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朋友圈有篇文章刷屏了,《迷药盯上了广深女孩》。
一个深圳女生自述逛街时被陌生男人推销香水,闻了一下就全身发麻,心跳加速,仿佛被下了“迷魂药”,女生吓得立刻跑到附近的商场,还报了警。
文中附上了大量评论区留言,说得有鼻子有眼,具体到了某个区的某个商场。
好在,很快官方辟谣就来了:
经过检测,女生的身体里并没有致幻成分,男人推销的香水无非是冒牌假货,也没什么“迷魂剂”。
关于迷药,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出现在各个都市传说里,包括但不限于——
2010年有传言说,如果陌生人跟你推销海味干货,大蒜等产品,其实都是用乙醚浸泡过的,你一闻就晕,然后惨遭抢劫。
2015年,网传有人上门推销香皂,还是一闻就晕,对方可以直接闯进你家,值钱的东西全拿走。
2016年,北京部分微信群流传“美女使用迷烟迷昏老人,将其家内物品洗劫一空”的消息。
2017年,湖南衡阳市部分微信群流传,有四个和尚在纸上撒下麻醉药,受害人只要沾到便会昏迷,肾脏会被偷取。
(上面这条再补充一下,肾脏移植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如果没经过配型就随便找个肾移植给别人,排异反应就能致死,和“偷肾”有关的传言,十有八九都值得怀疑。)
至于“迷药+女性”,就更多了一点暧昧的元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猥琐男往空气里喷点什么,女生就失去意识,任凭对方为所欲为。
类似的都市传说之所以春风吹又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迷药”听起来不仅吓人,还特别神秘,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知识领域。
未知,更可怕。
于是我专门去查了资料,尽量一次性把“迷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给各位同学讲清楚。
(想直接看结论的同学可以跳到最后一部分黑色加粗字体。)
先说大家觉得最恐怖的,吸一口就不省人事的迷药,到底存不存在?
医学上,这可以近似地理解成“吸入性麻醉剂”。
目前常用的吸入性麻醉剂,是七氟烷和乙醚。
但乙醚不仅有刺激性气味,还易燃易爆炸,搞不好人没迷晕,先把歹徒炸死了。
七氟烷的安全性好一些,但也必须保持在5%-8%的浓度,一分钟以上才起效,它又很容易在空气中挥发,正经麻醉手术前,患者都要佩戴呼吸罩才能确保效果。
今年2月,医学博主@妇产科陈大夫 不惜以身犯险,拍了个视频表演用七氟烷一分钟捂晕自己。
后来因为医药师的相关执业规定,视频已被删除。
但看过的网友都表示,陈大夫是没有任何挣扎和反抗的前提下,口鼻都被捂住,处在密封环境下一分钟才晕的,距离都市传说里那种“拍肩就晕”差得远。
这就很明确了,吸入性迷药是存在的,但必须达到“高浓度+密闭环境+足够长的时间(至少一分钟)”。
公共场合闻个香水就能迷晕,这种水平的迷药还没有研发出来。
很多医学从业者还说,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迷药”——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事后还没有不良反应,那绝对是人类医学的福音,申请专利的话能冲击诺贝尔医学奖,名利双收。
谁会拿它来搞些犯罪勾当?
再多说一句,还有更离谱的都市传说,说有种叫做“听话水”的迷药,不仅能让人失去神志,还能进入被对方精神操控的状态,让你干嘛你就干嘛,银行卡密码都往外说。
这……
真有这种东西,拿来审讯不好吗?
但是,“一闻就晕的迷药”不存在,并不等同于“迷药”本身也不存在。
毕竟下药除了靠闻,还可以靠吃。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2011年震惊全网的“台湾富少李宗瑞迷奸案”。
李宗瑞就是通过网购迷药,下在女生的饮用水里,让对方失去意识再实施性侵。
常见的“服用式迷药”有三种:
三唑仑,又名海乐神、酣乐欣。
氟硝西泮,医学上有安神镇静的效果,但配酒精会让人兴奋,脑子一片空白。
γ-羟基丁酸,一种神经类药物。
这三种成分都是医学上严格管控的药物,一旦脱离医学目的使用,就会被认定为毒品。
这样的东西吃下去,会让人神志不清,陷入眩晕或者反常的亢奋,完全有可能。
但是,既然在我国这都是严控的违禁药,犯罪分子怎么能轻易买到呢?
这就不得不说,关于“迷药”,一直存在地下的黑色产业链。
几年前,某宝上就可以通过谐音之类的暗号搜索到迷药,最近两年管得严了些,但在一些小网站(尤其是色情网站)里,依然屡禁不止。
卖家通常会提供微信号或者QQ号进行交易,朋友圈都是些这样的内容:
他们还提供“买家交流群”,猥琐男们在里面讨论如何把药下得神不知鬼不觉。
如果女生不喝酒,他们会加在饮料里,做成口香糖给女生吃……
防不胜防。
一部分人甚至会把迷奸女生的全过程拍成照片和视频在群里分享,炫耀:
以及互相传授经验,事后怎么找借口顺利脱身。
还有些卖家表示,上传迷奸女生的“买家秀”,下次再买药就打折……
可以说是丧心病狂了。
可是,这些违禁药品又是从哪里弄来的?
,一部分正规制药厂家中,会有害群之马将禁药高价售出——吉林某制药公司就曾经流出过150万片三唑仑。
也有些医药工作者会直接高价出售药品配方,供小作坊批量生产。
整条利益链环环相扣,在暴利的驱使下,永远不缺人铤而走险。
那么到这里,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首先,一闻就晕的迷药暂时是不存在的。
在大街上试闻一下香水,和陌生人说两句话,不至于让你意识全无,任凭摆布。
但是,服用型的迷药是真实存在,且不难买到的。
它可能被下在酒水饮料里,也可能“变成”口香糖或者小零食,很难被发现。
关于迷药的地下黑色产业链屡禁不止,我们除了寄希望于公安部门的严打之外,也许更重要的,还是从自己做起,进行基本的自我保护:
外出和陌生人聚会,约会,请一定提高警惕,最好有信得过的朋友陪同。
见网友或者其他陌生人的时候,不要轻易吃喝对方提供的零食,饮料——即使是未开封的。
因为对方可以用注射器把迷药注射到包装袋里,你很难发现有什么异常。
在酒吧和KTV,如果场上有很多不熟悉的人,绝对不要让饮料离开你的视线。
上厕所或者外出接电话回来,就不要再喝面前的酒水了,宁可再点一杯。
和陌生人饮酒务必控制好量,不要喝醉,不要让自己失控,如果对方强行劝酒,灌酒,及时呼救并离场。
任何时候,发现自己身体有异样——包括但不限于头晕,发热,乏力,意识不清晰,或者有人强行触摸你,试图将你带走——立刻向周围信得过的人(店内的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求救,并及时报警。
以上种种,绝对不是对受害者的谴责,更不是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
只不过,既然当下摆在面前的事实是社会治安还不够好,人心还是叵测,那我们能做的,只有对自己的安全负起更多的责任。
保护自己,注意安全,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强调多少遍都永远不嫌多。