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前文)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在常德前线隔河攻击。
然而,在明确了解日军真实意图是攻占常德之后,孙连仲居然还是在常德周边配置了74军和57师,国军主力依然在鄂西,远离常德。按当时中国政区划分,常德与长沙一样属二类大城市。三次长沙会战,守城国军兵力均在两个军以上。很明显,孙连仲在常德配置的兵力太薄弱了,只有57师的8000人。
这是因为,重庆军委会的战役设想,是将日军吸引到常德,外围各部队再从鄂西和长沙方面包抄围歼日军。这正是抗战中被国军视为克敌法宝的“天炉战法”。他们相信,常德前线战役,将会极大地消耗日军力量,也即战役关键在于外围,因此常德城中并不需要配置太多兵力。
所谓“天炉战法”,是将兵力在作战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围歼之。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正是以“天炉战术”,击败了日军第11方面军。
但天炉战法最大的缺陷在于,一旦敌人足够强大,我军无力正面阻击,那么诱饵会真的会被敌军一口吞掉。重庆方面的常德会战方略致命点,就在这里:守军只有一个师,太过薄弱了。
事实正是如此。从11月5日开始,常德会战外围战役全面展开。最初几天,国军与日军还互有攻守,打得有板有眼。但从10日开始,随着日军一次性投入重兵,展开排山倒海的全面猛攻,国军防线迅速崩溃。到11月18日,战局已经完全如横山勇所愿,近4万日军主力,从各个方向包围了常德,而国军主力,则被远远地隔绝在了常德外围。
11月5日,在湘北鄂西交界处的暖水街。国军第10集团军与日军先头部队2万余人交上了火。日军一上来便全力猛攻、毫不留手,攻势非常急迫。国军则依托地形优势、完备工事奋起反击。两昼夜通宵达旦的激战,日军被牢牢阻挡在了国军阵地前。
按照重庆军委会和第六战区司令部的设想,国军下一步应是继续依托地形优势且战且退、层层阻击,吸引日军进入预定的包围圈,然后出动精锐部队包围战。
然而,11月7日,随着四个日军师团新投入战场,战斗力强过国军许多的日军,在人数上同样占据了绝对优势。暖水街前线形势陡然严峻,当日便有多处阵地告急。
更致命的是,11月8日清晨,重庆军委会又突然向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发出命令,要求第10集团军向日军组织反击。第10集团军司令王敬久坚定而机械地执行了命令。这道莫名其妙的命令,来自蒋介石的指示,他大概是觉得战事很顺,可以放手反攻。但事实上,国军跟日军无论是在兵力还是火力上,都处于完全劣势。这是一道自取灭亡的错误命令。
国军放弃阵地主动与日军野战的结果是,只坚持了三天,便在日军铺天盖地的绝对优势炮火,以及毒气的攻击下,如纸糊的一般迅速崩溃了,只剩不到三成兵力残部,被迫向西南山地的渔洋关方向撤退。
彭士量烈士
但日军并没有再继续进攻鄂西。而是按照横山勇的部署,迅速展开了第二阶段作战计划:掉头斜插西南方,杀向了湘北石门,在鄂西则仅留一部监视国军动向。日军的设想是,从石门方面进攻常德西南地区;第116师团作为主力从津、澧南下直攻常德北部门户,第68师团则从汉寿地区进攻常德东部,从而对常德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11月13日黎明,日军忽然向湘北的石门发起了猛攻。这场战斗毫无悬念,守石门的第29集团军第73军,在鄂西会战中消耗巨大,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并且,临时入驻石门后,还来不及构筑工事,便遭遇了整整两个师团日军的全力猛攻,仅仅抵抗了一天,便全线崩溃。
14日,军长汪之斌带不到两成残部突围,暂5师师长彭士量少将自告奋勇,断后掩护全军撤退。15日黄昏,彭士量被日机低空扫射击中殉国,遗言“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此何恨焉。”
几乎与此同时,一直伏藏于洞庭湖区待命的日军第116师团、第68师团,这时也悄悄动了起来。他们不急不慢地占领了津市、澧县后,忽然加速行军,甩掉了被其击溃的国军第44军。
日军68师团攻下慈利后,忽然自西北掉头大迂回转向东南,迅速攻克了汉寿。然后,加紧抢占高点、修筑工事布防,摆出了一副准备就地死守阻击的架势。这是准备阻击可能从第九战区长沙方面来的增援部队,以及国军外围主力部队。
常德城内,余程万早在11月13日日军进攻石门时,便已预感到此战空前凶险,自己或将战死。为此,当晚提笔给妻子写了遗书交托后事:“余已决心为国牺牲……但高堂年老,以戎马倥偬,欠欠侍奉,但望吾妻艰苦支撑,以赎吾过。”
11月15日,常德街头贴出了《陆军57师司令部文告》,语气悲壮,充满了决死意味:“有虎贲存在,常德一定存在。我们不能走出这个圈子,无论敌人施加多大的压力,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战死就是光荣。”然后,余程万携全师官兵宣誓:非将敌寇驱退,决不生离常德!并选了常德城一处高地,为战死后的葬身之地。
余程万,广东台山人,黄埔一期。他投考黄埔时已有大专学历,这在黄埔生中也非常少见。而1939年4月的高安会战、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则让人们见识到了这位儒将的血性和勇猛。
上高会战中,57师迎击几十架飞机掩护下的万余日军,据第19集团军参谋长处《上高战役概述》记载,余程万指挥官兵“拼死力拒,虽然血肉纷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此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打死打伤敌军15000余人,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
57师因为成功阻击居功至伟,被授予中国古代军队的最高荣誉称号“虎贲”。从此,57师便以“虎贲”为代号。上至师长,下至士兵,所有人都在军服左臂佩戴一个印有“虎贲”二字的品字形符号。
16日下午,余程万下令常德市民及所有非军事机关,全部撤离常德。与6个月前鄂西会战中常德市民的仓皇撤离不同,尽管只剩下了不到4天的时间,但这次的疏散行动却井然有序。为保证市民安全撤离,余程万特别派出大队士兵为市民义务担运行李三十里,并在沅水北岸设多处义渡,免费渡河。
到19日,近10万日军已从四面八方杀向常德,国军主力都已被隔绝在常德包围圈之外。11月22日,日军第11军主力各部在常德城郊集结完毕,同时对常德东郊的德山发动攻势。
德山在日军战报中,又被称为“望城山”。这里是常德的制高点,同时也是常德通向沅江渡口的必经要道,是常德的安全屏障。
但当日军攻上德山时,却发现如此重要的阵地,竟然空无一人。驻守德山的国军守军第118团,本是临时派调余程万指挥的部队。团长邓先锋从开始就一意主张南撤,此时,面对汹汹而来的日军,不待敌人冲锋,便下令全团撤逃了。
德山如此轻易得手,令横山勇大喜过望。他的眼前,似乎已经浮现出了日军常德入城式的情景。因为,德山一失,常德城内守军便彻底失去了犄角和退路。
常德会战进行到这里,守军只能靠自己一力面对4万日军的猛攻。而日军也必定一上来就全力猛攻毫不留手,因为,他们身后也有数十万国军在猛攻包围圈,一旦突破,日军也将面临覆灭,这是一场双方都没有退路的死战。他们知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常德城必将有一个血色的黎明。
常德德山·孤峰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