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瓦解高汉英部,政委张普景提出要加强万古碑的敌占区工作站,但是被旅长姜大牙否定了。经过激烈争论后,结果没变,为何会这样?
当时麒麟山军分区已经改编为江淮野战军八纵二旅,军分区司令员姜大牙做了旅长,而政委则由张普景担任。从麒麟山根据地到麒麟山军分区,两人合作多年。只不过,张普景比姜大牙先来麒麟山。当姜大牙冒冒失失闯进后,张普景已经是根据地政治部主任,两人当时级别相差悬殊,一个只是新兵,而另一个已经是根据地重要领导。后来姜大牙进步很快,加上司令员杨庭辉重点栽培,所以很快当上了县大队大队长,他调离麒麟山后,姜大牙当上了军分区司令员。尽管如此,但张普景的资历还是比姜大牙深,而且还是上面派到麒麟山搞队伍建设的。从这两个方面看,张普景比姜大牙强,所以当初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根本不会害怕。尽管后来者居上,但是此时两人一个是旅长,另一个是政委,级别一样,只不过分工不同,一个负责军事,另一个负责思想政治。既然这样,那么张普景的意见也非常重要,两人产生了争执,应该开一下旅党委会,民主讨论后再表决。但是姜大牙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拍板,哪怕张普景力争也没有改变事实,为何如此?
其一,张普景的意见有问题。万古碑人品卑劣,姜大牙打心底瞧不上。当年杨庭辉离开麒麟山到外地学习期间,万古碑对姜大牙等人下狠手,将其撤职审查,并打算秘密处决,幸亏张普景不同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姜大牙相信张普景的人品,认为他从里到外都是红的,但是不相信万古碑。第二,瓦解敌人,工作非常私密,当时采取单线联系,谁是敌人谁是自己的人,部队里只有几个人知道,所以工作是有严格纪律要求的,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知道,由此也不可能进去旅党委会讨论。第三,万古碑当时的工作成效不大,甚至还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由于急于求成,给他和王兰田的单线联系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危险。综上,张普景提议万古碑做这项工作,姜大牙认为不仅不会有效果,反而会让整个局面更加被动,说不定会给江淮野战军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尽管张普景是政委,也可以插手,但是意见不合理,所以作为旅长的姜大牙当然可以否决。
其二,张普景是政委,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其实策反敌人,瓦解敌人,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在。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针对己方,关键还是对敌人。《亮剑》中,赵刚曾是李云龙二师政委,后来调到纵队依然担任政工干部,当时被派到敌方,成功策反了对方,使得战役提前结束。胜利后,收编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由他干。因此战争时期,政委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做敌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委的职责所在。既然如此,姜大牙为何还要喧宾夺主,抢张普景的工作了,而且还否决了他的意见?姜大牙当时不仅是旅长,而且还是旅党委书记。当初麒麟山军分区变更,司令员成了旅长,而政委则是旅政委,但是旅党委书记不是政委张普景,而是旅长姜大牙。一般而言,政委更有可能担任旅党委书记,只不过由于姜大牙声望正隆,得到了很多人拥护,所以在他们支持下做了旅党委书记,这让张普景十分尴尬。在二旅,姜大牙不仅是旅长,还是旅党委书记,所以可以管旅政委张普晋。既然如此,那么当然可以插手他的工作,而且也能否决其不合理的意见。如果真的开旅党委会,张普景的意见未必能通过,毕竟姜大牙是旅党委书记。
其三,这种事不是姜大牙个人行为,而是上面安排的,得到了纵队领导杨庭辉和王兰田的支持。当时只有他们几个知道高汉英部队里的接线人员。杨庭辉和王兰田为何不将此事交给张普晋?毕竟他是二旅政委,根据分工,此事应该由其负责。他们可能不担心张普晋,而是万古碑,毕竟他当时是旅副政委。一旦张普晋知道了,那么万古碑肯定也清楚了。如果这样,那么后果会非常严重。所以他们才将此事只通知到姜大牙,通知时双方可能交换过意见。杨庭辉和王兰田可能告诫姜大牙,此事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包括旅政委张普景。因此姜大牙不同意张普晋的意见,更多的是在配合上级,履行职责。由于有了他们支持,哪怕张普景向上汇报工作,说姜大牙武断独裁、刚愎自用、借机报复,这些都不会有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张普景又怎么能争得过姜大牙了,所以当面发了一通脾气后就离开了。姜大牙当时并不想架空张普晋,只不过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他本人其实非常敬重张普晋,一直都愿意跟他合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