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军报记者微信(ID:jfjbdzzy)作者:王安工商
1
第一次采访首席工程师杨宇村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个声音:我是一个内心丰富、有故事的女人。
她淡淡地说:“我的经历挺简单,18岁上军校,毕业后一直在基层科研岗位上没挪过窝,很平淡,真没啥好讲的。”
“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人生最难的是选择,但坚守选择,让自己保有本性的真实和澄澈似乎比选择更难?”
她粲然一笑:“有时候人生需要绕路走,绕开浮躁与名利的诱惑、羁绊,人就会活得轻省、简单、幸福。”
有人说,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她的简单、爽朗、恬静、辞让、执著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幸福密码?
2
盛夏,白晃晃的日头无遮无拦,荒芜的海岛上一派空旷寂寥。40℃高温,闷热,艰险。她把寂寞与酸楚压在心底,白天黑夜连轴转。身上是蚂蟥、毒虫叮咬的累累疤痕。
夜晚的海岛有一种瘆人的气息。有时,涛声震天,风声如雷,伸手不见五指;有时则繁星如斗,海潮涨落,恍惚间能嗅到夜的芬芳。但寂静里,她感到万物的瞳仁都在注视着她,心脏咚咚咚跳得失了节奏,孤独、恐惧像潮水、风雨,浸淹、撞击着她的坚强。
与同事结伴奋战的日子当然有,但更多的时候她孑身前行。海岛、山岳、丛林,不管多么偏僻遥远,也不问有无生活依托,她不舍昼夜,奋力攻关,在寂寞里不声不响斩获全军某领域科研成果二等奖,荣立二等功。专家惊叹:没想到一个基层小丫头这么厉害!
其实,那年她将目光投向全军某型装备系统瓶颈性难题时,根本没人相信她能出成果。课题冷门、难度大不说,还没团队和经费支持。难题就在那里,谁都看得见,却迟迟无人应战。她没吭声,默默啃起了这个“硬骨头”。
有人私语,领导没让你干,干嘛自讨苦吃?课题一没立项,二没经费,又跟你专业不对口……
人活着,不能只想自己的成败得失,还有内心的判断与坚守。这句话涌到嘴边,她又咽了回去。她觉得,自己的抉择,就必须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太看重外物,内心就会迷茫。”杨于村说,“我的心思简单,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得有自己的担当。一个人,没有一点忘利、忘名、忘我的精神,很难做好一件事。”
曾经跋涉过几十回上百趟的边防海岛,她甚至不大记得名字,女性关注的时装款式及生活时尚,她亦懵懂。但一进入科研,丛林般密集的数据,细微难辨的声音,竟像刻在她的脑海里,手指舞动,那些数据如她指挥的士兵,在屏幕上任她调遣。
“她对细节不光严格,还苛刻。”一同事笑言。
领衔某装备系统研发,她要求某分系统反应时间必须达到4.6毫秒。
“4.6毫秒什么概念?”
“咱们平时眨一下眼睛,时间约为100毫秒!” 她说。
200多天不舍昼夜,封闭攻关,人瘦了一圈,却迟迟看不到难题破解的希望。有人坚持不住,质疑、埋怨技术指标不合理,几名博士和骨干甚至把矛头对准了她。因为她是方案总设计师,毫秒级的技术指标就是她定的。
“坚持不住,可以选择退出,降低标准,绝无可能!”杨于村反问,“如果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那要我们干什么呢?”
凌晨4点多,实验室里爆发出无比兴奋的尖叫:“我们成功了!”欢呼,拥抱,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第二年,这一课题因多项技术指标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光跟自己和同事较真儿,在权威面前,她也不谦虚、退让。
赴某研究所考察拟购装备,杨于村发现该装备存在许多设计短板。有同事对她耳语:“这里不少专家都是某科研领域的评委,跟咱们经常打交道,得罪不起,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没承想一回单位,她就向党委提交了一份长达35页的报告,装备的各种技术短板被她一个不落地如实列出。
几个月后,研究所再次邀请她去考察。这次不仅装备改版升级了,所领导和技术专家也全在现场。没想到她不管不顾,又指出一大堆装备缺陷。
有人不理解,觉得她不懂人情世故,一根筋。她淡然一笑,一个人,生活上可以简单,随遇而安,但生命应该有所坚持。思虑太多,心灵的疲累也越多。
3
“领衔科研攻关任务60余项,获全军成果奖23项,多项填补国内空白,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全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很多人难以将这些耀眼的光环与她纯净的目光、纯真的笑容联系起来。
有人跟她开玩笑:“你光科研成果奖就有几十项,那么多成果和荣誉,够你轻松一辈子,还那么辛苦干嘛?”
她没笑,说人活着,不能和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去较劲,应当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的方向与眼前的权衡。
循着她的话,一路追寻过去,我发现她这些年甘当无名英雄,光不署名的获奖成果就有26项。
她说,人不能总想着为自己锦上添花,应该学会为别人雪中送炭,年轻人成长成才,更需要肯定和激励。
科研上的很多关键技术,有时就像一层窗户纸,隔纸如隔山,但只要点破,就会顺水行舟。有人为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多少都会留一手。她不一样,她把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科研笔记整理出来,主动交给身边同事学习交流。
“你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技术会过时,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说着,她又莞尔一笑,“一个人真正的力量,不是才华与技巧,而是一种凝聚力。一个团队,大家互相扶持,才会其乐融融、无坚不克。”
她所带团队连续4年被评为全军科技装备工作先进团队,“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杨丽华、“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唐冬明等,团队里许多青年才俊都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杨于村在科研领域出名后,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多次向她伸出橄榄枝,邀请她进站开展课题研究。报酬是一套住房、数十万科研启动经费和不菲的酬劳。当时,杨于村正做博士后,也想进站掌握一些先进技术,她主动报请部队党委批准,接受对方的进站邀请,但前提条件是:不接受任何待遇报酬。
这几年,几乎年年都有地方老总劝她转业,待遇优厚,但杨于村一直不为所动。她说,人只有明白自己的内心,才能在这个世界上不断找到自己的出发地。
4
杨于村的家乡在江西赣县,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88年,她的高考成绩雄踞全县榜首。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会选择清华或北大,她却毅然填报了军校。
眼看军校招生即将结束,体检、面试却迟迟没有消息。她跑到学校一打听,老师已替她改报了清华。她抹着泪水跌跌撞撞回到家,一言不发。看到女儿伤心难过,父亲杨志荣星夜兼程,一路辗转,在省军区招生办门口一直守到天亮。招生办得知原委,立即开会研究,特事特办。
军校毕业,她以优异成绩赢得留校、保研,或进科研院所的机遇。这是别人羡慕的,可她没犹豫,就选择了去基层部队,去偏远艰苦的基层一线。
“我这人简单,也任性,基层工作生活环境艰苦,这我知道,但见识和阅历,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能力、胆识和眼界,不去艰苦环境摔打锻炼自己,我就看不清自己,也掌握不到一线部队的技术需求。”她默然良久,思想像停留在一段记忆上。然后笑着说,当你自己独自面对寂寞艰险时,你会感受到你意想不到的生命境界,自己的体验会帮你打开心智。
任科长满3年,单位拟提拔她任正团职领导职务。没想到,领导找她谈话,她不仅不愿提拔,还要求辞去科长职务。
“‘技而优则仕’,是许多技术干部成长的梦想,你咋不为所动?”
她笑着说,冠军应当永远跑在掌声之前。我当时的想法简单,科技更新换代太快,不及时充电提高自己,就会在科技发展浪潮中落伍。
这一年,她放弃当行政领导,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
从最边远的基层跻身科研领军人才行列,这是一条艰难漫长的路,一位女性,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前面都可能是梦想的终点,后悔过吗?
“没有安静的心灵,人就没有智慧的眼睛。一个真正聪明、懂得幸福的人,要学会静下心来,聆听、发现自己生命中最本初的愿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罢,她笑了,一脸淡然与从容。
(解放军报)
玫瑰悄然香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作者:王雁翔 龚 昀,原标题《玫瑰悄然香》,题图绘制:仓小宝;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