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本周日)早上8336017河南卫视《金色梦舞台》
白发、白眉的88岁老人穿着摔跤服,带领20多个孩子练习摔跤,练一次是3个小时,但他没有给孩子们一分钱,训练期间也没有喝一口水。
他就是中国式摔跤界的“大腕儿”沈少三。如果去过北京天桥,你一定记得那组“八大怪”的铜像,其中那个“摔跤卖艺的”就是郑州市民沈少三的父亲。1953年,在新中国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沈少三夺取了全国轻量级摔跤亚军。这位摔跤技术精湛的年轻人,引起了当时国家武术队的重视,他被聘请为国家武术队的总队长,在这期间,他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在国家武术队解散后,沈少三先后担任河南省摔跤队队长,并组建成立了河南省男子女子柔道队,培养了几十位国家级的冠亚军。
讲起沈少三和中国式摔跤的缘分,始于他的祖父沈芳。早在清朝时期,祖父沈芳就是满清的“二等扑户”。善扑营是清朝朝廷专门为摔跤能手设立的培训机构,当年康熙为了铲除鳌拜,召集了一群少年,在宫内陪皇帝练习摔跤。最终,这群少年在武英殿内将鳌拜擒获。而正是这群练习摔跤的少年,组成了日后的善扑营。
电视剧《霍元甲》中,霍元甲大败嚣张的俄国大力士,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轰动全国,成为一代民族英雄。而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也有一位力挫俄国大力士的民族英雄,名震四方。这位民族英雄正是沈少三先生的父亲沈友三,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甄三》,就是以沈友三为原型拍摄的。
1934年彼德罗夫在北平发声明挑战中国武术,沈友三找到了彼德罗夫。他问“是文比还是武比”,对方问啥是文比、武比,父亲说“文比是站擂台上,你推我三下,推倒我算你赢;武比是不论怎么打,打死与对方无关。”他看沈友三比他瘦小,就选文比。当时沈友三摆出摔跤动作站半八钉步,对方连推三次他纹丝不动。该沈友三推他时,他是马步动作,父亲借力一推把他推到三米外蹲倒在钢丝床上,对方当即认输。
后来人们把沈友三誉为北平天桥八大怪之一,现在天桥广场还有沈友三的塑像。
年幼时的沈少三自小跟着父亲学习摔跤,耳濡目染,早早地开始了在跤场上摔跤卖艺的生活。1946年,父亲沈友三因病去世。儿子沈少三接过父亲的跤衣,继续传承和发扬沈氏摔跤。
摔跤,成了沈家四代人的事业。沈少三的大儿子沈志刚为国家级的摔跤裁判,二儿子在北京体育院校摔跤专业任教。而沈少三并没有让这门祖传技艺封闭在家门里。如今,沈老已经将近九十岁高龄,可他依然还在为中国式摔跤的传承,忙碌着。
从2007年开始,退休后的沈少三义务办起了中国式摔跤培训班,因为没有经费,培训的场地换了一个又一个;培训的学生因为上大学或者去外地参加工作,也换了一拨又一拨。而不变的是,这位耄耋老人一如既往对摔跤的热枕、和对自己学生们一心一意的付出。
每周日下午两点,在郑州第五十中学院内,沈少三老先生免费教授中国式摔跤,近十年间从未间断过。如果有人想学习这种中国式摔跤,可以直接到现场找沈老先生报名。
河南卫视,有活力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