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新赛季NBA大幕拉开。没有任何悬念,我们依然无法在CCTV5上看到赛事转播。在赛季前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NBA总裁亚当-萧华表示“不确定NBA本赛季能否重新登上CCTV”。又一个令无数NBA球迷略感遗憾的赛季就这样打响了。
除了NBA,体育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频道(以下简称“央视体育”)上收看不到的顶级赛事IP还有很多。英超、西甲、法甲、意甲以及欧冠暂时均未落地央视体育频道。这直接导致《天下足球》名存实亡,而《冠军欧洲》的消失。两档王牌节目因为版权的原因受到波及,令人扼腕。
就在一周前,知名NBA、田径专项解说员杨健已经确定加盟咪咕的CBA解说全明星天团。他缺席了央视体育东京奥运会的转播,离开央视的消息已经在圈内传播多时。至于是否全职加盟咪咕,还是以嘉宾的身份客串解说,目前尚未得到明确的说法。无独有偶,欧洲杯之前,另一位知名主持人杨茗茗官宣离职。
在央视体育这个最顶级的体育平台,解说嘉宾也走向凋零。奥运会,因为疫情的原因,央视体育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配备嘉宾。欧洲杯,央视的解说嘉宾阵容也非常“节约”,宫磊指导俨然“劳模”般存在。
无需赘言,央视体育正在褪去造星的光环,用户的流失也不可避免。奥林匹克频道的即将上线,能够解央视体育于困局吗?
新社会浪潮下的映射
对于任何一个版权机构而言,央视体育永远是它们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选。这是央视体育独特的地位决定的。已经仙逝的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在瑟瑟寒风中守候在央视门前推销录像带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NBA与央视体育的关系走向割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事件。在莫雷推特事件之后,国内大多数品牌可以痛快地与NBA切割,但转播机构却很难“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腾讯体育表明了姿态,拒绝转播火箭的比赛,央视的态度更为决绝,摆出了决裂的态势。
事情并非毫无转圜的余地。2020年夏天,央视临时转播了NBA总决赛的第五场和第六场。这被外界解读为双方的关系有破冰的可能性。但是上个赛季,球迷们仍未看到NBA的复播。期间有传言,央视体育已经与NBA续签了三年的合同,以及央视将在全明星期间复播NBA。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央视体育不转播NBA形成的是双输的局面。NBA因此失去了在大陆地区最大的舞台,央视也失去了很多广告客户,更重要的是海量用户的流失。但,NBA转播与否,背后牵扯的中美地缘政治冲突,无法单纯从利益角度进行评判。
类似的社会浪潮对央视体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不仅限于NBA转播。东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央视体育的“台柱子”,张斌莫名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他的主持风格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抨击。在我看来,很多抨击是“体育饭圈化”趋势的延伸。有一些明显是开玩笑的话语也被部分网友上纲上线。
当然,网友有权利对主持人评头论足。对于张斌来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无大碍。但令人惊诧的是,张斌就此从《体坛英豪》这个栏目中消失了。无论是因受到舆论的裹挟,还是出于保护张斌的目的,央视体育将其雪藏都不是最佳选择。他们的知名主持人数量本身就在减少,主动雪藏“台柱子”无异于雪上加霜。
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体育饭圈化的趋势都投射到央视体育的业务层面。其相关决策或许符合政治正确的指导方针,但利益方面的折损肉眼可见。
版权之痛
当然,这里所涉及到的利益并非指狭义的营收情况。手握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顶级大赛的独家版权,央视体育单纯靠版权分销就能赚得盆满钵盈。何况,其在大赛期间的广告收入向来丰厚。在营收方面,央视体育非但不会遭遇断崖式下滑,甚至有可能实现上涨。
但非大赛期间,央视体育却面临着更多困境。NBA被停播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其他顶级版权离央视而去多少令人错愕。
央视体育不转播西甲比赛已经有多个赛季,但过去几年欧冠、英超、意甲以及法甲仍然在这个国家级平台上有一席之地。这个赛季,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收缩。
这个夏天,很多顶级足球版权都调整了策略,重回分销路线,力争做到雨露均沾。欧冠、德甲等版权都是全面开花,甚至抖音和懂球帝都出手拿下了德甲版权。央视的版权版图却进一步收缩,这令很多人始料未及。
目前,在国际足球方面,央视仅握有德甲版权,以及世界杯预选赛相关版权。在梅西加盟大巴黎之后,德甲的地位更显尴尬,拜仁和多特蒙德这两大豪门撑起了收视的半壁江山。世界杯预选赛毕竟不是常态化赛事,无法撑起整个内容库。值得一提的是,央视即便拥有十二强赛中国队的比赛转播权,但其他焦点比赛却无缘得见。
缺少赛事版权,对《天下足球》和《冠军欧洲》这两档王牌节目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天下足球》是千呼万唤始回归,但《冠军欧洲》可能暂时只能成为一种追忆。即便是回归的《天下足球》内容也过于贫瘠。以本周一播出的《天下足球》为例,耗去大量的时间回顾德甲两大豪门上周末的比赛。
没有任何一个顶级版权不希望回归央视体育频道。武磊在西甲登场的比赛如果能够在央视平台上播出,将拥有多高的收视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央视弃播这些顶级足球版权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如果仅仅是因为钱的原因,央视应该进行反思。时代不同了,央视以芝麻的价格捡西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最后的倔强
版权版图的萎缩,必然导致解说员曝光度的下降。以NBA为例,于嘉、杨健、刘星宇和黄子忠是核心解说员,其中于嘉和杨健成为了大众熟悉的知名解说员。除了NBA和CBA,杨健还善于田径的解说,于嘉也还主要解说短道速滑的比赛。
诚然,没了NBA,这些解说员仍然可以在其他项目上找到饭辙,但也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与此同时,央视加强了主持人的管理,他们仰仗名气在外面走穴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这会对这些知名主持人的收入带来致命打击。
央视体育造星能力下降,除了版权数量的缩水,还有一层原因是:刻意低调。东京奥运会,央视在很多项目上派出了年轻的解说员。他们拥有了最闪光的舞台,但曝光度并不够高,很多主持人甚至不自报家门。一届奥运会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仅乒乓球解说员高菡一人。田径、举重等项目都由新人担纲,屡遭网友诟病,缺少曝光度反而成了一种保护,这多少有些反讽的意味。游泳专项解说员张萌萌在比赛中将突尼斯选手全程说成土耳其选手,形成了一些破圈效应,但也谈不上有多么光彩。
雅典奥运会,杨健解说刘翔夺冠之战,与后者一起一飞冲天。东京奥运会,中国选手留下了很多名镜头,但振聋发聩的声音却寥寥无几。
很多知名解说嘉宾也是通过央视体育这个舞台成名,比如张路、杨毅、苏群。徐阳虽然贵为前国脚,但拥有如今的知名度多少也是拜央视体育所赐。在这个超级体育大年,解说嘉宾却变得愈发鸡肋。奥运会没有解说嘉宾,欧洲杯的嘉宾席成了宫磊和董午志的“二人转”。四十强赛的时候,徐阳还在参与国足比赛的解说,到了十二强赛则成了宫磊的“独角戏”。
坊间传言:如果这些解说员在互联网平台担纲解说工作,将无缘央视。这个说法似乎并不靠谱,中澳之战,宫磊曾坐镇爱奇艺体育的演播室,这并未影响到他后面在央视的解说工作。
央视和解说嘉宾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疏离。央视似乎不再过于看重解说嘉宾的作用。奥运会就是例证,嘉宾虽然无法去前方,但在后方陪伴和解读比赛难度并不大。对于名嘴们来说,他们对于央视的曝光度虽然渴求,但也不再是“非你不可”,如今他们拥有更多曝光的渠道,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解说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既然央视体育可望不可即,反倒不如更务实一些。
名嘴、名主持的流失,造星能力和热情的下降,以及与知名解说嘉宾的疏离,让央视的评论席不再星光熠熠,反而经常槽点满满。这只会让其吸引力进一步下降。遥想当年,解说席上拴条狗,都能成为名狗;而如今,解说员和嘉宾想要一夜爆红需要命运的垂青。东京奥运期间,于嘉吟出“除去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引起了一股浪潮。这更像是央视名嘴们最后的倔强,渴望以此来施展抱负,竭尽所能让屏幕后面的声音更有价值。
奥运频道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对于央视体育来说,并非没有好消息。日前,奥林匹克体育频道即将上线的消息传来。相关报道称,该频道将是全球首个24小时上星播出的4K超高清体育频道(包含奥林匹克电视频道和数字平台)。
央视体育渠道少的劣势已经显现出来。过去,央视体育一家独大,毫无竞争。如今局面改变了,它与众多互联网平台处于同一竞争环境之中。即便这些新媒体平台不敢与央视扳手腕(毕竟,它们的奥运会、欧洲杯版权都来源于央视),但争取用户的战役已经打响了。
尤其是像奥运会这样的大赛,比赛密度极高,央视体育仅CCTV5和CCTV5+两个频道,能承载的赛事有限。“梦之队”的奥运会比赛,央视体育仅在CCTV5+转播了最后的争冠战,其余赛事均未转播。这里面可能涉及地缘政治的因素,也存在赛事之间播出渠道之争。奥运频道能够部分缓解这些压力,给央视的赛事版权更多出口。
从政治层面,这也是央视体育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加深的标志,是“战略合作的成果”。这对于巩固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如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非奥运会期间,这个奥运频道有多少吸引力呢?综合性赛事本身受众就窄,随着知名解说员的流失,以及造星能力的下降,单纯依靠数量并不够多的综合性赛事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央视体育来说,要想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仅需要巩固与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的关系,也真的需要将吸引更多年轻用户放在首要位置。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线电视网本身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版权方面的不作为只会拱手让出更多城池。
欧洲杯期间,我曾写了一篇文章《央视欧洲杯转播“内卷” | 欧刻系列》,其中提到“这届欧洲杯,已经给央视敲响了警铃。或许,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才是央视的主战场,我们期待它以高标准入局,上演王者归来的戏码。”从东京奥运会来看,王者归来只是我的痴人说梦。至于奥运频道能否拯救央视体育于水深火热之中,似乎也并没有那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