年,程桔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今年,她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9年底,崇阳县建档立卡47个贫困村, 19386户、70886名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县摘帽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3%降至零。
今年来,该县对2019年核查的“两类人员”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201户755人实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查漏补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力战“疫”战“贫”,着力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化危为机,做到了战“疫”战“贫”两不误、两手抓、两手硬。
栽好一根脱贫竹
这根竹子栽了20多年,现在已绿满崇阳的大小山头。
崇阳素有“中华雷竹之乡”的美称,其独特的地理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为雷竹笋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成就了崇阳雷竹笋粗壮洁白、壳薄肉肥、口感脆甜的特有品质。
上世纪90年代,崇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雷竹,该县从杭州引进种植大户叶琼等到该县开荒栽竹。
叶琼是浙江杭州市临安县高虹镇崇阳村人,今年64岁。她说,初到崇阳,语言不通,困难重重,当时县领导给予了充分的帮助,将种植基地选在了适合雷竹生长的桂花泉镇这种缓坡低丘地带,她承包了230多亩地。
她在基地上搭起了棚子,用一把柴火和锄头开荒,每天吃住都在山上,这样一住就是3年。她的努力带来了丰硕的成果,3年后,雷竹已经成林。她的韧劲和拼劲感染了周围的村民,大家纷纷学她种植雷竹。
当年,雷竹笋在湖北还没得到认可。为了打开武汉这个大市场,叶琼带着团队坚持每天将货发到白沙洲,她就带着锅灶在菜场“现炒现卖”,免费让人品尝。渐渐地,崇阳雷竹被市场接受,销售年年递增。
叶琼种植的雷竹面积越来越大,她的儿子蒋国庆也加入进来,到今年,已有雷竹3000多亩,并建成了雷竹小镇,既可以生产雷竹笋,也可以深加工、还可以旅游观光。现在这里建有地球仓酒店,来到这里可以躺在床上欣赏竹林。
蒋国庆说,今年疫情期间正是雷竹笋的销售旺季,县委县政府帮助他将竹笋运了出去,并且还通过电商平台帮助销售,至今每天还销售1万多斤,已到销售的尾声,他的竹笋依然紧俏。“今年虽然比去年同期少卖了很多钱,但已非常满足!”
除了叶氏母子,从浙江来崇阳种植雷竹的有20来户,到目前崇阳县有雷竹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公司6个、专业村组4个、专业种植大户50多户,全县雷竹种植面积约4万亩。崇阳雷竹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笋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上万名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产业。
种好一味脱贫药
铜钟乡坳上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院子里,黄精药香扑鼻。
生的黄精像生姜一样,药农们将它们洗干净后摊在地上晾晒。一叠一叠的晒器上,蒸过的黄精像红薯干一样,嚼在嘴里甘甜生津。
“疫情之后,生意逐渐回归正常!”领康药膳馆负责人熊德高介绍,4月复工,现聘请了8名工人,不仅可以供顾客就餐,还可以销售黄精酒等特色农产品,“每月收入超过10万元!”
“食药同源!”熊德高的哥哥熊银德从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药材经营。2015年返乡创业,成立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在崇阳多个乡镇流转土地8600多亩,带着农户规模化种植中药材黄精、白芨、射干、虎杖等。
“要带着农户一起致富!”刚开始,许多农户不同意,说土地是用来种粮食的,不是用来种药材的。熊银德想办法说服他们,并给他们担保:只要跟着种,不管有没有收成,他不仅支付租金和工钱,还保底。
“那就试试看!”一户、两户……看到效益后,农户都愿跟着种,于是成立了12个合作社。
翻开账本,2019年,该公司用工3万多人次,支付工钱约300万元,其中贫困户120多人。“待真正丰产的时候,就可以带着贫困户致富了!”
坳上村村支书沈亚东说,该村是个袖珍移民村,全村才200来户600多人,大家都住在这个山坳里,山多田少,全村贫困。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该村相继发展起中药材种植、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康养等产业,并且,还引进森禾集团,将山坳打造成鲜花谷,这个穷得叮当响的穷山坳变成了游人打卡热地。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上涨到了29万元。
为鼓励消费扶贫,崇阳县今年特将中药产品添进扶贫产品目录中,黄精丸、黄精茶等在册,该县认定扶贫产品50个,总价值2500万元。4月15日,咸宁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杭莺带领县“四大家”领导进行“直播带货”,充分利用电商销售平台,大力销售扶贫产品。
育好一朵脱贫花
涂鸦小镇、樱花小镇、户外运动养生基地,铜钟乡大岭村的村民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沟会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
该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2013年有贫困户185户。如何脱贫?咸宁、崇阳、铜钟三级党委政府进行了头脑风暴。
“要做就要做出特点!”时任铜钟乡党委书记杜兵说,对于大岭村来说,特色种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考察、洽谈,经县委县政府同意,该乡决定将大岭村按照特色小镇打造:涂鸦小镇和户外运动养生基地。
2016年12月,11栋村舍墙上多了大幅动漫画,涂鸦小镇雏形已成,开始吸引游人前来;12月31日,数百名越野跑爱好者来到这里,进行了该村首届越野跑;2017年3月21日,崇阳首届龙泉山赏樱月活动在这里开启,观樱游人如织,藏在深山的10万亩野樱花“一夜扬名”。
寂静的穷山沟热闹起来。三特公司在这里投资建起了樱花酒店,卓越集团投资10亿元,将这里打造成了4A景区,去年开门营业。
村委会主任吴义勋介绍,他退伍后在外打工,2016年,看到村里的旅游公路修通了,在村两委的邀请下,他辞职回家,将老屋拆掉,建起了民宿,于2017年12月开始营业,每到周末,7间客房全满。
“每年收入可超过5万元!”他说,看到了该村的变化,以前这里穷得叮当响,大家纷纷在外务工求发展,家里留的是老弱残幼,平时常住人口不到600人。
看到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村民发现了商机。农家乐从无到有,到现在已有50多家。村支书吴宏军说,精准扶贫让该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旅游金钥匙,村民纷纷回归创业,该村共有2363人,2017年返乡800多人,2018年返乡200多人,现在村里常住人口超过1500人。该村集体经济从0到5万元,到现在的28.6万元,村民收入从2015年的6800元上涨到9000元。
修好一条脱贫路
路,就是希望。
去年11月7日,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召开,崇阳县光荣上榜。
“路修到哪里,景点就建到哪里!”县委书记杭莺说,崇阳地处幕阜山腹地,是一个山区盆地,交通不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景都很难走出去。她在崇阳工作了10年,亲眼见证了崇阳交通的发展,是交通改变了崇阳,从杭瑞高速到武深高速再到现在四好农村路,“1+6”15分钟经济圈、“1+10”半小时经济圈形成,为崇阳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崇阳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县交通局成立专门公司解决交通问题,不仅将农村路又快又好地建成,还节约了成本。该县将建设“四好公路”作为一号民生工程,近3年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2799公里,12个乡镇全部贯通二级以上沥青路,村村贯通四级以上水泥(沥青)路。
因为道路通了,藏在崇阳深山里的美景显现出来,让曾经最穷的地方变成今天最美的地方,崇阳成为休闲自驾游的新目的地。
高枧乡与江西、通城交界,曾是崇阳县最偏远的乡镇,从集镇到县城要2个多小时,幕阜山旅游公路修通后,这里的命运从此改写,到县城只需40来分钟。
高枧乡集镇的街道此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过帮扶和招商引资,解决了街道地下管网问题,并对街面进行整治,还帮助修建了政务服务中心。
高枧乡中心学校也摇身一变成为天城中学分校,并将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青少年宫。
该乡中山村的豆腐有名,但被困于大山。旅游公路修通后,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王学礼回到家乡承包了县交通局等部门援建的中山富硒绿色豆制品加工厂,和几名村民一道做起了豆腐生意。
该村依托地域优势,从豆腐产业入手,融合发展,改造完成300米古街,打造了一条集农产品制作、吃、住、休闲旅游和田园观光为一体的豆腐文化风情街。
“修好一条公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升腾致富梦想的不只是中山村,从大岭村樱花小镇到坳上村,再到畈上村柃蜜小镇、茅井村康养小镇……昔日藏在深山的美丽田园,正因旅游公路一线串珠,成为崇阳的旅游“项链”。
策划:蔡耀斌 胡向辉
摄影:周伟 王永胜 霍世祥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