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27年里把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生态经济绿洲,沙子面积占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长莫妮卡•巴布考察完他的杰作后称,“全球难以找到库布其这样的奇迹。”当初决定治沙时,母亲告诉王文彪,只有疯子才会做这样痴人说梦,也是祖祖辈辈都试过但却没有做成的事情。但他坚持不信邪,一头钻进沙海里。
从那时到今天,他一直在和沙漠抗争。27年里,他把6000多平方公里沙漠变成生态经济绿洲,治沙面积占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
文/华商韬略孟弋涵 李京淑
【被沙漠欺负到家门口,横下心来要治沙】
1988年,29岁的王文彪被派到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家盐场当场长。上任第一天,送他的212吉普车就陷在距离盐场不到100米的地方一动不动,欢迎的人变成推车的人,王文彪特别尴尬。他说,要不是被沙漠欺负到家门口,我也不会横下心来治沙。
王文彪从小生活在沙漠边缘,他出生的内蒙古杭锦旗杭锦淖尔村就位于阴山脚下,距离黄河15公里。这里拥有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过去曾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
图注:昔日的库布其
对王文彪而言,漫天沙尘就是生活里的一部分:吃饭时,饭里拌着沙;睡觉时,床上铺着沙;张嘴呼吸时,舌头粘着沙。他说,如果有人问我,你的家乡是什么味道,或许就是沙尘的土味。
翻开《杭锦旗志》,里面记录着千百年前的库布其,草盈水美,牛羊成群,后来却因气候干旱和过度开垦放牧而变成一片荒原,绿野消退,鸟兽四散。千百年来,整个沙漠腹地只剩下一棵直径80公分的沙柳树,它是库布其人心中的图腾,是生命奇迹的象征,既承载着他们对于绿洲梦的美好寄望,亦承受着荒漠给这些人造成的脆弱和无助。
这些年,黄沙不断吞噬着库布其人的草场和农田,沙逼人退的悲剧不断上演。生活在大漠里的人们如同置身于孤岛,没有道路、没有植被、没有通信、没有文化、没有医疗,小孩到十三四岁也可能上不了学,村民去镇上购买生活用品来回一趟要用六天,就连普通的急性阑尾炎都会因交通问题而变得足以致命。长期以来,这儿的人都是“吃粮靠国家,生产靠贷款,花钱靠救济。”
图注:生活在这里的人时刻担心会像父辈一样被迫迁徙,离开辛苦建造的土屋。
王文彪29岁接管盐场,眼睁睁看着18平方公里盐湖被黄沙所覆,里面大量的盐、芒硝、天然碱等化工资源都因运输问题而堆积如山,生产设备也都被沙漠埋得只剩半个身子。他心里清楚,若再不做出改变,家乡父老赖以生存的盐场就将被黄沙吞噬。
王文彪再也坐不住了,他痛下决心要治理这片沙漠。治沙在他这儿已不再是面子上的事,而是关系企业生死,关系家乡民生的大事。上任后,他做出的第一件事就是“五块钱干好治沙”——从每吨盐中提取五元钱,带着一个由27人组成的林工队,在盐场周边植树固沙。
他和盐场员工一起拿起铁锹,担起箩筐,尝试用各种方法将树苗扎根在漫漫黄沙之中:柳树死了,就换种杨树;背风坡种不活,就迎风坡种;今年不行,来年再试。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树苗终于排成了长长的“护卫队”,守卫着盐湖和企业,王文彪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
【愚公能移山,我为什么不能在沙漠修路】
1997年,王文彪的盐场产量已达50万吨,大部分产品需要通过天津的港口销往国外。但由于库布其沙漠阻挡,原本60多公里直线运输距离却需要绕行330多公里,每年光是运输成本都要增加1500万至2000万元人民币,几乎消耗掉盐场全部利润。有时还会因为沙丘堵路造成产品无法及时运输出去,最终致使盐场陷入生存绝境。
为了生存,王文彪开始采取进一步行动,他决心修建一条穿沙公路,打通从盐场通往火车站之间65公里生命线,直接穿越这片“死亡之海”。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银行支持,王文彪成功贷款7000万元。
是年春天,他带领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向沙漠腹地挺近,开始这场大漠筑路之旅。
在中国,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举动,许多人都认为王文彪疯了,在沙漠里修路无异于把钱扔进无底洞,就连他的母亲都无法理解其行为,说“你就是傻,几辈儿人不敢干的事你干!往沙漠里面投钱,你是有多少钱花不完。”
但王文彪不以为然。“愚公能移山,我为什么不能在沙漠里修路?”他始终相信,只要目标坚定,一切皆有可能。
他和工人们用推土机把十几米高的沙丘推平,打出路基。怎奈风沙无情,刚刚修好一段路仅一夜之间就被黄沙埋没得无影无踪。残酷现实打醒了王文彪,他意识到对付沙漠必须要用科学方法,只可惜此前并没有人做过这件事,他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
他想,当务之急就是保路、护路,于是召集所有人讨论护路的法子,一行人开始在摸索中前行。他们先是在路两侧用沙柳做成网格沙障,固定沙丘,再用人工和飞机进行大面积飞播牧草同步绿化,然后大规模种树、种草。王文彪从国外引进20多种抗沙植物不断尝试,期间还曾走访大漠深处向牧民取经,最终发现甘草在库布其适应性极强,可以成为锁边固沙的首选,于是种植了20万亩以甘草、沙柳、杨树为主的绿化带。
图注:库布其沙漠的飞播
很快,王文彪“护路治沙”之举获得了奇迹般成效。网格沙障成功阻挡住流沙对公路的侵袭,一棵棵沙柳、柠条、旱杨顽强守卫在穿沙公路两侧。库布其人心中不可战胜的沙漠在千百年后,第一次被一道长65公里、宽8至10公里的绿色长廊拦腰截断,他们眼里的疯子筑起了中国第一条穿越“死亡之海”的生命通道。
图注:穿沙公路
这条穿沙公路每年都为盐场省下运费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企业起死回生,且外运产品销量一路增长,没过多久,公司主打产品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世界第一。
此后,王文彪又带领团队在库布其沙漠先后建起4条公路,于路两侧种植了200多万亩以甘草、沙柳、杨树为主的经济生态林,连成了“三北”防护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种植的甘草不但护住了公路,还为企业带来了几百万元人民币的收益。很快,昔日小盐场就变身成为闻名全国的亿利资源集团。
与此同时,穿沙公路也解决掉沙漠10多万农牧民出行难的问题,让库布其人重新认识到沙漠生命的希望,那个沙漠疯子,最终还是用行动坚定了他们修路防沙绿化、保护家园的信念。
【死亡之海变生态经济圈,库布其奇迹全球难觅】
1992年,第一届里约峰会,来自加拿大的12岁女孩珊文•铃木一连抛出三个问题:“大人们,你们该如何填补臭氧层的破洞?你们该如何让鲑鱼重回河川?你们该如何让沙漠变成森林?”
2012年,在联合国“里约+20”峰会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向32岁的珊文•铃木发出邀请:“沙漠可以变成森林,在中国,现在是库布其沙漠最美的季节,希望你能到库布其沙漠看一看。”
1988年至今,王文彪和其团队已在库布其沙漠中苦斗了27年。27年里,他们跟黄沙抢土地,一寸一寸地延展绿洲面积。到今天,库布其6000多平方公里沙漠已经被亿利人染绿,治沙面积占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松鼠、野兔和绝迹千年的仙鹤都回到这里重新安家,沙漠开始罕见地下起雨,曾经垂死的土地再次勃发生机。
但王文彪并未打算就此罢手,他又开始发展起“绿色经济”:将一整套沙漠生态修复技术输出至河北坝上、新疆南疆、蒙古国等荒漠化地区;大力发展有机饲料、有机肥料等生态产业;首创“治沙+发电+种植+养殖+扶贫”的生态光伏产业;建设成果示范养殖;建立甘草、苁蓉等中药材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体验、认知、教育式的沙漠生态旅游。
最终,亿利人在库布其沙漠成功打造出以修复、工业、能源、牧业、健康、旅游为主的6条生态产业链,创造了闻名全球的“库布其模式”。
图注:库布其七星湖全景
新一代库布其人开始有了和祖先不一样的生活,他们跟随亿利集团参与到库布其生态建设中,从贫困走向富裕,不断变化着自身角色。
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乌尼尔道格陶,曾经只是一个在库布其沙漠生活40多年的“生态难民”。直到2007年他搬进亿利集团兴建的牧民新村后,身份开始发生变化:用自己的“荒沙废地”使用权入股企业,每年分红,他是股东;种树、种草、种药材,参与沙漠治理,每月六七千元收入,他是生态工人;在企业为自己建的半亩大棚中种植蔬菜,他是菜农;在企业为自己建的标准化棚圈中养牛养羊,他是牧民;闲暇为日益增多的大漠游客牵马、拉骆驼,他是导游。
道图嘎查36户居民几乎家家如此。王文彪这个名字已经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而是与他、与亿利资源集团合作,形成产业、生态联合体的十几万牧民、千百家企业的共同称谓。他们并肩挽手,在“三北”生态建设中以规模化的优势,抵御住狂沙肆虐,让水土驻足。
图注:牧民和盐场职工选择坚守家园,坚持梦想。
那片“死亡之海”变成“生态经济圈”,27年间创造GDP近400亿元。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长莫妮卡•巴布在考察库布其沙漠后,盛赞中国生态治理成果,称“全球都难以找到库布其这样的奇迹。”
【为沙漠生态修复,还想再活500年】
2012年,联合国颁发首届“环境与发展奖”给王文彪,以肯定和鼓励他对全球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一年后,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上,王文彪再次荣获联合国颁发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成为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人。
2014年,中国国家电视台CCTV将亿利资源集团治沙的故事拍成了一段公益广告:《中国梦——库布其治沙篇》,更多人被王文彪和所有库布其人坚持梦想、改变家园的力量深深撼动。
2015年7月13日,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联合国在全球唯一致力于世界沙漠环境改善和沙漠经济发展的国际论坛,王文彪是该论坛的旗帜性人物。他所开创的库布其治沙经验,是中国自1971年重返联合国以来,首个在环境与发展领域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并进行推广的“中国特色”创新举措,也是世界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标杆。
图注:王文彪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这些年,王文彪和亿利资源集团一直肩负时代责任和使命,以先行者姿态在治沙路上奋力奔跑,历经大自然严峻考验,将无数“不可能”变成“可能”。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曾经在微博中谈及王文彪时说到,“这个人有点意思,是环保怪人,称得上世界治沙第一人。他带人在沙漠栽了大约7亿棵树,还有数不清的沙柳、甘草,改变了库布其。但他可不是苦行僧式劳模,他搞出沙漠循环经济,办出上市公司,把治沙积德与赚钱捏在一起了,使治沙可持续。这点最牛。”
今年是王文彪治理库布其沙漠的第27年。这个疯子说,为了沙漠生态修复,他还想再活个500年。
他还说,即使有一天不当董事长了,自己也依然要做个种树人,生命不止,治沙不息。
-END-
敬请搜索关注“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 或下载“华商名人堂APP”,阅读华人商界更多“有价值的人物、事件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