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头条的读者们,大家好。
大家经常说,
不作就不会死。
高阳公主就验证了这句话。
出身皇室,
从小皇上对她宠爱有加。
因为不满婚嫁安排,
她背夫怨父,出轨和尚,
最终惨遭处死。
她是大唐最多情的公主,一生纵情恣意,为爱痴狂,甚至不惜与整个世界为敌,在盛世大唐绚丽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也是大唐最悲情的公主,毕生都在试图抓住那一缕虚无缥缈的情爱气息,却堕入命运既定的旋涡之中,身死情灭,魂断盛唐。
也许,直到生命即将离她而去的那一瞬,她才终于醒悟:
这一生用尽所有的力气,换来的竟然全是触目惊心的错!
此后千年,世人提起她,多半是因为那一段与她有关的桃色丑闻,而非想去探究一个年轻女子曾经的爱欲与绝望。
她的名字叫李玲,但世人都叫她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二十一个女儿中,排行十七。
她的生母默默无闻,但她却能在众多姐妹中脱颖而出,成为唐太宗最偏爱的庶女。
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她天生丽质、容貌出众,另一方面则是她天真率性、自由烂漫的个性讨人喜欢。
而且,在一众温雅矜持的女儿中,只有高阳敢于在皇帝面前放肆地笑闹,甚至于对皇帝发号施令。
这一“胆大妄为”的行径令一代英主感到新奇,自然对这个女儿更加另眼相待了。
因此,凡是皇室的活动,无论是庆典、出游还是狩猎,皇帝总是把高阳带在身边。
他喜欢她艳若桃李的美貌和像阳光一样灿烂的笑靥,也喜欢她身上洋溢的那一股野草般的蓬勃朝气。
就这样,在皇帝父亲的宠溺之下,高阳公主无忧无虑的长大了,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千挑万选之后,唐太宗选定了老臣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
房遗爱是谁高阳公主可一点也不关心。
事实上,高阳公主谁也不想嫁,心心念念只想和她的三哥相伴一生。
她的三哥吴王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其母是隋炀帝之女杨妃。
恪身上流着两代帝王之血,是真正的皇室贵胄,这使得他在众皇子中更加出类拔萃。
因为容貌性情与智勇谋略酷肖自己,唐太宗曾认为恪是最具帝王气象的皇子,并动过将其定为继承人的念头。可惜遭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群臣激烈反对而作罢,最后只得将其封为吴王。
恪比高阳年长五六岁,他长相俊逸,温文尔雅,却甘愿做高阳的“护花使者”。
从小到大,只要有人欺侮高阳,恪都会替她出头,为她抵挡所有的攻讦与伤害。
恪喜爱这个小妹妹妍丽的姿容、张扬的个性;
高阳也自小崇拜、敬慕着这个气度非凡的三哥。
然而血缘关系注定成为两人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除了是兄妹,他们不能有其他任何的关系。
贞观十一年,高阳公主不情不愿地披上嫁衣,跨上父皇御赐的车辇,走出气势恢宏的大明宫,进入一个全然陌生的豪门世家。
那天的高阳公主,一心思念着远在江南封地的三哥吴王恪,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与烂漫无忧的少女时代诀别,即将承受命运之神狂风骤雨般的无情摧折。
这一年,高阳公主芳龄十五。
显而易见,高阳公主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
新婚当晚,当她首次看见她的夫婿,一颗心就直往下坠。
她的夫婿房遗爱身材魁梧、一脸憨厚,但站在她的面前却手足无措、眼神躲闪。
她喜欢的是三哥吴王恪那样的风流少年,而不是眼前这个胸无半点墨的武夫。
她心如死灰,开始怨怪父皇竟给她选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夫婿。
她鄙夷房遗爱,甚至认为这个男人给她提鞋都不配,因而从不肯给他一点好脸色。
与此同时,她也将自小被皇帝娇惯而养成的骄横跋扈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娇美的脸上永远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冷漠表情,性情喜怒无常。
就连给公爹房玄龄晨昏定省这样的“分内事”,她也从来没放在心上过。
甚至有时在花园中与房玄龄偶遇,她也是远远就走开。
她将对这桩婚姻的不满,上升到厌恶所有的房家人,其中也包括房家大公子、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
其实,一开始高阳公主对房遗直还是颇有好感的。
毕竟,房遗直清俊的外表、儒雅的气质与弟弟房遗爱截然不同,令她想起了藏在心底那一抹永恒的白月光——她的三哥吴王恪。
她甚至在心底暗暗叹息着:为何不是他?
可惜房遗直是个性格耿介的谦谦君子,为了避嫌,加之不喜高阳公主的飞扬跋扈,因此每每见到她就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样,从来都没有拿正眼瞧过她。
房遗直这一举动,大大伤害了高阳公主的自尊心。
这个天之骄女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异性的魅力,也早就享受惯了众星拱月的待遇。
如今突然遇到一个不把她放在眼里的男人,怎能不让她心生愠怒呢?
他房遗直有什么了不得之处,凭什么自视甚高,竟敢瞧不起唐唐一国的公主?!
高阳公主在一个又一个漫长清冷的夜晚辗转反侧,越想越恨。
既然没有爱,那就恨吧。至少恨到极致,也能让人感觉到这颗心仍在跳动。
感受到高阳公主的厌恶与敌意,房遗直上书皇帝,意欲把世袭的银青光禄大夫官爵让给弟弟房遗爱,但皇帝没有应允。
高阳公主又趁着回宫省亲之际,向父皇哭诉房遗直对她的不敬,甚至口不择言,诬陷房遗直意图谋反。
唐太宗对女儿的无理取闹大为震怒,将她痛斥了一番。
从此以后,原本亲厚的父女情谊出现了裂痕,唐太宗逐渐开始不待见高阳公主。
而这一切并没有让高阳公主悔悟,反而加剧了她对房遗直的怨恨。
然而,活在恨意当中的高阳公主并不知道,很快她就要与命定的劫数狭路相逢。
一个寻常的秋日,高阳公主临时起意,要到她的封地去游猎。
对公主妻子千依百顺的房遗爱马上召集下人作准备,不一会儿就准备停当,一行人遂浩浩荡荡向终南山而来。
秋日的终南山当然很美,但高阳公主想到共赏美景的人不是让她魂牵梦萦的三哥,而是唯唯诺诺的房遗爱,心里不觉郁郁寡欢。
中午时分,见公主妻子兴味索然,房遗爱提议到附近的草庵稍作休息。
高阳公主跟随房遗爱来到庵前,但见一个年轻的灰袍僧人从屋里迎了出来。
四目相对那一刹,天地为之静止。
千年之后,在一首世人传唱一时的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用来形容这对年轻男女的邂逅,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也许,传奇爱情的开始,多半都是缘于眼神交汇时这电光火石的刹那吧。
这个灰袍僧人法号辩机,虽年纪轻轻,却已在山中修行多年,学识渊博,隐隐一股得道高僧的出尘气质。
他身姿挺拔,五官倒并不如何出众,然而一对眼睛炯炯有神,望向高阳公主的眼神深邃悠远。
高阳公主冷硬的心顿时融化了。
她觉得他的目光像月光一样柔和、干净,仿佛穿透了她的华服与肌肤,直直照进了她那一片荒芜的心田。
于是万物疯长,她的心再也不由自己掌控。
高阳公主随即要求在草庵住下。
房遗爱担心委屈了公主妻子,她却不由分说,命令房遗爱带着大部队前往行宫入住,又把自己的贴身侍女赏赐给了他。
心无城府的房遗爱眉开眼笑地走了,只留下少量的侍卫保护妻子。
于是,整个下午,高阳公主竟端坐不动,饶有兴致地听辩机谈佛论道。
到了晚间,年轻僧人欲告辞而出,高阳公主不允。
她情难自禁,于是开始向辩机热烈倾诉着自己的爱意。
年轻僧人沉默地看着面前这个美貌女子,沉浸在爱火中的她如太阳般耀眼,他怎能不动心呢?
可是他早已皈依佛门,自小的志向就是修佛悟道,只能拒绝她的求爱。
高阳公主不解,对他说,接受她的爱与他的信仰并不冲突。
辩机苦苦挣扎,说不,如此他会下阿鼻地狱。
高阳公主盯着辩机的眼睛,说如果注定要下地狱,那就让她与他一起吧。
她不顾一切的抱紧了他。
当一个年轻女子决意将她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一个男子,天下间哪个男子可以轻易逃脱这张用爱编制而成的情网呢?
尤其是这个女子既貌美如花,又身份高贵。
辩机终于无力反抗。他只有沉沦,从痛苦挣扎到甘之如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阳公主的爱炽烈而持久。此后八年,在房遗爱的掩护下,她与辩机频频幽会,纵情享乐。
这是一段让高阳公主倍感幸福的美妙时光。即使不能真正与情人双宿双栖,她也感到了满足,甚至开始感谢上苍的恩赐。
但正如茨威格所说: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高阳公主的爱是占有,是得到。她的爱火愈演愈烈,最终不仅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每一个她深爱过的人。
贞观二十二年,一个偷儿被官府逮捕了。
御史在偷儿家中搜查赃物时,惊讶地发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玉枕。
这类珍贵异常的皇室御用之物,如何到了一个下九流的盗贼之手?
官府追查之下,发现玉枕是偷儿从弘福寺浮屠辩机的住处所盗。而玉枕的主人,却是皇帝的爱女高阳公主。
由此,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的秘情大白于天下。一时间,这一惊天丑闻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皇家的颜面荡然无存。
唐太宗震怒异常,下令将辩机腰斩于长安西市场,同时将高阳公主软禁于府中,身边十数名贴身侍女则一律获罪斩首。
然而,吊诡的是,在辩机死前的三年,高阳公主就已经不再与他联系了。
那是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西行归来,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于长安弘福寺首开译场,翻译佛经。
学识渊博的辩机理所当然被选入玄奘译场,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
与当世的得道高僧翻译佛经、研习佛法,是辩机毕生的志愿。
为了专注译经,也为了摆脱情爱的苦海,辩机痛下决心与高阳公主断绝关系。
高阳纵有千般不愿,看到情人心意已决,也只得含泪放手。
而那个为曾经的情人惹来杀身之祸的玉枕,就是她最后一次与他幽会时所赠。
当时辩机拒不受,但高阳公主苦苦哀劝。
她担心他会忘了她,她忍受不了他会将她遗忘。
她认为将与自己相伴多年、有自己气息的玉枕放在情人身边,就能时刻提醒他,尘世间还有一个女人始终等待着他。
最终,辩机一如既往对高阳公主妥协了。
他接受了这个致命的玉枕,也接受了他不得善终的命运。
事实上,高阳公主虽与辩机三年不再联系,但她对他的爱仍然一如当初那样炽烈。
她在内心深处始终怀抱一丝希望,幻想着有朝一日,当辩机完成了译经的梦想,就会心甘情愿回到她的身边。
直到辩机的死讯传来,她才终于彻彻底底感到绝望。
高阳公主悲痛欲绝。
她嚎啕大哭,哭命运的不公,哭她一生的挚爱竟突然死于非命;
她激烈咒骂,骂那个杀千刀的盗贼,骂那些核盗的御史,也骂她狠心的父皇,骂他手上这万恶的权力!
最后,万念俱灰的高阳公主并没有被命运的惨痛击倒,反而从绝望的灰烬中,找到了一丝继续活下去的意念,她想:
既然拥有权力才能保住自己想要的一切,那她就把这权力夺过来吧。
失去了爱情的高阳公主陷入对权力的疯狂追逐中。
辩机死后不到一年,唐太宗驾崩,唐高宗李治继位。
李治素来仁厚,因此继位后很快就解除了异母妹妹高阳公主的禁令。
重新获得自由的高阳公主立马开启胡作非为的作死模式。
一是意图谋反。
高阳公主自小与李治并不亲厚,加之李治背后有国舅长孙无忌这个大靠山。
她知道在李治身上根本讨不到什么好处,因此她授意丈夫房遗爱与丹阳公主之夫薛万彻、巴陵公主及其丈夫柴令武等人密谋,意欲推翻李治,以推举与她亲厚的叔叔荆王李元景登上皇位,妄想借此登上权力的巅峰。
二是手撕房遗直。
唐高宗上台后,高阳公主又起了争夺房遗直封爵之心。
她故技重施,向李治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又指控房遗直在分家时霸占了房家最值钱的财物。
一次次的诋毁与中伤让房遗直不堪其扰,遂起了玉石俱焚的决心。
他对唐高宗痛陈高阳公主夫妇多年来品行不端、嚣张跋扈等诸多恶行,最后还向皇帝爆了一个致命的猛料,揭发高阳公主夫妇企图谋反。
听到“谋反”二字,唐高宗立马绷紧了神经,他授意国舅长孙无忌主审此案。
长孙无忌心里乐开了花,因为他等待多年,终于等到了除掉吴王恪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的绝佳机会。
原来,英武不凡的吴王恪在朝野内外威望甚高,加之他是前朝隋炀帝的血脉,这让长孙无忌感到芒刺在背,认为吴王恪不除,自己的外甥李治就坐不稳这大唐江山。
由此,长孙无忌大手一挥,永徽年间最血雨腥风的一幕悲剧正式上演了。
他指使御史对房遗爱严刑拷打,诱逼房遗爱供出意图谋反的同谋中,还有远在江南封地的吴王。
于是,无辜受牵连的吴王立即以谋反罪被逮捕,并被押解回长安。
永徽四年春,唐高宗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这三位驸马斩首示众,将房遗直夺爵并贬为庶人。
与此同时,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也在各自的府中被赐死,他们的子孙大部分被流放岭南。其他受牵连丧命的侍从更是不计其数。
至此,高阳公主的任性妄为不但害死了自己,也害死了身边所有与她亲近的人,其中包括辩机与吴王这两个她曾深爱过的男人。
当几个宦人走进高阳公主清冷如地狱的闺房,向她宣读皇帝的旨意,她脸上一片漠然,眼睛透过紧闭的纱窗,看向那不知名的虚空。
随后,两个宦人走上前,请高阳公主从他们手中端放的白绫与毒酒中择取一样。
她仿佛终于回过神来,对着主事太监说,她想见吴王最后一面。
主事太监用毫无波澜的声音回答她,说罪人李恪已经伏诛。
高阳公主眼泪扑簌而下。
这一生,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可悔恨的,唯一为之深感愧疚的,就是受她牵连而枉死的三哥吴王恪。
她想起年少时与三哥一起纵马驰骋的欢快时光,想起那些年寂寞无依时三哥毫无保留的爱与温暖。
这一生,也许从头到尾都是错的。三哥,到了阴间地府,再跟你悔罪罢。
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满是泪痕的脸上突然绽放出一抹笑颜,令那几个宦人惊诧莫名。
他们的脑海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同一个词:梨花带雨。
高阳公主终于去了,终年未满三十岁。
她至死不知,她的三哥吴王恪直到最后一刻,除了破口大骂长孙无忌的栽赃陷害之外,竟未怨怪过这个傻妹妹一句。
高阳公主出身显贵,享尽荣华,内心却极度空虚,一生为情所困。
她放任自己在爱与欲的深渊中沉沦,渴望在异性身上找到永恒的幸福,最终迷失了自己。
她渴求爱,却不懂爱。她占有爱,却从未真正拥有爱。
这是高阳公主悲剧性命运的根源。
也是身为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
作者:池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